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日 6:45吃早饭 7:30退房装车,从威海出发,本来打算去刘公岛的,因为风大浪高,去刘公岛的船停航了,于是启用备用方案前往成山头。</p><p class="ql-block"> 9:20到达景区,我们2002年自驾游曾来过这里,现在可是大变样了!</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又称“天尽头”,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距南北国际主航道仅5海里,与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p><p class="ql-block"> 成山头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春秋时称“朝舞”,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p><p class="ql-block"> 成山头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群峰苍翠连绵,大海壮阔辽远,是理想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10月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2004年由于地处边陲风景宜人入选国家地理名片,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与海南三亚的亚龙湾、台湾基隆的野柳一起名列三甲。</p><p class="ql-block"> 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位于荣成市区东北50公里处,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成山头,又名成山角,春秋时代称“朝舞”。它东临黄海,南抱荣成湾,北10里海中有一海驴岛。这里礁石林立,海流回旋湍急,水深70米,流速4海里/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文化区。此楼门额为“福如东海” 城墙一圈布满了“福”字。</p> <p class="ql-block"> 为了航海的安全,早在成山头上设有钟楼、灯塔和雾笛等导航标志。它西连蜿蜒巍峨的成山山脉,这里地势险要,山水秀丽,据《史记》及《汉书》记载,秦皇、汉武均亲临此地。</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既是海上南北交通的要冲和游览的胜地,也是军事重地。三国时,在成山头海域多次发生海战。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战役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的海面上。日军进攻威海卫,也是在成山头南荣成湾登陆。1914年,72艘英国军舰曾在成山头海面停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幸运殿</p> <p class="ql-block"> 成山角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与成山头相连,地理坐标:北纬37°23′,东经122°42′。此角呈不规则的三角形,面积0.1平方公里,海拔101.7米,东 南 北临黄海。角上设有灯塔、雾笛、气象站、海洋站等,公路直达角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成山山脉位于境内东北部,呈东西走向,跨成山卫、龙须岛两镇,即东经122°23′-122°41′之间。因地表久处剥蚀状态,形成了断块丘岭 山地。主峰锥山,海拔271.2米,主要山峰有牛青山(184.8米)、青山(145.5米)。</p> <p class="ql-block"> 南艾子沟位于龙须岛镇东岗村东、北艾子沟之南。北起北艾子沟,南至成山角,为一半开湾,面积0.14平方公里,水深8米,海岸线长1.5公里,泥沙底。湾口东北向,宽约0.7公里。</p> <p class="ql-block"> 荣成湾位于龙须岛镇南部。北起龙须角,南至马山头,为一半椭圆形开湾,纵深平均为3公里,宽10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水最深处14米,海岸线长13公里,海底平坦,多为泥及细沙底,少数泥沙底。北有成山山脉,是该湾的天然屏障,可避西风和北风,其东北部尤为避西北强风之良好锚地。平均高潮间隙11时31分,平均低潮间隙05时19分,大潮升1.7米,小潮升1.4米,平均海面1米,潮流一般为东流,流速1-1.5海里/时;湾内涨潮东南流,落潮西流,流速不大。</p> <p class="ql-block"> 马山头为险峻多岩半岛,东方末端有一岩礁,高7.2米,距岸1.4公里,在成山头灯塔照射区以外。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日军于龙眼嘴以西、落凤岗以东的龙须岛镇海面登陆,攻陷威海。湾口向东南敞开,宽约8.3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方为“起运殿”。</p> <p class="ql-block"> 潮汐沿海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或不正规半日混合潮型。石岛以西为正规半日潮,石岛以东为不规则半日潮。因成山头外有一无潮点,所以潮水变化幅度较小,平均大潮升141-314厘米,平均小潮升119-239厘米。每天的两次高潮也有一定的差异,昼长时,夜间潮大于白日潮;夜长时则反之。全年平均高潮在黄海水平面以上0.4米左右,低潮在黄海水平面以下0.35米左右。最高潮在黄海水平面以上1.07米,最低潮在黄海水平面以下1.40米,最大潮差1.65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海流因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海流比较复杂。近岸多属环岸流,流速较小,一般为0.15-0.5米/秒;10米等深线以外流速较大,一般为0.8-0.9米/秒。成山头处流速最大,为1.44米/秒。