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城区地下党支部的烽火岁月

Weixian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长汀城区地下党支部的烽火岁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毛伟先</p> <p class="ql-block">  1927年9月,周恩来、朱德等人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经长汀,播下革命火种,帮助建立了中共长汀支部。起义军革命委员会秘书长吴玉章等人专门到毛铭新印刷所,向北伐时期的老部下毛钟鸣及印刷工人了解情况,鼓励大家说“印刷所对革命很重要,列宁在国外进行革命斗争时,常因没有印刷所而苦恼。你们要设法把这个印刷所办下去,以应将来革命的需要”。印刷所为起义部队印制了大量传单、标语。之后,毛钟鸣、毛如山、毛旭初三兄弟及马炳章、游施民、范为民等部分工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把毛铭新印刷所建为中共长汀基层党组织的秘密据点。</p> <p class="ql-block">  1929年3月14日,首次入闽的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取得长岭寨大捷,解放了长汀县城。在红四军前委的帮助下,中共长汀县委正式成立,毛钟鸣被任命为长汀城区区委书记。区委下设缝衣支部(书记李英)、刨烟支部(书记蓝奎光)、码头支部、印刷支部(书记毛钟鸣兼)、苦力支部(书记梁咸德)和城郊支部(书记梁国斌)等,共有马炳章、范为民、谢代盛、刘炳镛、毛旭初、邓仕诚等党员30余人。这些地下党员绝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的工人或农民,对党忠诚可靠,理想坚定,纪律严明。支部发展党员,有较严密的考查和审批手续,注意身份掩护和保密。如从事印刷行业的工人,接受新文化、新思潮的机会较多,苏区初创时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们中有十余人加入党组织并成为地下支部的中坚力量,约占当时全县印刷行业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党组织处于地下活动时期,长汀地方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大都在文化教育界谋事,与印刷行业来往密切,常在毛铭新印刷所秘密聚会联络,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有的印刷所工人虽然没有加入党组织,但对革命给予同情和帮助,使党的斗争得以顺利展开。</p> <p class="ql-block">  闽西长汀是红色印刷出版事业发展最早的地方之一,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印刷出版事业的发祥地。它从一开始就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先后得到毛泽东、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关怀和指导。</p> <p class="ql-block">  毛钟鸣在回忆红四军首次在汀情况的文章中写道,“一天,我转送上海党中央的文件到红四军前委,毛委员接见了我并询问了一些有关情况。”“之后,对我说:‘当年吴玉章同志叮嘱你要保护好印刷所,为革命发挥作用,是非常有远见的。现在这个印刷所,除了你和你弟弟外,还有其他党员同志;设备方面既有铅印又有石印,人和物的条件都不错,今后应该为革命事业发挥其作用。’‘我们部队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深人发动群众,有很多宣传品需要利用这里较为有利的印刷条件。你今后就专门负责这项任务,随时前来联系。’”</p> <p class="ql-block">  红四军驻汀期间,毛钟鸣带领印刷工人夜以继日赶印了大量宣传品,有《共产党宣言》《十大政纲》《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告民众书》《告商人和知识分子书》和《告绿林弟兄书》等。毛泽东在百忙中亲自写稿、校对,甚至具体安排印刷事务。并常常询问印刷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这时,毛铭新印刷所实际上成为红军印刷厂。</p> <p class="ql-block">  同年11月,红四军再次进驻长汀县城,毛泽东对毛钟鸣说:“现在你弟弟如山已经公开出来工作,与反动派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这样对保持毛铭新印刷所的商业性面貌有影响,并且可能带来不利局面。”又说:“我们的革命宣传好比是向敌人发射的精神炮弹,印刷所好比是制造这种精神炮弹的兵工厂,这个印刷所是革命活动的一个据点,我们不可随便丢失,要想法掩护它。你们要和地方党委商量一下,采取适当措施,消除这种可能产生的不利局面。”经过毛泽东的周到关怀,后来就以毛铭新印刷所大部分是豪绅资本为借口,由中共长汀县委书记段奋夫带领两名武装战士和长汀苏维埃政府的封条进行查封,关押了毛钟鸣,第二天又派赤卫队拆走部分印刷机器才把毛钟鸣释放。