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我的二十年<br><br>——一个援建干部的人生感悟<br><br><br>一日,同战友聊天,战友说一转眼,都二十年了。听闻此言,我突然惊觉,是啊,从入伍算起,我已工作二十年了,回顾这二十年,既漫长也短暂,不禁心生感慨。<br><br>到今天,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是2005年12月,怀着忐忑心情,我第一次告别家乡,辞别父母,踏上了远赴新疆的列车,开启了我十二年的军旅生涯,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到班长、司务长,从懵懂少年到铁骨铮铮的军人,部队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教会了我令行禁止,告诉了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2007年,我入了党,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告诉父亲时,明显感觉电话那头的父亲哽咽了。2017年,带着眷恋与不舍,褪去戎装,带着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和三等功的荣誉,更带着军队赋予我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品格,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家乡。<br><br>在部队工作的十二年,沐浴着国家对人民子弟兵的关怀,我褪去了青涩,锤炼了军人风骨,严肃的军旅生涯让我根植家国情怀。<br><br>崇阳街道工作的六年里,历经多岗位的锻炼,使我练就了本领的深厚,提升了知识的广度,拓宽了认知的维度。在出纳工作岗位上,让我练就了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河长制工作上,让我练就了敢于斗争碰硬的精神;在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让我深度融入基层群众,教会我在矛盾中去辩证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与基层群众共情,走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是我从事基层群众工作六年来的心得,也是我六年基层工作的行动指南。很庆幸,六年来,我的工作得到了群众和组织的认可,群众口中一句:街道办“小文”这小伙子不错,是社区群众对我工作的最高褒奖,连续四年考核优秀,是组织给予的认可,也是我工作的不竭动力源泉。<br><br>在崇阳街道办工作的六年,感知着国家对基层干部的关怀,我不断成长,坚定了服务理念,在繁琐的群众工作中甘之如饴。<br><br>2023年,受到骨子里那“特别能吃苦”的基因驱使,我再次拜别父母,辞别妻儿,来到雪域高原—马尔康,参与对口支援。到马尔康后,我挂职于马尔康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分工,我牵头做好撩荒地核实和乡村振兴工作。到马尔康的第一年,我作为全市撂荒地核实工作的新兵,通过边学边做,以实战累计经验,指导全市13个乡镇开展核实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指导和高效专业的教学方式,1000多块撂荒地很快就完成核实,马尔康也成为全州第一个完成核实工作的县市。2024年,我被借调到城乡环境治理办,深度参与马尔康的城市更新和风貌改造工作。在治理办,我和同事们日以继夜,孜孜不倦的开展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用心工作和辛勤付出,如今的马尔康城市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br><br>如今沐浴在高原明媚的阳光里,我真切体会到了高原地区干部群众工作生活的不易和坚韧,深切领悟了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大家的辩证关系。<br><br>在援建岗位的两年,体味着国家对各族同胞的关怀,我更加笃定,厚植了大局观念,在石榴抱籽一家亲的氛围里,我的认知得以升华。<br><br>回看来时路,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一路荆棘,一路歌;再望将来路,二十年,道路亦崎岖,不忘初心,不忘本。二十年是中点,更是起点,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仍是那个真诚热心、坚毅果敢奔赴在下一个二十年的“小文”。<br><br><br>作者:崇州市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 文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