流向:北部海区西南-东北向,东部海区西南-东北向,南部海区西北-东南向,西部海区东北-西南向。</p> <p class="ql-block"> 波浪波型境内近海有风浪和涌浪,以风浪为主,且年际变化不大。石岛海面风浪频率平均为98%。涌浪次数随季节变化明显,石岛海面7月涌浪频率高达59%,1月仅11%,全年月平均为26%。</p><p class="ql-block"> 波向累年观测各月风浪、涌浪主波向均为向岸向。石岛风浪时主波向为西南向,频率为8%;涌浪时为南向,频率为11%。成山头风浪时主波向为东北向,频率为13%;</p><p class="ql-block"> 涌浪时为南向,频率为7%。</p> <p class="ql-block"> 波高因地理位置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差异。石岛海面月平均波高为0.2-0.7米,7月为0.7米,1月、12月为0.2米,年均为0.4米。石岛海面最大波高达6.3米,出现在1960年7月28日。内湾受风影响较小,最大波高3米;近海受偏东风影响明显,最大波高6.9米。</p> <p class="ql-block"> 海蚀地貌分布于龙须岛、俚岛东部、石岛等附近沿海一带。滨海的丘陵及准平原,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形成美丽的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台地等,成山头风景区为海蚀地貌发育的典型。</p> <p class="ql-block"> 内海上航远历史悠久,可上溯到秦代。明洪武五年(1372年),命靖海侯吴祯,总舟师数万,由登莱转运饷辽。此后海运成为转运军粮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因航海凶险,一段时间内被朝廷罢停。特别是南船北运必须经过的成山头,更为险中之险。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登州府学生员田士龙上疏请于成山头西,在朝阳港至养鱼池之间开凿成渠以通海运,可避成山之险,因明朝灭亡而无法实施。</p> <p class="ql-block"> 清朝罢海运,但民间的海运却逐渐开展起来,特别是清朝中叶,宁波、福州等地的商业资本流入石岛,促进了石岛商业、渔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附近海口商贸运输的繁荣。到清末,境内通航的大小海口有石岛 俚岛 八河港 沙窝岛 龙须岛 朝阳港 五里岛 涨港 朱家圈 张家埠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妈祖喷泉</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无线电指向标,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配过无线电导航桩,使用苏联产的发射机,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所毁。1956年,建筑安装了无线电指向标,年底投入使用。1966年,成山头和镆铘岛指向标同时施工 1968年正式换装63型发射机 此后曾多次改进设备。1991-1992年,对电子控制机进行改造并使用至今。该无线电指向标射程200海里,周率319千周(波长940.4)。</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灯塔,清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七(1874年12月25日)英国人所建,解放战争时期灯塔被毁,1950年重建。塔高11.4米,灯高60米,射程25海里,灯质闪(2)白色光,周期20秒,灯器PRB-21型。</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雾笛,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设气压笛一具,1927年改装新式直径7寸的雾笛。1979年更换原雾警设备,装备了QW-1型(活塞式)雾号,听程4海里。而后设备几经更新。1995年,雾笛听程12海里,120秒鸣钟一次(鸣5秒,停115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武帝祀日</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导航台,1965年始建。初为海军管理,1982年交付交通部管理,称长河一号导航台。</p> <p class="ql-block"> 明代卫所卫所之设始于明代,境内设成山、靖海两卫,设宁津、寻山两所,外防入侵,内保治安。</p><p class="ql-block"> 成山卫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筑石城,周3280米,墙高6米,厚7米,设4门。</p> <p class="ql-block"> 成山卫领墩堡19座,即墩10座、堡9座。墩有:白峰头、狼家顶、高础山、仲山、太平顶、大姑山、马山、崮嘴、俞镇、俚岛。堡有:神前、祭天、报信、堆前、歇马亭、洛口、石、北留村、张家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主</p> <p class="ql-block"> 成山卫屯22处,占地面积2.59万亩。其地点为:狄子巷、广粮、白峰头、白马、灰埠、黄埠、曲家埠、防饥、马安、典安、茅子埠、九皋、蜊喳埠、青安、寻山所、葛家庄、冷家庄、长埠、马家、丰堆、金家庄、谢文庄。</p> <p class="ql-block"> 成山卫指挥使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置指挥使3人,指挥同知4人,指挥佥事10人,下辖镇抚4人、经历1人及卫学教授、训守,下领左前2所,千户16人,百户20人,总军余1851名,领屯22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运宫</p> <p class="ql-block"> 荣成水师营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前,境内海上防务由登州水师营和胶州水师营共同负责,每年5月出洋巡哨,至成山头交旗,然后各自撤兵回汛。