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与众神——古埃及文明之旅》游学记之二:阿斯旺、卢克索、亚历山大

午米酱

<p class="ql-block">摄影:午米酱爸爸</p><p class="ql-block">文字:午米酱妈妈</p> <p class="ql-block">五小时车程,暴走三座神庙。一日看尽众神光辉。</p><p class="ql-block">科翁坡神庙不仅保存着划分360天的日历浮雕,更在壁画中展现了古埃及医学成就——2000多年前的刀钳等手术器械几乎和现代的一样,还有罕见的坐姿分娩场景,令人惊叹古人的医学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埃斯纳镇的库努姆神庙,供奉尼罗河源头之神—有着公羊头人身的库努姆。神庙最早建于中王国时期,后来托勒密时期加入了希腊和罗马元素。天花板上密布着彩色星座浮雕,仰头觅得萌态可掬的黄色巨蟹,挥舞的双钳,似与我问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庙入口有高大塔门,内部有由多根巨大石柱支撑的屋顶,形成柱廊前庭。因尼罗河泛滥,地面变高,神庙整体下陷,如今需走下阶梯进入参观。</p><p class="ql-block">石柱上刻满精美的象形文字和浮雕图案,记载着古埃及的宗教仪式、神话故事及社会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神庙曾被千年烟灰覆盖,近两年经修复人员用特殊试剂小心清理,黄道十二宫等图案正逐渐重现光彩。</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抵达卢克索神庙,夕阳正把方尖碑染成金色。3公里长的狮身人面像大道,19米高的数座巨型石像,让神庙成为拉美西斯炫耀王权永固的豪华广告。灯光亮起,墙上的浮雕线条更显刚劲。</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卢克索神庙。</p> <p class="ql-block">伸向苍穹的巨柱。</p> <p class="ql-block">月亮与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是成对的方尖碑,另一座现立于法国协和广场。</p> <p class="ql-block">游学的好处就是全程都有专门的大学教授授课,让大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日出,体验热气球。</p><p class="ql-block">凌晨5点迎着日出升空,脚下法老墓群像开盖的黄金盲盒。</p><p class="ql-block">专业的气球驾驶员老练而又热情,除了照顾到不同方向的视野和角度,还会时不时讲解和带动游客热情。</p><p class="ql-block">120美金在帝王谷上空飞行40分钟,非常值得的人生体验。</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埃及游的重头戏,卢克索的帝王谷。</p><p class="ql-block">这片荒凉峡谷至今已发掘出65位法老及贵族墓,且仍在持续发现新的墓葬。这里的参观管理和敦煌类似,开放墓室分为普窟线路和特窟线路。阿穆老师为我们选择了三个普窟,两个特窟。分别是;KV6(拉美西斯九世墓)、KV11(拉美西斯三世墓)、KV16(拉美西斯一世墓),KV17(塞提一世墓)、KV9(拉美西斯五世&六世墓)。</p> <p class="ql-block">其中特窟KV17(塞提一世墓)是埃及现存最完整的墓穴。需另付2000埃镑才能进入。陵墓内密布四周的阴刻彩绘浮雕壁画堪称古埃及艺术的巅峰之作。赭石黄、祖母绿与深蓝琉璃交织的色谱,以惊人的完整度在三千年后仍能还原法老与诸神对话的壮丽图景。走在134米长的墓道中,如同穿越古人的灵性世界。仰望穹顶,深蓝琉璃镶嵌出银河,繁星以金箔点缀。墙壁两侧,太阳神拉化为圣甲虫,穿越冥界十二小时的夜行旅程被逐帧呈现。进入墓室,最醒目的巨大立柱之上,冥王奥西里斯以青金石般的蓝肤立于莲花座上,手持权杖与连枷,庄严接受塞提一世的献祭。墓室深处的墙壁上:七扇幽冥之门次第展开,每扇门由犬首人身的阿努比斯镇守,蛇形向导正引渡灵魂穿越火湖与荒漠。</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帝王谷屡遭盗墓,包括同朝代贪婪的贵族祭司,历朝历代的村夫毛贼,策马而来的波斯人、罗马人、奥斯曼人,直到用枪炮劫掠的近代欧洲人……大部分珍贵木乃伊与陪葬品早已消失,让搬不走的壁画成为真正的永恒。