用这种策略给印刷所涂上一层保护色,使印刷所得以长期成为党组织的秘密据点。党领导的毛铭新印刷所后来在红色印刷、红色保卫和红色交通线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当时敌我军事行动频繁,长汀县城呈反复争夺的拉锯战局面。为配合红军军事行动,由毛钟鸣组织党员工人秘密印刷文件和宣传品等。印好后,如红军在县城,则在城里交给红军;如不在县城,则派人运去。其中有1929年7月27日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张铅印军报《浪花》创刊号、 闽西苏区最早版本的《古田会议决议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一苏大”选民登记表木质印刷模板,是地下党员毛旭初在印刷“选民登记表”时使用并长期保存的模板工具。</span></p> <p class="ql-block">  1930年3月18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在龙岩城成立,标志着闽西苏区正式形成。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闽西、赣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为配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长汀地下党支部派党员毛旭初、范为民等印刷“选民登记表”。9月下旬,时任闽粤赣军区经理部部长的毛泽民来到长汀,办了三件事:(一)筹办印刷厂;(二)要毛钟鸣找一些印刷工人携带印刷设备前往瑞金,为11月7日的全苏“一大”进行印刷工作;(三)要毛钟鸣推荐会绘制钞票图样的人员。毛钟鸣立即组织并带领毛铭新印刷所、黄永昌印务局和壁香楼印务局的工人携带设备前往瑞金叶坪,并向毛泽民推荐了黄亚光。完成大会印刷任务后,毛钟鸣、范为民、黄子宜等印刷支部的地下党员回到长汀,继续从事党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31年秋,闽西苏维埃政府经过认真筹备,以毛铭新印刷所的部分设备和人员为基础,在长汀创办了闽西列宁书局。局址先设十字街毛铭新印刷所内,后迁水东街大井头“汤锦发货店”。毛铭新印刷所承担了书局大量的印刷业务,印刷了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等的画像,苏区学校的识字课本,红军的医学书籍及地方党政机关文告等,印好后由闽西列宁书局广泛发行。就这样,闽西苏区有了最早的红色出版发行机构——闽西列宁书局,它和最早的红色印刷所——毛铭新印刷所相配合,不仅确保了各类宣传材料、书籍、报刊的印刷出版,而且保证了这些出版物能及时传发到苏区各地单位和人民群众手中,对当时的战争动员和苏区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毛铭新印刷所还负责印刷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和地方党政军群等机关团体的文件、刊物等,它与瑞金的财政部(国家银行)印刷厂、中央政府印刷厂、中革军委印刷所共为中央苏区四大印刷厂。</p> <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周恩来经中央秘密交通线转移到瑞金,途经长汀时,召集闽粤赣边区临时省委领导罗明、李明光、李沛群和毛钟鸣等人,指出:“宁可放弃苏区一个县,也要办好交通线,粉碎敌人的‘围剿’和封锁”,并要求省委迅速设立闽西交通大站,同时叮嘱毛钟鸣要充分发挥地下党支部的特殊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32年春,依照周恩来的指示精神,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白区工作部部长张然和亲临长汀。邓发对毛钟鸣说,苏区反“围剿”的斗争形势任务极其繁重和尖锐,地下党支部的作用必须马上恢复起来,要以地下支部和主要骨干为主,组建国家政治保卫局白区工作部长汀秘密工作办事处。毛钟鸣接到任务后立刻行动,从城区各支部未暴露身份的党员中挑选党性强、能保守秘密、有公开的身份作掩护的党员,构筑起红色秘密堡垒。这个特别成立的组织一直保持秘密状态,初由张然和负责,后由梁国斌、毛钟鸣负责。同时,以县城的毛铭新印刷所为主要秘密据点,还在西区的邓氏宗祠及梁家大院、汀瑞山路沿线的兰屋坪村黄屋和古城村、汀江航运沿线的车子关码头、车头码头和金山渡口等设立秘密据点(联络站、点)。这些党员均不公开党员身份,以社会公开的职业为掩护,有的还暗地里领导工会开展工作,如范为民负责印刷工会、梁咸德负责搬运工会、刘炳镛负责邮电工会、梁友三负责店员工会、蓝奎光负责刨烟工会、李英负责缝衣工会。</p> <p class="ql-block">  他们负责接送由上海党中央进入闽西赣南苏区的领导同志,先后有200多位领导人经交通线长汀段护送到瑞金(其中有李德),还负责重要物资和情报的护送、传递。</p> <p class="ql-block">  如他们利用汀江航运,开辟了长汀至上杭、汕头等地水上秘密运输。交通员利用长汀县城的惠吉门码头、五通桥码头、水东桥码头等公开的航运码头,以及交通线秘密码头,根据需要选择在不同的码头靠岸,运送物资、情报和人员。