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山西(三)

种杰英

<p class="ql-block">  4月21日,出行第六天。酒店早餐后,专车送我俩到公交站。五台山风景区公交车免费乘坐,一级干线运行线路(5条线),二级支线运行线路(7条线),有些线路是24小时运营,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以“清凉胜境”著称,自古为皇家避暑行宫与佛教朝圣之地。</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有五大禅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睺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乘公交车在殊像寺站下车,与导游汇合,开始五台山核心景区的游览。第一站大文殊寺。</p> <p class="ql-block">  大文殊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的重要寺院之一。寺内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特点,展现出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多元文化氛围。此外,大文殊寺还藏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壁画、雕刻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文殊信仰在当地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朝拜文殊菩萨可以祈求智慧增长、学业有成、事业顺利。同时,在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净化,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烦恼、增长福报。在导游的指引下,认真的拜了一拜,保佑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殊像寺。殊像寺始建于东晋(317-420年),唐代重建,元代扩建后毁于大火,明弘治九年(1496年)再度修复,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被尊为“文殊祖庭”,是汉传佛教青庙代表,<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荞面头文殊像)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采用典型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依山而建,中轴线布局天王殿、大文殊殿、藏经阁等,主殿文殊阁为明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  殊像寺内文殊阁为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去五爷庙,途经火神庙。火神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大明万历年间,并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和光绪二年(1876年)进行了重修。庙内供奉着火神和藏传五路财神,是当地重要的祭祀场所。</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代的五爷庙,是五台山景区的重要景点,常年游人如织。殿内正中供五龙王,人们习惯称为五爷,万佛阁也因此有了另一个称谓“五爷庙”。五爷身后依次供奉着龙爷、龙母,还有大龙王、二龙王、三龙王、四龙王各位兄长。 </p> <p class="ql-block">  五爷庙内供奉的五爷是传说中的广济龙王菩萨,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寄托着人们祈愿农作物丰收、不发生灾害、家人健康、事事顺遂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  寺内建筑年代最早的是文殊殿,因文殊殿内供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万尊泥塑贴金小佛像</span>,又称此为万佛阁。</p> <p class="ql-block">  因为民间传说五爷有求必应,五爷庙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祈福人数最多香火最旺的场所。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看看这人气,导游说今天人很少,多的时候要排几个小时才能进来。</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塔院寺,塔院寺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p> <p class="ql-block">  塔院寺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白塔、藏经楼,以及禅堂院、文殊发塔院和山海楼、伽蓝殿、祖师殿等。</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又叫大慈延寿宝殿,殿中供着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两旁是十八罗汉像。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景标清汉”匾、乾隆皇帝写的“揽妙曼云”匾、嘉庆皇帝写的“尊胜法幢”匾,均挂在大雄宝殿内。</p> <p class="ql-block">  大白塔,全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又称大慈延寿宝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历代屡经修造。明永乐五年(1407年),重建大白塔,并将元代石塔、释迦牟尼舍利塔藏在大白塔内。高大的白塔引人神往,人们把它看作五台山的标志。正在维护,没能看到尊容。</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显通寺,途经罗睺寺。罗睺寺因“开花献佛”而名震古今。罗睺寺殿内供着一尊木刻“罗睺罗”雕像,高80厘米,通身贴金,面容清秀,正襟危坐于一个木雕佛龛内。传说罗睺寺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年-公元75年),相传白马寺建成以后,两位天竺高僧迩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五台山,建起了这座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世称“中国第二古寺”。</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梁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殿。