</p><p class="ql-block">每一处墓室中,都有蓝色星空穹顶。或斑驳残损或幸运完好,似乎同样验证着“王权终将归于星辰”的谶语。唯有艺术,才是古埃及人用矿物颜料与信仰镌刻的永生契约。</p><p class="ql-block">午后转道工匠村,这里住着当年建造帝王谷的工人。与法老墓的恢弘相比,这里裸露着古埃及的另一种真实。阿穆老师说,这里才是对考古学家来说更重要且珍贵的研究场所。这些住宅遗址中,墙泥上留着主妇的购物清单:“3袋小麦换1罐蜂蜜”;陶片写着石匠请假理由:“妻子生产需照料”。考古学家在此还发现了人类史上首次有记录的罢工——因为粮饷拖欠,工匠们在墓墙上刻下抗议:“我们饿着肚子雕刻法老的盛宴!”</p><p class="ql-block">离居住区不远,是工匠墓葬区。这里没有黄金和琉璃装饰,但彩绘壁画上,农妇在收亚麻,孩童追着羚羊,宴席上的啤酒正漫出陶罐……他们用劳作把市井烟火刻成了通往来世的船票。让我们在此触摸到三千年前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从卢克索往北驱车70公里,终于见到这座托勒密王朝最浪漫的神庙——丹达拉神庙。别看它只有2000多岁,在动辄四五千岁的埃及神庙圈算小鲜肉,但这里供奉的可是初代顶流女神哈托尔,也被后人称做“蓝庙天花板”。 </p> <p class="ql-block">神庙外侧墙壁有美丽的哈托尔女神手持镲铃的浮雕,微隆的肚腩和腹股沟线条清晰可见。外墙一侧还有古埃及法老时期所有的法老帽型展示,是珍贵的考古资料。</p><p class="ql-block">离开时,回看一眼被蓝色浸透的炫美神庙,残缺的星座依然在穹顶流转。突然感悟:古埃及人早看透宇宙奥义——人类追求的永恒,不过是把生存焦虑刻成星空壁画的浪漫,把权力游戏解构成女神脚下的幽默。</p> <p class="ql-block">步入神庙内部,抬头看穹顶,满眼是古埃及人的宇宙级脑洞:深蓝底色上,天空女神努特化身人肉时钟,背着太阳从白羊座爬到双鱼座,完成24小时星座跑酷。</p> <p class="ql-block">法国人当年把正版黄道十二宫浮雕抢去卢浮宫,迫于政治压力送还一个复制品,材料和技术当然无法与古埃及比肩,如今石膏复制品在头顶早已黑化成“包浆圆饼”,倒像在嘲讽某些文明掠夺者的吃相。 </p> <p class="ql-block">钻进另一个侧室,阿穆老师突然指着一处壁画说:“这里就是谣传埃及人来自外星文明的所谓证据!”只见两个荷鲁斯神举着巨型白蛋,拖着彩虹色电缆。欧洲砖家曾狂喜“石锤古埃及有电灯泡”,直到科翁坡神庙出土同款壁画+破译文字——人家画的是神明帮上下埃及联合起来。翻译成某音爆款标题:神助攻上下埃及联合雄起 !</p> <p class="ql-block">参观神庙的埃及学生。</p> <p class="ql-block">游荡在开罗,如所有古老国家一样,总会有新奇和悠久的碰撞,有矛盾和故事上演。</p><p class="ql-block">老城区密布着毫无规划、破败不堪的居民楼。每栋楼顶皆裸露着钢筋水泥,如危楼即视感。阿穆老师介绍说,在穆巴拉克政府的腐败高峰期,为转移民众对垄断贪腐的关注,政府推出居民建房政策——不封顶就不用交房产税——以此迎合大众。所以那时建造的房屋虽然早住满了人,但楼顶一直保持未封顶的在建状态。</p> <p class="ql-block">更令人惊叹的是南部沙漠的蜕变。前几日车行阿斯旺省的撒哈拉腹地,两边不毛之地的荒漠上,眼见成片绿油油的麦田正自由生长。一开始被我误以为撞见了海市蜃楼。阿穆老师说,这是去年才研制成功的农业技术,很快将会种植蔬菜。其中用到的地下水井挖掘和指针式喷灌系统也有中国企业的支持。这意味着人类首次在撒哈拉建立了不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范式。这才是真正的“破天荒”!</p> <p class="ql-block">车行至吉萨新区,眼前景象恍如穿越了时空:地铁施工围挡连绵不绝,起重机在高架桥旁昼夜运转,新建的住宅楼群、国际酒店正在轰鸣中拔地而起。阿穆说,他在机场附近新开罗区买的房子,三年间价格翻了15倍——这或许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埃及如今的发展势头。</p><p class="ql-block">从二战后独立建国到阿拉伯之春的动荡,这个曾被腐败、货币贬值和政权更迭困扰的国度,如今正以中国八九十年代的高速节奏,在沙漠中开启新的生存篇章。