<p class="ql-block">1966年初,随被带上历史反革命分子帽子的父母,一同下放到了西北农业大学的农场,当年我十岁。</p><p class="ql-block">不久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就没有学上了,起初还去学校参加批斗校长大会,后成了没人管的孩子。再后来就在农场下地干活,一天挣2毛钱度日。</p><p class="ql-block">1970年,农场来了从西安近百拾个和我一样大小的小学生,参加暑期劳动。一个叫秋玲、秋菊的小学生看到我父母天天脖子上掛个大牌子被批斗,游街示众。看着我被农场小孩子围攻打骂,常常一个人形影孤单,很是同情主动和我交往。我很是感动邀请她俩来家,当时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大米拿出来,我妈给她俩蒸的大米饭。现在每次和秋玲,秋菊相聚时,她俩都会说:在你家吃的哪顿饭,真叫个香啊!太好吃了!记得吃完饭还给我们拿出青萝卜,说这个好吃。我们就是那个年代,结下了缘分。</p> <p class="ql-block">我和秋玲在杨陵照像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时间不长,西安的小伙伴回去了。我们就开始了信件往来。73年应邀,我人生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坐上火车,来到了西安。当年的小朋友带我在兴庆公园游玩,我们十七,八了是大朋友了,留下了合影。</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返校学习、下乡、工作。成家、培育自己的孩子……。随着时光,我们都失去了联系。</p> <p class="ql-block">时隔三十年,秋玲弯弯绕绕和我联系上了。见了一面后,又转眼一个十年过去,缘分让我俩再次相聚时,我也在西安定居下来了。新冠疫情前,我们各奔东西的几个缘分伙伴,不容易的相聚在西安。</p> 四十年后的相聚 <p class="ql-block">青春不再有,只有岁月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的小不点只要回西安,我们就会在秋玲家聚会。</p> <p class="ql-block">转眼三年过去了,小不点回西安处理自己的住房,不准备回来了。我们又一次聚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热情好客的秋玲邀请我们齐集在她家,给我们做了她河南老家的浆面条。</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吃这种饭,酸酸咸咸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70年认识,经历了55年的光阴,由14、5岁的小孩变成沧桑老人。虽然大家都不在一起居住,只要我们的群主秋玲一声召唤,大家会从西安的东南西北方向齐集领导家。在外面吃过饭,聊过天。在领导家大家动手包过饺子,吃过面…。每次相见说不完的话题,其乐融融像一家人。</p><p class="ql-block">最后祝我们缘分群里的姐妹们,快快乐乐活好每一天,共同向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出发,向前向前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