</p> <p class="ql-block">  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大文殊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  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一根梁木,全用砖块砌成,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span>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p> <p class="ql-block">  铜殿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我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铜殿三间见方,高达五米,外面雕铸着花卉人物,飞禽走兽。</span></p> <p class="ql-block">  《顺治皇帝归山词》 。民间传说,顺治帝出家五台山,分别在善财洞、清凉寺和镇海寺出家。顺治的儿子康熙五次朝拜五台山,寻访父亲。乾隆帝六次朝拜五台山,并追思曾祖父顺治的踪迹。不管顺治帝出家与否,但他虔诚信佛是真实不虚的。</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菩萨顶。菩萨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年~499年),历代曾多次重修。寺前108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境”四个大字,牌匾阳文凸起,蓝底金字,光彩夺目。牌匾正中上方有御印“康熙之宝”,落款为“康熙甲戌仲夏书”,即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仔细看会发现“峰”字少写一笔。据说康熙数次登临五台山为寻父亲顺治,但天不遂人愿,没有找到,留下遗憾,故以字表意。</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悬挂“敕建真容院”的匾额,为康熙皇帝御笔。入寺台阶中间是九龙御道,处处彰显了皇家气息。</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其形态,其气魄,一点也不逊于皇家宫室,真是一派佛国仙境的景象。寺庙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p><p class="ql-block"> 灵鹫,菩萨顶坐落在灵鹫山上。真容,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初名为大文殊院。到了唐朝,据说文殊菩萨曾在这里显圣,露出了真容,因此寺名改为真容院。菩萨顶是在明朝永乐初年才有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有古松两株(上千年树龄)浓荫敝日。还有三通绞龙石碑,一通是康熙十六年(1677年)御制菩萨顶牌,高4.6米;一通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御制菩萨顶牌,高5米,一通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皇帝到五台山时所立清凉山碑记,高4.7米。</p> <p class="ql-block">  在嘉庆碑的碑头上有一个水迹印痕,据说是文殊菩萨显圣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  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萨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p> <p class="ql-block">  菩萨顶上远眺黛螺顶。初次探访五台山,未能登临黛螺顶,虽留遗憾,却为我再次攀登五台山提供了充足的理由。那1080级台阶,我定会逐一攀登,同时探寻五台山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在导游的引导下,走过了大文殊寺、殊像寺、五爷庙、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用了六个小时,效率超高。回酒店,取车,继续行驶两个多小时,来到忻州市代县雁门关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边塞文化的守护神。它</span>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景交车的终点是雁门关景区的名人壁,有毛泽东题写的“雁门关”三个大字,上面镌刻有历朝历代具有代表性的与雁门关有密切关系的帝王、公主、将军、文人雅士等59位,是雁门关历史文化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明月楼是雁门关城廓北口的第一道门户,见证了雁门关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历史沧桑。文化寓意在古人的观念中,明月常常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明月楼作为雁门关的一部分,也代表着戍边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p> <p class="ql-block">  瓮城门:也是雁门关城门,“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楹联,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所题。进去就是瓮城。</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古称北陵,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外三关。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地利门:牌匾上的埊字=地,武则天造的字。</p> <p class="ql-block">  天险门:入了门才算真正入关,这上面就是著名的雁楼了,中华第一关。天险门是雁门关城的主城门,明代建筑,门洞上方“天险”二字,为武则天所题。门洞内人行走的青石板,是明代的原物。</p><p class="ql-block"> 走在600多年间的清晰车辙印上,与古英雄豪杰同频,人很渺小,历史很伟岸。</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太多的无畏与热血,李广、卫青、霍去病踏过雁门关,听到马蹄铿锵,令匈奴闻风丧胆,守护着边境的安定;王昭君在此出塞和亲,为边境带来了安宁;杨家将在此血洒疆场,镇守着这座边境之城。</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楼位于天险门之上,建于明代,古时为兵丁巡察、瞭望之处。原建筑毁于1937年,于1989年复建,现为雁门关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宁边楼也称六郎庙,为纪念北宋守关名将杨六郎而建,现在楼内是雁门关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镇边祠:纪念在这里征战的将领,包括忠武堂(杨家将)、群英堂(卫青、霍去病等)、武安堂:是纪念以李牧为首的不同朝代的李姓将领。</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集中了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三位一体”。