</p><p class="ql-block">阿穆老师指着车窗外密布的工地说:“如今的政府当然不完美,但至少能保持稳定,也有渴望改进的压力。最近五年,埃及很像中国的八十年代,年轻人需要看到公平和努力带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从卢克索飞回开罗,休整一晚,早起跟着阿穆老师二刷国家博物馆——这里也被誉为“法老文明宝库”。</p><p class="ql-block">大厅四周陈列着各时期法老雕像。其中有拉美西斯二世孩童像,背依鹰神,正蹲坐吃手。而胡夫法老唯一的存世雕像却仅有巴掌大小,令人唏嘘其金字塔的辉煌与身后陪葬品的散佚。</p> <p class="ql-block">一层的书吏坐像引人注目:他盘腿执笔,水晶镶嵌的双眸深邃透亮,其形象被印在埃及200埃镑纸币上,成为知识与智慧的永恒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杜姆群鹅图的羽翼依然鲜活如初——六只尼罗河生灵昂首踱步,朱红与青灰在石灰岩上跃动了四十五个世纪,竟毫不褪色。</p><p class="ql-block">转角遇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红石英岩雕像。断裂的冠冕掩不住帝王威仪,微扬的唇角凝固着「最伟大女法老」的永恒微笑。</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展品不仅关乎王权与神灵,更藏匿着古埃及人的烟火气。一组4000年前的彩色木雕重现了酿酒、纺织的场景;一个精巧木质玩具车承载着孩子的童趣;而“老村长”卡培尔木像因憨态可掬的神态,微隆的肚腩,被埃及人亲切比作千年的朋友,成为各种画册的封面。</p> <p class="ql-block">从开罗驱车三小时抵达亚历山大,只为一睹这座城市与末代女王科里欧帕特拉的千丝万缕。她因伊丽莎白·泰勒的银幕形象而家喻户晓,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发现的塑像都显示,她并不以容貌取胜。幼年起,她便被父王选为协理政务的王后;后来又令恺撒、安东尼先后倾心,凭的是卓绝的智慧与非凡的气度。</p><p class="ql-block">在亚历山大博物馆的绯红廊柱间,我们与科里欧帕特拉的胸像对视,聆听阿穆老师的讲述——时光倒流至三千年前,两大文明交汇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女王将自己裹进波斯地毯,由仆人抬进恺撒寝室。地毯徐展,芬芳扑鼻,恺撒怔然失神。正是这个瞬间令他在战马盔甲内侧刻下拉丁文:</p><p class="ql-block">“我见到了女王——世界随之改变。”</p><p class="ql-block">先是飘来女王身上独特调制的一缕奇香,混合着埃及蓝睡莲的幽然。接着,一截手腕伸出,手背覆着砂岩般金色微光;再抬眸,标志性浓黑修长的猫型眼线,如沙漠中燃烧的日落;浓黑假发垂落剪头,数枚鎏金蛇形发簪,散发着古埃及耀眼金光。</p><p class="ql-block">那一刻,她不仅俘获罗马铁甲,也为埃及赢得暂歇的战火——托勒密王朝的余晖由此延续,希腊化埃及的星光射入罗马的夜空。亚历山大,恰似坠落在文明十字路口的一枚青铜纽扣,两百年来吸引无数现代考古学家不懈探寻,其中尤以亚历山大大帝和科里欧帕特拉两座墓葬最令人着迷。但至今未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阿穆老师的解读中,有两点令我动容,在内心中为这位女王平添上复杂而微妙的色彩。</p><p class="ql-block">1.当屋大维逼近亚历山大时,她选择以眼镜蛇毒自尽。原来在古埃及信仰中,与蛇合一者为至高神灵。她以此智慧护体,令敌人不敢亵渎其尸。</p><p class="ql-block">2.“科里欧帕特拉”意为“崇拜父亲的女子”,是公主可选的三种名字之一。父王托勒密十二世声名不佳,她却主动沿用此名:既以恭敬姿态消弭父亲的猜忌,也或许在潜意识里有卓越女性的内疚,想承担起补偿无能父亲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的海水位变迁与盐分侵蚀,使亚历山大遗迹所剩无多。古埃及人八千年前已造船,却只在尼罗河航行,他们深知海边的建筑难以永存神祇。再一次,不得不叹服这片土地孕育的旷世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