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飘落的音符🎶》

知音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知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59385</p> <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场音乐会,两年前为纪念“上海的女儿”——作家程乃珊女士逝世十周年而推出。它以沪语与钢琴对话的方式,为我们展开一幅用音乐与沪语描摹的上海旧时画卷,讲述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的点滴回忆。</p> <p class="ql-block">  周末,踏着春日的阳光,与老伴一起走进位于闵行都市路的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去欣赏这样一场独特的音乐会,不失为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p> <p class="ql-block">  走进剧场,洒满鲜红玫瑰花瓣的舞台上,只有一架钢琴静静伫立。一把椅子、一个小茶几就是全部道具。背景大屏幕上是“忆——飘落的音符”。人们轻轻走进剧场,安静等待,仿佛不愿惊醒已逝去的灵魂。也许因为音乐会是沪语旁白吧,限制了那些不懂沪语的人们,偌大的剧场显得有点空寂,而走进剧场的大多是阿拉上海人啦!</p> <p class="ql-block">  程乃珊是我喜爱的海派女作家。曾读过她的《蓝屋》、《穷街》、《丁香别墅》等作品。她的作品擅长聚焦都市生活,以细腻的笔触还原老上海风韵,被称为“张爱玲传人”,可惜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  此次音乐会,海派钢琴家、程乃珊的书迷、挚友钱蕊嫣老师弹奏上海作曲家张伯藩先生的钢琴套曲《飘落的音符》,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丈夫严尔纯先生则用老式沪语朗读她的散文作品片段,以纪念程乃珊女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尽管我平时很少听沪语,但沪语与钢琴的对话,绝对是一种独特的创新。</span>随着缓缓流淌的钢琴曲,软糯深沉的沪语旁白,辅之老上海风情的背景画面,音乐会拉开了帷幕。剧场里鸦雀无声,人们凝神聆听,沉浸在音乐的滋养中,思绪被带进了五六十年代老上海的回忆中。</p> <p class="ql-block">  位于静安区铜仁路333号的绿房子,是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严尔纯外公的老房子。</span>严老师经常回忆很多关于绿房子里发生的故事,那是他成长的地方。尤其当老歌旧曲在耳畔响起的时候,那些过往的旋律如同一个个神奇的密码,迅速打开了严老师的记忆之门。</p> <p class="ql-block">  整场音乐会,台上只出现四位演员。由海派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艺术指导钱蕊嫣、已故著名海派女作家程乃珊的先生严尔纯、旅英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史航、旅英单簧管青年演奏家家陈其然,共同演绎了这台不同寻常的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为“上海的女儿”——作家程乃珊女士逝世十周年而推出的纪念音乐会,也伴随着严先生关于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正如钱老师所钟爱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认为:时光不会流走,它仿佛灵魂寄居一般隐匿在某一个事物里,一旦这个对象被找回来了,那么过去的时光又会重现。</p> <p class="ql-block">  昨天5月10日,恰逢这台音乐会诞生两周年之际,在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再次为观众共同呈现这场被主创团队称为“最好的一版”之《“忆——飘落的音符”海派音乐文化音乐会》。 钱蕊嫣老师用音乐承载起严老师的回忆,让过往的岁月重新来到我们的眼前。也让我们在思念、回忆中,有幸欣赏了一台别样的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  “音乐是生活的调味剂”,在这美好的春日,走进音乐的殿堂,聆听一台独特的音乐盛宴,让心灵浸润在美妙的旋律中,心情为之陶醉感动,真的是很浪漫、很幸福的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于2025.5.1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编辑 知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摄像 知音 祥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