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 无极真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577907</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五月十二日,十七年前的这天下午2:28分,我们正在一楼的办公室,突然听到地下传来咚咚的怪响,随之而来的强烈震动让我们瞬间醒悟是地震,赶紧跑到院子里,大地和周围的一起都在剧烈摇晃,蓄水池的水被高高荡起后又狠狠地摔到地上。待大地怒气暂息恢复平静,装满五吨水的水池只剩下一半水了。这就是我亲历的“5.12”八级大地震,而震中就在离我们60多公里的汶川映秀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震前的映秀镇(拍自展板)</span></p> <p class="ql-block">五一节前,弟弟和弟媳从安徽来,我们一起去映秀参观地震遗址,这是我和妻子第三次去了。从郫都出发,全程高速,一个小时就到了映秀镇。</p><p class="ql-block">涅槃重生的映秀早已建成了现代旅游小镇,我轻车熟路地将车开到誓言广场对面的山腰停车场,这里处在漩口中学遗址和地震纪念馆之间,方便参观。</p> <p class="ql-block">非节假日,游客不多,停车场上一个健壮美丽的少妇热情地指引我将车停在树荫下。她告诉我们,她姓明,羌族人,她家的老房子就在这块停车场边,地震给毁了,然后指着上面一个餐馆说那是她家的,欢迎我们中午去就餐。我想她家经历过大地震,一定有故事,决定中午再见。</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走过天桥来到“誓言广场”,党旗雕塑下刻着入党誓言,时刻提醒共产党员勿忘初心。</p><p class="ql-block">走进漩口中学地震遗址,迎面一个永远停在2:28的巨钟雕塑横倒着,背后垮塌的教学楼依旧保留着震后的模样,这让我们瞬间进入了那灾难时刻。第一次看到那些毁灭性残垣断壁的弟弟和弟媳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学生宿舍楼一楼坐入地下,五层阶梯教室完全错倒,当时正上课的学生无处逃生啊!</p> <p class="ql-block">走近遗址,步步惊心,眼前似乎再现那可怕的山崩地裂,人的生命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显得何等脆弱。</p><p class="ql-block">离开遗址,记住了大理石浮雕上刻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以汶川为震中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里氏8级。</p> <p class="ql-block">走出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心情沉重。我们走到流经映秀的岷江边,看那清清的浪花翻卷着匆匆奔向前方。岷江啊,你一定记得映秀灾前的秀美、灾时的惊魂、灾后的重生。</p> <p class="ql-block">婉拒了几家饭馆的邀请,依约直奔停车场上面的饭馆。正午的阳光有点晒人,喘着气爬坡来到饭馆。少妇俨然已是熟人,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就坐。饭馆的厨房和敞开的餐厅都是钢板结构,座椅干净,几桌客人正在用餐。</p><p class="ql-block">一位大约六十多岁的胖妇人给我们介绍菜品,我猜是少妇的母亲,一问果然。等菜时与她聊起地震来,即便过去了十七年,忆起那恐怖时刻,她的眼眸里还是闪过了惊吓。</p> <p class="ql-block">十七年前的5.12,他们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93岁的婆婆和小孙女。午后,突然天摇地动、山崩地裂,几十秒钟就摧毁了几乎所有的房屋。她们不要命地跑回家,才修不久的瓦房已经倒塌,她们发疯似地呼喊,不顾一切地扒开坍塌的砖瓦木块,终于找到了婆婆和孙女。万幸的是,树干做的老衣柜挡住了落下的房梁,小孙女安然无恙,婆婆半个身子却严重砸伤。是解放军的直升机将老人送到成都华西医院(我寻访到5.12救出的最老的人了),治好伤后又活了三年。现在地震活下来的孙女上大学,又添了一个小孙女上小学了。</p> <p class="ql-block">菜上桌了,我们夸那鱼做得好,厨师出来,没想到那么年轻,看面相也就三十多岁吧。一问,四十多了,是这家的女婿,原来是幸福一家人啊。</p><p class="ql-block">他地震前就在工地做饭,年纪不老厨龄不短。他说,这个餐馆从地面到钢结构修建都是他干的,最艰苦的是从山下背建筑材料,大车上不来,水泥沙子都是他夫妇一袋一袋背上来的。这真是现实版的勤劳致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2008.5.24,温家宝总理在此会见到映秀视察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span></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休息片刻,拾级而上,去山上的地震纪念馆。硕大的纪念馆建在山腰,真不知那么多建筑材料是怎么运上去的。</p><p class="ql-block">快到入口的右边,是一片埋着三百儿童的墓地,这些祖国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再也看不见初升的太阳了,每思至此都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走进映秀地震纪念馆,满目疮痍的实物与影像将那场灾难的惨烈重现眼前。残损的书包、扭曲的钢筋,无声诉说着瞬间崩塌的生命与家园。面对这场景,我们仿佛又置身于那场大地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5.12山体崩塌(拍自展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5.12震后的映秀(拍自展板)</span></p> <p class="ql-block">2008年映秀常住人口1.2万,5.12地震瞬间夺去近六千人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震后第一时间,党中央迅速部署,子弟兵星夜驰援,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国家举全国之力、集各方资源,带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全力抢险救灾、安置群众。对比一下前不久的加利福尼亚大火,我们庆幸自己生在中国,是中国人。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5.12救出的孩子们。(拍自展版)</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映秀,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中重焕生机。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整洁的街道游人如织,曾经的废墟上崛起了新的希望。从满目疮痍到安居乐业,映秀见证了中国力量,更让世界看到,只有在中国,灾难面前能凝聚起磅礴伟力,让生命在废墟上绽放出绚烂光芒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涅般重生的映秀(拍自展板)</span></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纪念馆,走在出馆的通道上,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玩耍。她奶奶(或者婆婆)说,家在附近,孙女每天都到纪念馆来玩。</p><p class="ql-block">可爱的孩子,你一定会刻骨铭心地记住这场大灾难,记住灾难面前中国人的团结,记住祖国大家庭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别了,美丽的映秀,您的名字起的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