雍正十一年(1733年)12月,河东总督王士俊巡至成山头时,甚觉成山头东海面十分空虚,随提请在成山头添设1汛,并从登、胶州南北两营内各抽调赶缯船1只,战守兵100名,从胶州汛抽调千总1人,登州汛抽调把总1人,组成成山汛,每年出洋巡哨,南到马头嘴与胶州汛交旗,北到成山头与登州汛交旗,撤兵后驻扎马山养鱼池,归水师前营管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海亭</p> <p class="ql-block"> 雍正十二年(1734年)2月3日,兵部议覆设立成山水师守备署,设守备1人,千总1人,把总1人,赶缯船2只,双蓬船2只,战守兵200名,仍驻马山养鱼池。清咸丰元年(1851年),山东巡抚陈庆楷奏请裁革成山水师守备署,改置文登水师营。</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改文登水师营为荣成水师营,驻马山养鱼池。此时设游击1人(从三品),守备1人(正五品),千总2人,把总3人,外委3人,额外外委3人,战兵335名,守兵50名,拖缯船7只。巡区自成山头起,至江南之交界莺游门,计巡防洋面2070海里。整个巡区分五段:成山头至马头嘴为一段,由荣成营左哨负责;马头嘴至乳山口为二段,由荣成右哨(靖海卫)负责;乳山口至胶州头营口为三段,由海阳所负责;头营口至莺游门为四、五段,由胶州分汛负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山铭”碑</p> <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调战船赴天津留用,荣成水师营遂名存实亡。清光绪十九年(1898年),协镇唐廷威移营于登州天桥口,荣成水师营即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运角”碑</p> <p class="ql-block"> 荣成地处战略要地,尤以成山角为重,内扼京津之门,外锁海运要津,自古为兵家所重。三国时公孙渊据辽东叛魏,吴主孙权派将军周贺、校尉斐潜渡辽东,以图联合公孙渊夹击曹魏。魏明帝依中领军杨暨之计,命大将田豫持节佐领青州诸军渡海征剿,后虑敌方兵力雄厚,渡海作战恐有不测,田豫遂守成山。待周贺返回时,消灭其全军,并斩周贺于成山角下。</p> <p class="ql-block"> 唐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曾派大将苏宗方率领水陆大军10万,由成山东渡,征服百济。</p><p class="ql-block">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攻陷成山卫。</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遗址上现存地面文物有始皇殿、灯楼、灯塔、秦代立石等。始皇殿现存殿宇为清代重建。灯楼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道人徐复昌为便利航船,避免海难,在楼上设灯悬钟,以为警示。成山头近代灯塔始建于1874年,为英国人建筑,原高19.3米,抗战时期炸毁,1950年重建,高16.3米。1995年旧塔废置,在其南侧新建灯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尽头</p> <p class="ql-block"> 秦代立石,俗称法碑石,在三山南峰上,石灰岩质,剥蚀严重。现高120、宽145、厚45厘米。其面朝南稍偏,据正面剥落石茬厚30厘米,是知原厚应为75厘米。立石旧志无载,古诗称之为“残碣”。《太平环宇记》成山望海台条引《齐记》:“始皇欲渡海,立石标之为记。”是则残碣为秦代所立的石标。</p> <p class="ql-block"> 成山卫故城,据《道光志》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创建石城,周六里一百六十八步,高一丈八尺,厚二丈,设四门,东曰‘永泰’,西曰‘天顺’,南曰‘文兴’,北曰‘武宁’”。故城历经四次修葺,1942年将城垣拆除,仅余东、北二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将东门拆除,现北门尚存。</p> <p class="ql-block"> 城垣仅西、北两面还有迹可寻,东垣址已建为民宅,南垣址平为大街,其西南城角处现为街心。西门口向北一段垣墙保留较好,夯土墙体宽14米、高2米。北垣在北门以西,高仅1米,向西越来越高,西北角为最高点达5米。北门向东墙段亦已铲平,但垣址清楚。其北门洞为石基砖卷,高3.8米、宽4米、进深13.3米,已处于渗漏危塌状态。门上原有石额曰“武宁”,已佚。而西门故额1988年冬季扩街时出土用马山石刻制,题“天顺”二字,款“乾隆六十年孟夏知县李遴春承修”。</p> <p class="ql-block"> 烟墩、堡子烟墩与堡子都是古代的通讯邮递设施,烟墩则更为军事专用的情报联络体系。因烟墩有举烽火、放狼烟的特用,故民间或称之为烽顶子、狼烟台等。荣成海岸线长,烟墩也多,民间素有“五里一墩”之说。这些烟墩都是明代防倭时设筑,所在必取高瞰海域,左右相望的地势。</p> <p class="ql-block"> 墩台多就地取土夯筑,有的以石为基或包护砖石而成,形状或圆或方,高3-6米不等,其圆墩底径多在25米左右。亦有依山为墩,仅略加砌筑而已。普查中所见的18座烟墩大都有迹可寻。有的如烽顶子、东烟墩等在50年代海军又于其上建立哨楼,墩顶已被平削。最具典型的是成山头三山子中峰,据考证在秦代为望海台,在汉代为成山观,元、明时期当作狼烟台,而50年代又被海军设为雷达站。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荣成市区东北50公里处,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成山头,又名成山角,春秋时代称“朝舞”。它东临黄海,南抱荣成湾,北10里海中有一海驴岛。这里礁石林立,海流回旋湍急,水深70米,流速4海里/小时。为了航海的安全,早在成山头上设有钟楼、灯塔和雾笛等导航标志。它西连蜿蜒巍峨的成山山脉,这里地势险要,山水秀丽,据《史记》及《汉书》记载,秦皇、汉武均亲临此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龙子”(海龙石)</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既是海上南北交通的要冲和游览的胜地,也是军事重地。三国时,在成山头海域多次发生海战。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战役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的海面上。