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河南林州鲁班壑 寻觅一线天 打卡鲁班古道新梯头

小鱼儿

<p class="ql-block">原计划的母亲节报团旅游计划,种种原因夭折后,和兰草临时决定同兰雅和畅畅等人出行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的鲁班壑(也叫鲁班豁,大小名的区别)。长治东口上高速,一路向东畅行,约一个半小时左右“红旗渠”口下高速,驱车继续前行到石楼村,即达车行目的地,村边树荫下停车,不收费。导航至“山水风情农家院”后可徒步上山。</p> <p class="ql-block">村前渠道里河水潺潺,不由想起也是我和兰雅、畅畅等人数次探访“红旗渠首”源头,漫步平顺漳河水河道、流经村庄、红旗渠渠道,畅游河南红旗渠的点点滴滴,往事历历在目。如今在林州的村庄再次目睹这渠、这水,倍感亲切的同时,也感慨颇多。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此说来,水还是那水,我们还是我们吗?!</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看到的鲁班壑就是太行山山体的一个“U”型豁口,就像小时候农村的那种土院墙天长日久、日晒雨淋后有了缺口一样,没啥别致处。单单如此,也就没啥好说的,更不会吸引众多驴友和徒步登山爱好者慕名前往了。其出名在于美丽的传说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顾名思义,这一切都和和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工匠、土木建筑的鼻祖、戏班的祖师——鲁班有关,一种传说是:他途经此地,为解决山前的旱灾,挥斧劈山引水,使西水东渐,令晋水入豫。还有一种说法是:劈山开路,打通了晋豫交通命脉,古代为兵家必争关隘。我更倾向于后者。</p> <p class="ql-block">登山的过程,一路经历水泥路、石板路、沙土路,偶有困难处,安全起见,也需要手脚并用攀爬。但是总体还好,路没有那么陡峭、艰涩,相对平缓,且大多情况都行走在树荫下,经“S”形石阶古道,一路说说笑笑,拍照玩闹,不知不觉中就到了豁口处。</p> <p class="ql-block">只见两座峰头对立,中间豁然开朗,的确形似倒立的城门,网载:总海拔1172米,横宽110米,壑侧绝壁高250米,是六十年代前,村民出山的要道。鲁班壑被誉为“太行第一门”,八百里太行唯一缺口,名副其实。登高望远,山前林州城及周边村庄坐落在群山环绕的大平原中,一览无余;山后,太行大峡谷,两山夹一沟,蜿蜒曲折。山上有石板岩供销社可补给,鲁班庙承载着千年传说和美好祈愿。“豁子”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老天爷给太行山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开启了一扇窗。果然,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刻,具象化了。</p> <p class="ql-block">过鲁班壑,沿左手边往南走,前往鲁班古道新梯头。满山绿树成荫,山花烂漫,全程山腰小土路,行走其间,鸟语花香,真的不能再惬意,心情美美哒。因为知道路经新发现的“一线天”,途中又不见明显标记和指示,我们一路走的相对谨慎,彼此都成了侦探高手,紧盯路旁岩壁,不想错过任何发现一线天的蛛丝马迹。回望眼,峰回路转中,鲁班壑豁口又变小了。让人不爽的是路边时有地方堆满了垃圾,似乎成了天然的垃圾场,“破窗效应”一词脱口而出,一个人不自觉,两个人不自律,潜移默化就会带动一部分人,让原本洁净的场所变得有些污秽。第一次徒步起,周围驴友就告诉我,户外活动,除了带走垃圾,啥也别带。此话,我深深刻在骨子里,且同大家一起践行着。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守护、爱护。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p> <p class="ql-block">终于路边树中间出现了明显的土坡路,周围的树上系着红的、黄的驴标。再看前方不远处山体有黑色洞印迹象。驻足观看,每个人嘴里都喊着:“应该是,上去看看。走,上、上、上!”嘴动脚不动,土坡路滑,前方迹象不明,万一不是呢?谁也爬走冤枉路。最后还是兰雅拍板,一锤定音,大家才奋力前行。</p> <p class="ql-block">实践证明,就是此行心心念念的一线天!关键时刻,领队还是领队!洞不算深,两边洞口狭窄,可分前后庭两部分,狭窄处,仅限一人通过,两边中间部分稍开阔,别有洞天,前后总共可容纳数十人的样子。不明白好好的山,经历了什么,山体间莫名裂开一条巨缝。抬望眼,洞很高,阳光从头顶细缝处透入,让洞里光线看上去并不阴暗,甚至可以说比较明亮。原汁原味的一线天,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又是怎样的机缘下,被人发现了呢?一切都不得而知。我们尽情地在前后两个洞口处各种嘚瑟留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一线天,途中吃自带路粮略作补给后,到达鲁班天梯,也叫鲁班古道新梯头。因为去过好几次壶关的小猫路,所以,这里虽然是热门网红景点,而且我也是第一次来,却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叹。就坡度而言,鲁班天梯似乎更陡一些,近乎直上直下,小猫路,坡度超过70度;宽度上,小猫路最窄处仅0.2米,最宽处也只有0.6米。鲁班天梯设计3.5米,宽很多;历史年代上,小猫路传说源于北宋年间,杨六郎被辽兵所困,无路可走时,追随一只猫走的路,逃离困境,这条路被称为“小猫路”,那最早就是北宋时期。鲁班天梯传说建于600年前的明朝时期,一高姓人家历时五年建成。时间上,小猫路更早,难怪看上去更沧桑古朴些。</p> <p class="ql-block">相同的是,都建在悬崖绝壁上,是当时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鲁班天梯上有千年古树,梯中还有一座小小的山神庙,它们默默无言,却见证了所有,也无语地诉说着历史变迁。“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悠悠古道,漫漫天梯,承载了当年多少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时至日新月异、交通发达今日,古道成为人们休闲、徒步胜地。天若有灵,也会告慰修路的先人们吧,他们得知后人生活的如此惬意,历经千年、数百年后,定会含笑九泉。</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天然天成的鲁班壑和一线天,还是人工造就的鲁班天梯,不论是美好的传说,还是自然景观,都是太行山人文地理的缩影,是人们精神家园的一部分,也是户外活动和文化体验的美好目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