</p> <p class="ql-block">  他们采用各种秘密方式传递情报:有的把情报藏在卖肉的猪肠里;有的藏在挑货箩筐的夹层中;有的用米汤碘酒作书写液,把密写情报夹在书报中;有的通过贴邮票、盖邮戳的不同位置,暗示收件人注意;有的在接打电话时准确不留痕迹地传递情报。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完满地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竹书篓,是交通员毛旭初在红色交通线长汀至瑞金等地挑运文件、情报用的工具。</span></p> <p class="ql-block">  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县城成立。长汀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和福建革命的政治、军事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1933年7月,毛铭新印刷所的人员设备从县城搬到临近瑞金的古城镇井头村,同年冬捐献设备并改名为团中央机关报的“青年实话印刷厂”,1934年1月搬到瑞金,8月合并入临时中央政府印刷厂。</p> <p class="ql-block">  1934年8月,邓发和张然和从瑞金专程到长汀,向城区地下党支部布置长期潜伏等任务。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长汀笼罩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支部由留在闽西坚持武装斗争的闽西南特委领导。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支部按照特委指定的联络地点派专人前往接受任务、汇报工作,从未中断。在此期间,支部掩护、营救了许多革命人士和群众,为汀瑞游击队送物资、情报。</p> <p class="ql-block">  1936年夏,毛钟鸣得知瑞金有旧石印机出售后,即嘱毛旭初将经营的肥皂生意结束,凑齐资金购回石印机等设备,在长汀上十字街原址复设了印刷所并改名“毛明新印务局”,由毛旭初主持,仍为地下党支部的秘密据点。一直未暴露的邓氏宗祠、梁家大院、范屋、赖屋等秘密据点及汀江航运沿线的秘密码头(均多为地下党员的家店)继续使用。</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汀州各界抗日热潮风起云涌。地下党支部在闽西南特委领导下,积极宣传党中央抗日主张和对策,号召和鼓励各界人士支持抗战。利用刘炳镛在邮电局工作的条件,及时获取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战形势等各种信息。又通过毛明新印务局这个秘密据点,及时秘密印成传单。有些通过邮寄方式寄给县内外各种人员;有些由专人分片在城乡散发,有些通过汽车运输公司和瑞金的秘密联络点散发,有些则由赖石春通过在汀江沿线船运时转发。毛钟鸣数次秘密前往龙岩与张鼎丞、罗化成和梁国斌等人见面,研究工作。还派赖石春到龙岩城参加闽西南特委举办的党员学习班。12月中旬,张鼎丞派梁国斌带领一个连来长汀接收电台和干部。梁国斌在长汀与国民党政府、保安团、汀州商会等联络,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还秘密联系了中共长汀地下党组织,布置他们监视长汀当局动态和了解江西瑞金等地情况。1938年1月15日,“瑞金事变”发生。长汀城区地下党支部接到瑞金地下联络站打来的电话后,立即向梁国斌及龙岩新四军办事处报告。毛钟鸣派谢代盛等人到瑞金了解情况,并先后派梁友三、谢代盛到龙岩向张鼎丞汇报。经过新四军军部及二支队司令部的多方斗争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国民党瑞金当局不得不陆续释放谭震林、温仰春等人,归还电台、枪支弹药和钱物。3月中旬,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途经长汀县城,第三天晚上,张鼎丞、罗化成、梁国斌等人秘密来到南门毛屋,召开城区地下党支部秘密会议。次日,毛钟鸣派谢代盛、邓仕诚、赖石春等人持“第二支队司令部护照”前往瑞金等地侦查,为部队行动打前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护照,是交通员谢代盛等人于1938年3月由长汀前往瑞金等地为大部队前行打前站使用的。</span></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二支队北上后,支部在厦大党委领导下进行活动,与闽西南特委的联系则通过当时汀龙汽车公司的职员陈村田间接进行。随着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陷落,赣南、闽西等地区成为祖国东南的抗战后方,古老山城长汀云集着各地迁来的工商业者和难民,市面一度出现畸形的繁荣。当时厦大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是大、中学校中的学生、教职员工,地下支部则面对工人和农民,均围绕着抗日救亡这一中心进行工作。1942年对我党地下工作造成严重损失的“南委事件”后,南方局采取了紧急措施,上级与地下支部的联系曾一度中断。支部成员并未松懈革命意志,仍紧密团结在支部周围,从事各自力所能及的工作;还积极寻找上级组织,保存了组织和同志。