日军进攻威海卫,也是在成山头南荣成湾登陆。1914年,72艘英国军舰曾在成山头海面停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来运转”石</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名胜景点颇多,主要有始皇殿、古钟楼、秦桥遗迹、壮节公碑、秦代立石、海鸥王国海驴岛等。始皇殿在成山头西。计有庙宇3幢、塑像12尊(均废)、碑2块(现仅存御赐邓世昌碑1块及龙边残碑一段,文不详)、附属建筑14间。始皇塑像1尊,金面,顶王冠,着蟒袍,祀于后殿正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拜日</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东巡,先后两次登成山。《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过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又“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始皇这次出游,由丞相李斯和少子胡亥陪同,到成山头时,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作为旅途暂居之所,名为“始皇宫”。因年代久远,这座行宫便倒塌了。后人为了纪念始皇幸临此地,便在“始皇宫”的遗址建起一座始皇殿。</p> <p class="ql-block"> 古钟楼在始皇殿东南。清道光八年(1828年),道人徐复昌募捐建成方形木质钟楼一座,上下两层,高约丈余。最初悬一铁钟,雾天,僧人用木槌击钟,以示航向。1859年,上海一孀妇(其夫行船至成山头船沉人亡)献一铜钟,高约2米,重1吨余,钟声可闻30余里。铁、铜钟现已失落。</p> <p class="ql-block"> 秦桥遗迹又名秦皇桥,在成山头南侧大海中,由海中四块巨石天然构成。由于礁石嵯峨,忽断忽连,随潮涨落,出没海面,其形如桥,似人工架设。相传,当年秦始皇要到东海的三神山去采集长生不老的仙药,便在这里修建石桥,后人称之为秦皇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领海基点方位点 山东高角(2)》碑</p> <p class="ql-block"> 壮节公碑在成山始皇殿内,是光绪赐给邓世昌的。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禹人,水师学堂毕业,以军功升至总兵(正二品)。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时,职务是提督(舰队司令)衔,记名总兵,具体职务是“致远”号军舰管带,即舰长。大东沟海战时,邓世昌指挥军舰英勇作战,不幸“致远”号舰被日军炮火击中,舰体倾斜,本应退出战斗,但邓世昌同全体将士临危不惧,驾驶受伤的军舰直撞日舰“吉野”号,因又中鱼雷,舰沉落水,壮烈殉国。光绪皇帝谥以壮节,并赐给碑文。邓世昌殉国后,祭于始皇殿内,碑立于前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球仪” 古称浑天仪又名浑象。</p> <p class="ql-block"> 海驴岛在龙须岛镇马栏湾外正经海域中,南距岸陆2.5公里。据《太平环宇记》载,因“岛上多海驴”而得名。海驴岛形似月牙,东西长0.5公里,南北宽0.2公里。岛上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海拔65.8米,植被覆盖率达40%。岛周为基岩海岸,岩体由粗粒花岗岩组成。岛周水深10米左右,海流湍急,礁石密布,崖壁陡峭,怪石林立。岛上无淡水,无居民,设有灯桩一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浑仪”中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p> <p class="ql-block"> 据清道光《荣成县志》记载:“(岛)内耐冬花繁茂,又曰冬花岛。”附近渔民称其为“花陀子”,可见昔日岛上耐冬之盛。而现在冬花久已绝迹,唯当清秋时节,山菊花漫地遍野,金彩耀目,自是一派新景。海驴岛又是海鸥的王国,每春谷雨过后,海鸥到此产卵孵雏,数以万计的海鸥此起彼落,喧腾不休,给平静的海岛平添了一派盎然生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风铜鸟” 古时用来指示风向。</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名胜景点还有始皇饮马池、李斯碑、望海台、射鲸台、航标灯塔、雾笛等。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荣成幸临了成山头,并留下“天尽头”和“心潮澎湃”两幅题词。现已被市政府刻石置于成山头风景区明显处,成为世人仰慕的景观。1988年成山景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晷” “晷”表示影子,古时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p> <p class="ql-block">梦回秦汉,礼日成山</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记载,成山头古时是日神所居之地。公元前219年、210年秦始皇曾2次驾临此地,拜祭日神,遍求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秦始皇称这里为“天之尽头”,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有秦东门立石。</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领文官武将东巡至此,被“成山头日出”这一天下奇观所折服,遂下令在成山头又修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恩泽,且作“赤雁歌”志之。后历代帝王均有成山头拜日之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雾笛</p> <p class="ql-block">于天尽头,迎接中国第一缕曙光</p><p class="ql-block"> 成山头位于中国海岸线最东端,是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高角,也是中国邻海基准点之一。