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匠心筑梦传薪火,杏坛竞技展风华。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我校“1258”教师培养战略,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齐市第二十八中学于2025年4月至5月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以这场大赛为起点,广大青年教师磨砺基本功的同时,聆听时代脉搏,共绘“教育+智能”的崭新图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赛前动员,赛中参与、赛后评价。本次活动由潘迪副校长担任主持人,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不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各学科基本技能展示内容。各项比赛活动的评委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所有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力求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青年教师全面进步引路护航,展现新时代教师的青春活力与专业担当。</p> 一、笔尖传情:书写教育初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横竖撑天地,撇捺写春秋。”当文字遇见黑板,便有了生命的温度;当笔锋邂逅教育,便成就了艺术的升华。本环节我们暂别多媒体光影,回归最质朴的书写仪式。这不仅是笔尖的竞技,更是师者心血的具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钢笔字·见功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赛现场,教师们屏息凝神,一笔一划间尽显楷书的端庄大气、行书的流畅洒脱。统一发放的书写纸上,工整的字迹如春风化雨,浸润着青年教师对教育的敬畏之心。</p> 板书设计·展匠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理教师的山河轮廓、生物教师的细胞图谱、历史教师的时间轴……小黑板上,教师们结合学科特色,将教学重点转化为可视化的创意板书。一幅幅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在五楼会议室展出,吸引师生驻足欣赏。</p> 二、科技赋能:AI融合课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AI的星河与人文的烛火相遇,必将绽放出颠覆性的教育光芒。本环节8组教师聚焦“教育+智能”场景、融合不同学科特点、进行跨学科分工与合作、将AI技术融入不同学科教学,做到团结协作,让AI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与师生互动起来,为教学所用。</p> 第一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小组结合地理和生物学科特点分别举例,增强了实践展示的针对性 。结合“虚拟解剖”、“动态地图”等具体场景,分享教学设计与AI相结合的过程中AI如何扮演好辅助性角色,避免技术喧宾夺主 ,最后,陈芳琪老师以《大洲与大洋》一课为案例,具体诠释了AI技术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中的积极作用。</p> 第二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智能算法开始谱写诗歌,机器视觉读懂人间烟火,一场静默的认知革命已悄然降临,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更要用“空杯”的思想境界,做到行动的满载而归。第二组成员采用全景VR的展示方式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p> 第三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组主题是八年级学生向华佗请教五禽戏,运用DeepSeek、即梦、剪映三个软件制作了历史学科与体育学科融合的AI视频,先用DeepSeek输入详细具体的要求,生成了学生向华佗请教五禽戏的对话,然后运用即梦生成八年级学生和华佗的形象,保存华佗与学生的形象图片,再输入用deepseek生成的对话,形成数字人,最后用剪映剪辑到一起,就达到了我们今天的学生可以向千年前的华佗请教五禽戏的场景。</p> 第四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小组首先用一个网络热梗“加纳”的视频,引出“智能体”的概念 ,接着详细阐述了虚拟实验室和门捷列夫智能体在化学学科的应用。如果说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是一趟充满神奇与冒险的旅程,那么虚拟实验室就为孩子们戴了一顶“安全帽”,而“门捷列夫智能体”就好像为他们配备了一盏指路的明灯。AI赋能教育的优势得以彰显。它既保护了孩子们无畏的好奇,也给了他们永不迷航的安全保险 。</p> 第五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五组从课堂的起点到终点,在AI与学科融合的课堂里,本小组聚焦的核心是让AI成为破解教学重难点的智慧钥匙,地理课上AI模型识别地形图的判读;生物课中AI解码生命的遗传密码;数学课里AI拆解复杂数学公式可视化;让技术成为延伸教师教育智慧的“数字神经”,探索“AI+学科融合”的新可能!</p> 第六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六小组包括英语、政治、物理三个学科,本次借助各种AI工具在各学科教学应用,是教学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模型的作用,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了直观、动态的视觉呈现,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效率。同时也能够利用软件生成更创新、更美观的课件,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英语课堂上合理利用豆包等软件更好地进行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能力。未来希望强化自身对技术工具的驾驭能力,真正实现“技术赋能+教学”的目标。</p> 第七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七组主要讲解“人工智能+教育”转型,推动课堂教学向双向互动演进。即梦软件基于DeepSeek算法构建智能系统,依托学情数据实现精准命题与中考对接,构建高效学习生态,促进知识建构与核心素养同步提升,助推教学质量优化。</p> 第八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八组在《AI工具赋能语文教学》的实践展示中,见证了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教师现场演示了DeepSeek如何制作小程序;kimi生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虚拟诗人”模块通过意象图谱解析古诗词意境,文学鉴赏更加直观;豆包如何创作一首歌曲等活动,激发了学生沉浸式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科技为教育插上翅膀,智慧为成长点亮星光。愿今日AI与教学的精彩碰撞,化作明日课堂的熠熠生辉。让我们以创新为笔,以技术为墨,共同书写未来教育的崭新篇章!</p> 三、师道新声:聚焦教育使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灯光渐亮,话筒轻握,一场关于教育的演讲在掌声中启幕。青年教师慷慨的话语,昭示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热忱!今日的讲台不传课业,只传心火——青年教师以语言为刃,剖开教育的肌理;以故事为镜,照见育人的赤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我校将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以“青蓝工程”为依托,全面加强青年教师团队建设。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愿广大青年教师以青春之姿,致敬教育薪火;以匠心之志,书写二十八中新华章!</p> <p class="ql-block">文字:陈娜</p><p class="ql-block">编辑:伊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教务处/电教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审核:潘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