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共鸣,研梦同行‍——记息县第十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相霖

<p class="ql-block">  云舒卷,燕呢喃,醉人的五月,温柔的晨光,为深化专业素养,精进教学技艺,将实践与研讨相融合,2025年5月13日,息县第十二小学低年级语文组教师齐聚一堂,开展第二次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是丁纹玉老师带来的《小猴子下山》。</p><p class="ql-block"> 丁老师紧扣一年级学情,以趣味情境贯穿始终,借助生动的动画和实物道具,让“掰、扛、扔”等动词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在模仿动作中轻松掌握。通过分角色朗读与互动问答,巧妙引导学生体会故事寓意,实现语言积累与思维发展的双重目标。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王莹莹老师带来的《大象的耳朵》。</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以童趣为引,紧扣文本对话与对比描写,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演绎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大象的心理变化。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抓住“耷拉”“撑”等关键词句,在理解故事的同时积累语言;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是否要改变自己〞,自然渗透“接纳自己”的主题,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环节衔接流畅,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辨能力。</p> <p class="ql-block">  今天授课的两位老师在选材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猴子下山》和《大象的耳朵》两篇课文都属于启发学生思考的童话故事,它们都对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引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骆洪丽老师和王畅老师带来的微课。二者皆以生动故事为载体。在情境创设上,都能借助丰富画面与趣味语言,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均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探寻故事寓意,助力思维能力提升。</p> <p class="ql-block">  研讨课环节落幕,授课教师就自己的课程展开说课。老师们随即展开热烈研讨,各抒己见,一同归纳出这几堂课的长处与短板。大家都深知,教学似浩渺海洋,探索无边界,每一场教研皆为一次跨越,引领着我们在教学之路上不断进阶。</p> <p class="ql-block">  洪校长对本次教研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在语文教学方面,校长强调需秉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设置问题应避免琐碎,紧密贴合时代发展步伐,深度融入学生生活实际。针对微课教学,着重指出要聚焦关键内容,讲深讲透,并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此外,洪校长还提出两点宝贵建议:其一,持续坚守以读为本原则,合理且适度地借助教学手段;其二,切实推动观念转变,以此引领教学行为的革新。最后,洪校长寄望全体教师不断进取,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p> <p class="ql-block">  孟夏晴光万物长,清风漫舞韵流芳。此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起展现风采的舞台与交流互鉴的桥梁,助力教师迈向专业进阶之路,目及远方,风鹏正举,自当奋楫争先;教海无涯,更需砥砺深耕。愿老师们于后续教研中持续沉淀提升,携手研思,循学施教,笃行而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