这里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群峰苍翠边绵,大海浩潮碧蓝,峭壁巍然,巨浪飞雪,气势恢宏万千,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而成山头东极点的地理位置也让迎接第一缕曙光成为景区特有的旅游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东海事局 威海空巡基地”</p> <p class="ql-block">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2年成山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4年,成山头景区更是作为祖国边陲入选中国国家名片,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与海南三亚的亚龙湾、台湾基隆的野柳一起名列三甲;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区“东天门”。</p> <p class="ql-block"> 古时成山头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与210年秦始皇曾2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 修长桥 求寻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 “秦代立石” “射鲛台” 秦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秦东门”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这里还留有中国唯一的一座“始皇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天门”牌楼</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领文官武将自今西安出发,途经泰山,一路东进巡游海上,直至成山头,被“成山头日出”这一奇丽的景观所震撼,作“日主祠”、以感恩泽,且作“赤雁歌”志之。</p> <p class="ql-block"> 1874年英国人在成山头东端建了一座高16.3米的灯塔,灯光射程21海里,完好无损,可以正常使用。为了防止大雾海上船只看不见灯光,辨不清方向,英国人又在灯塔旁边建造了一只大雾笛。每遇大雾天,雾笛每隔两分钟便自动鸣笛一次,笛声可传逾三十海里。</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地处半岛最东端,位置偏僻,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常年风大雾多。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0.3℃,最热8月平均气温为23.6℃,年平均11.6℃。年平均降水量661毫米。</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直插入海,临海山体壁如削,崖下海涛翻腾,水流湍急,常年经受大风、大浪和风暴潮的冲击,海域最大浪高达7米以上,成为中国研究海洋气象、物理海洋、海洋能源等的宝贵科研基地。成山头还具有中国少有的典型沙嘴、海驴岛上奇特的海蚀柱、海蚀洞等海蚀地貌以及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高度重视的柳夼红层等自然遗迹,具有很高的地质、地貌和海洋气候变迁的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有典型的海蚀地貌,很受国内地质学家的重视。海蚀洞是在海崖底部的水平向及隧道形洞穴,位于涨潮与退潮之间,破坏性波浪不断冲击海岸,位于涨潮与退潮之间、满布弱线的岩石,受干湿交替、水力作用、溶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的磨损,流通过水力作用和磨蚀作用打击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的弱区,侵蚀作用集中于弱在线,弱线因而被扩阔和加深,形成队道状形态的洞,称为海蚀洞,如海蚀洞贯通地面,令地面出现孔洞,我们则称地面上的孔洞为吹穴。海蚀洞的走势从入口处向内递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始皇庙</p> <p class="ql-block"> 成山头集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海湾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于一区,具有如此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这在中国沿海是罕见的、不可多得的。同时,由于地处独特的地理区位,又受到不同性质水团的影响,是中国北方海域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海域。</p> <p class="ql-block"> 13:45离开成山头景区 南下。</p><p class="ql-block"> 14:10到达“烟墩角”村。</p> <p class="ql-block"> 烟墩角村位于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东临黄海,南依石岛港的小渔村1,面积1.5平方公里,村海岸线全长7000米,确权海域面积1.32万亩,养殖面积1万亩。2018年,有村民597户,人口1468人。2024年,现存海草房246栋、1300多间。</p> <p class="ql-block"> 烟墩角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曲氏祖从荣成市港西镇巍巍村迁此建村,因明初抗击倭寇在村东崮山之顶设烟墩(烽火台),村居烟墩西北角,故村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大天鹅越冬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村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渔业合作社,形成烟墩角渔业队和烟墩角农业队。