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几年,中美之间多次往返,可以说是常来常往了。在美居住的时间,也从过去的蜻蜓点水,变成了侯鸟迁徙,每次都在美居住几个月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来来回回多了,住的时间长了。经常要去超市,商店买蔬菜,水果等各种食品。对美国的社区商业生活也有了更多观察和了解,看的多了,想的多了。比较和认知也在不断更新。</p><p class="ql-block"> 不做专题研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随笔记录下来,也算是美居生活的感悟随笔吧。</p><p class="ql-block"> 此随记只介绍中美社区商业模式的不同。也就是服务于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商业设施。</p><p class="ql-block"> 先说中国的商业模式。过去的百货商店,现在几万甚至十万平米以上的购物中心。都自成体系。幅射半径几公里甚至更远。这类大型或超大型商业模式不在这里展开说明。</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漫长,人口聚集而成的都市成型已有千年之久。人聚集而住,形成了都市和道路。人住多了,生活物资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自然就形成了沿街商铺。</p><p class="ql-block"> 所以中国现在的社区商业,基本上是很多年城市形成后,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的延伸和居民生活方便,而自然形成的沿街商铺的社区商业格局。</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社区商业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临街傍民”。不论大、中、小城市都和街道居民密不可分。中国沿街的纯住宅建筑很少,在近二三十年新建楼盘规划设计时,都有商住综合楼的功能。大多楼宇都有“底商”的存在。有居民居住的地方就有商业,那怕是在自己家里开的“夫妻店”。</p><p class="ql-block"> 街道上就更多了,各种蔬菜店,熟食店,五金店,水果店等,沿街道两侧三、五步一个。中国的社区商业和居民的关系,如同鱼水一样密不可分。居民如水,流淌其中。商业如鱼,遇水则活。</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中国有“金角银边”沿街商铺的商业价值理念。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就有“一铺养三代,安心又自在”的商铺赞誉。传统观念中商铺被视为“躺赚”的硬资产,既能通过租金实现稳定收益,又能随城市化增值,甚至成为家族财富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很多城市推出15分钟生活圈,强调步行达到。要设立菜巿场,便利店。由政府划定服务半径,从规划设计时就把沿街商业设施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做为配套设施,要求社区规划建设,配套或大或小的商业设施。以保证公共服务的便利和均等化。</p><p class="ql-block"> 可以理解为,中国的社区商业从出生时,就有了沿街商业网点,亲近居民的先天属性。</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独立区域,独立建筑,服务相应集中的社区商业设施较少。</p> <p class="ql-block"> 美国社区商业与中国社区商业最大的不同在于。两个国家的社区商业的规划要求不同,服务理念和建设风格迥异。</p><p class="ql-block"> 美国社区商业最大的的特点就是独立性。商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自成一体。绝没有与居住区混搭在一起。 </p><p class="ql-block"> 独立区域,自成体系。商业就是纯商业区域。住宅就是纯住宅建筑。住宅区里无任何商业,商业街区无一户居民。</p><p class="ql-block"> 美国绝没有商住一体,商住两用的这种混合建筑形式,也更见不到商住共存共济这种现象。</p><p class="ql-block"> 商业与居住,这二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严格分开。这是美国商业与中国商业最大,最显著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 美国和中国社区商业最大的区别源于国情和规划。</p><p class="ql-block"> 从国情和规划要求来看。美国地广人稀,居住人口密度不高,城市住宅郊区化程度高 。而且美国是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度,每个家庭拥有一辆以上的汽车是基本配置。无汽车不出行。所以美国的社区商业在建设初期的规划上,就严禁商业与住宅同为一个项目开发建设。这也是美国国情条件下形成目前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而中国城市人口密集,尤其是在大城市,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多以电梯房小区式住宅为主。这种居住模式的差异,使得两国社区商业规划起点和要求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 美国社区商业中心大多以不同品牌的大型商店和超市为核心店。汇聚不同规模和业种的专业店,专卖店,餐饮店,健身房等丰富的配套服务网点。</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业态组织上,美国社区购物中心,商业业态丰富且完善,除日常购物、餐饮外,还有</span>美容院,宠物服务、自助洗衣店还提供银行和休闲娱乐项目。</p><p class="ql-block"> 在规划布局上,美国社区商业的特点是呈点状组成,一站购物,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而中国社区商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规划时更注重与住宅的融合。以住宅底商为载体形成的街区式布局。</span>多是沿道路呈线性分布,沿街而设。路延伸到哪里,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就建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 美国是建立在汽车轮子的国家。根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的统计,全美注册车辆约2.8亿辆,家庭总数约 1.3亿户。大致户均约为2.1辆。</p><p class="ql-block"> 虽然城市中心区无车家庭的比例约9%左右。 但是多车家庭,拥有2–3辆或更多车辆的家庭比例在30%左右。美国社区调查(ACS)美国户均汽车数量大致在 1.9至2.1辆之间。 </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美国,汽车是家庭出门首选的交通工具。无汽车不出门,无汽车不购物。</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美国,即使是社区的商业广场在规划和建设时,也要配备足够面积的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明,这些社区商业的停车场无任何收费现象,全部是免费停车。</p> <p class="ql-block"> 美国的道路路幅较宽,很多居民住宅前有较开阔的庭院。如果按照中国传统商业理念,这是真正的“金角银边”。商业利用价值极高。</p><p class="ql-block"> 看看下面住宅,路边街角的住宅,有大树,有外廊,有草坪。如果开一个咖啡店,奶茶店或其他快餐服务。有环境,交通便利,停车方便。是一个多好的商业选址。 </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美国,绝无可能,住宅就是住宅,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严禁经商。</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出门打个酱油,买个青菜。如同溜湾一样方便快捷。尤其对于老年群体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大多情况下,买任何东西或食品,距离远近,都要开车。但是绝无因油烟排放,躁音影响,商住两用引起居民和商业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 随笔文字,源于随看,起于随思,成文随笔。算是美居斯间的收获之一吧。</p><p class="ql-block"> 下篇 《路边 FREE 的东西》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