</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双十协议”,支部决定工作重点转向农村,首先从联系、团结红军长征时留下的乡村基层干部和对党有深厚感情的基本群众入手,壮大党的力量。按照支部的部署,包浩和毛旭初等经常在晚上秘密打开收音机,认真收听新华社的广播以指导工作,并将重要内容记录下来,秘密印制成传单。后支部得到上级指示,恢复组织关系。支部的工作更加活跃,做好各种准备,迎接解放大军。1949年年10月18日,长汀和平解放。第三天,县工委领导在毛明新印务局与长汀地下党支部接头,建立关系。</p> <p class="ql-block">  长汀城区地下党支部及其成员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严峻考验,坚持“二十多年红旗不倒”,书写了光荣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深受教育,充满了激动、敬佩、感恩,也在深思这些革命前辈为何能长期坚持革命并坚守信仰?他们的这段话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启迪 —— 范为民、邓仕诚等十名原地下支部党员在1982年联名报告中写道:“由于同志们多系在革命低潮时期参加党的,嗣后又在国家政治保卫局白区工作部领导时经受过严酷的锻炼和考验,后来又从事长期的地下斗争,环境虽十分险恶,也都能站稳立场,毫不动摇,表现了坚贞不渝的革命气节,少数党员经组织派遣打入敌人内部从事‘白皮红心’的革命工作,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据解放后了解:当时长汀已有中统和军统特务组织活动,专门以猎取我地下党组织为主要目标,而党支部仍能在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丝毫未遭受任何损失,这和同志们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的革命信念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  长汀城区地下支部的光荣历史和革命前辈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p> 参考文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毛钟鸣: 《制造精神炮弹的兵工厂——回忆长汀印刷工人在毛主席关怀下进行革命斗争片段》 ,《闽西的春天》 ,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 毛钟鸣: 《走井冈山的道路——古城暴动的前前后后》 ,《闽赣路千里》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 毛钟鸣: 《毛主席领导长汀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情况》 ,长汀县革命纪念馆: 《长汀地方党史(回忆录)》 ,197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 中共长汀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长汀人民革命史》 ,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 中共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 《长汀地下支部和红色印刷史迹》 ,内书第027号 2012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6. 中共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长汀县历史大事记》 , 内书第030号,201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7. 龙岩市公安局 :《闽西苏区公安保卫史》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8. 中共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长汀段革命史迹》 ,内书第02018177号,2018年。</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系福建省汀州医院原信息科主任、毛铭新印刷所老共产党员毛旭初之子)</p> <p class="ql-block">本文原载《福建党史月刋》2025年第4期</p><p class="ql-block"> 责任编辑/李哓芳</p> <p class="ql-block"> 附:《福建党史月刊》2025年第4期中该文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关注上方的美篇作者Weixian可看全部资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363qb64"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更多资料请看目录</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