1955年9月,属荣山区。1958年3月,属林村乡;9月,属林村人民公社。1959年2月,属俚岛人民公社。1964年5月,属马道人民公社。</p> <p class="ql-block"> 1984年4月,属马道乡。1989年1月,属马道镇。2001年,属俚岛镇。2007年7月,撤销村民委员会,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2019 年11月,撤销社区居民委员会,复置村民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 烟墩角村先后获得全国大中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农业部)、山东省健康养殖示范场(省海洋与渔业厅)、休闲渔业社区(省旅游局)、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省旅游局)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2017年,被农业部评为“最美渔村”。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4月20日 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2023年8月,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5日,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公布的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 旧事如梦沧海桑田,现如今村南的花斑石滩船来船往碧波荡漾,海湾的东西各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将干净的淡水源源不断地汇入大海。每年十一月至来年三月间,总有数千只野生大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这里越冬。</p> <p class="ql-block"> 人与天鹅和谐相处,海滩也由此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美丽的海湾平添了无限生机……由于人们自觉的爱鸟护鸟,天鹅也与村民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人鸟共处的和谐家园,吸引了专业摄影人和业余摄影发烧友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烟墩角是一个濒海的村庄,村子很小,500来户人家,村东一座小山遮挡住黄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港湾。这里的人们敦厚善良,世代的村民都居住在厚厚的渔草搭顶的冬暖夏凉的草屋,土地肥沃,港湾渔兴,尤其是和谐的生态环境为人称道。</p> <p class="ql-block"> 看过了大天鹅,去村里走走,看看有名的“海草房”。</p> <p class="ql-block"> 每年大天鹅都要到这里来度过冬天,由于人们自觉的爱鸟护鸟,天鹅也与村民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人鸟共处的和谐家园。此外这里还大量种植海带,养殖海贝。这里的天鹅和海带很有名,这里的民居以其独特的陡坡屋顶而著称,BBC曾经在这里拍摄过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 烟墩角村东南方的海面上是彩石岛,东临黄海、南依石岛港。清晨,站在西边隔海相望,海岛在逆光中显现出高大强悍的剪影,犹如一头凶猛欲扑的野兽。</p> <p class="ql-block"> 海水退去,走近彩石岛,仔细观察这些花斑花斑彩石,赤、橙、黄、白、青5种颜色相互融合,协调自然;再看花纹与线条,曲直流畅,立体感极强,到处透露着奇异的风骨。像人、像动物、像河流、像山川、像蜂巢,更像是有生命似的,呼之欲出,让人站在跟前,总有种莫名的压迫感。轻轻地用手触摸岩壁,质感很强,在薄处用下力,依旧是坚硬如钢。大自然在这里显现着她无穷的魅力和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 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烟墩角村。</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天鹅每年11月份到次年四月份栖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0日,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拟确定为山东省2021年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p> <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5日,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公布的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海草房:</p><p class="ql-block"> 现存246栋、1300多间,以石为墙、海草苫顶,冬暖夏凉,最古老的已有300年历史,被誉为“活的中国生态建筑标本”。</p> <p class="ql-block">非遗文化:</p><p class="ql-block"> 保留苫匠技艺、胶东花饽饽、蜢子虾酱制作等传统,并举办渔民节、渔家腰鼓大赛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 15:40离开烟墩角村,途中经过樱花湖,没见到什么可拍的景色 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16:55入住荣成 海天大酒店。晚上团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