有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驿站等不同形式的历史建筑遗存,展示了苍凉、凝重、雄浑、磅礴的边关风情。</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可以说是上天造就的一道天然的屏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担负起特殊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雁门关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置身于这里的长城绝壁,行走在古代石板路上,“我所思兮在雁门,侧身北望泪沾巾”,“荒垒烟峰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伴随着风吼,我耳边仿佛响起了萧萧马蹄声。 </p> <p class="ql-block">  在雁门关景区游览了近两个小时,沿着长城1号旅游公里行驶一个多小时,七点多钟到达朔州的应县。</p> <p class="ql-block">  住在尚客优酒店。第七天睡到自然醒,在应县的早点铺吃的当地特色粉豆腐,不一样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后驱车几公里来到佛宫寺</p> <p class="ql-block">  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1961年3月4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是中国建筑发展历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全塔斗拱众多,斗拱样式约有60余种,规格、手法变化多,是中国古典高层木结构的典型实例。</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上共有牌匾48面,其中三块最著名。</p><p class="ql-block"> 释迦塔牌匾:是金代昭信校尉、大书家王瓛(huan)所题。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天下奇观牌匾:1518年7月,正德皇帝朱厚照登塔宴赏群臣,题写“天下奇观”。</p><p class="ql-block"> 峻极神工牌匾:明成祖朱棣御笔,现在的匾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的。</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匾额记载共有54面,现存53面,现悬挂48面,其中明代7面、清代38面、民国1面、年代不详的有2面。下落不明的1面明代、2面宣统年间、清代1面,民国毁掉1面。</p> <p class="ql-block">  塔开多宝现神通,木德参天未有终。辽藏千年哀灭尽,不期鳞爪示全龙。——赵朴初《题应县木塔并志辽藏残经》</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导游说的麻雁,应县木塔保健“医生”、守护“神鸟”,不知真假。</p> <p class="ql-block">  距应县木塔几百米处的净土寺,始建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由僧善翔重修。<span style="font-size:18px;">梁思成先生曾称赞应县有三件宝贝:木塔、藻井和石狮,其中两件就藏在净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  净土寺仍保留着金代的精华——大雄宝殿,屋顶的琉璃鸱吻和檐头镶绿色琉璃瓦,以及外檐斗拱雕刻的小人,都独具特色。殿门上悬挂“大雄宝殿”的竖额,彰显出是皇家寺庙,显赫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应县三宝之一,</span>八门九星“天宫楼阁”藻井是金代木构原物。九座藻井相连,中心雕双龙戏珠,四周画飞凤绕梁,再施以繁花装点,一派华美气象。上万块小木条和小木块被匠人们施以巧手,腾驾于半空之中,幻化成宗教构想出的佛国天境,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繁复精巧,气势恢弘,实为小木作的巅峰之笔。</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檐下斗拱密致,大气稳重,隔板画有图案,时间久远,有的已经脱落,更显出历史沧桑,岁月变迁。</p> <p class="ql-block">  另一宝,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辽代石狮,它们“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遗憾的是,这对石狮在特殊历史时期遭到毁坏,面部损毁,如今默默地安放在大雄宝殿门口的玻璃罩子里,“披头散发”的特征依旧清晰可辨。</p><p class="ql-block"> 净土寺的八门九星“天宫阁楼”藻井和石狮,不仅是应县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  在佛宫寺、净土寺参观了一个半小时,驱车半个小时,来到大同市浑源县的恒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  乘摆渡车到达悬空寺。悬空寺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是我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座落在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与主峰天峰岭东西对峙。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依照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凿洞插梁为基,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相连,是建在半空中的一组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注意到“壮”字没有,之所以多一“点”是因为李白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壮”上多加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 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呈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建筑占地125㎡,大小殿阁40余间,最大的不足36㎡,可为建筑奇绝,小巧玲珑。</span>总体布局为 “一院二楼”,南端为一座悬空寺院, 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悬空寺院的建筑群包括了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地藏殿和千手观音殿以及同居一室的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二楼即南、北二楼,北楼为三教殿,南楼主要殿堂有纯阳宫 (二层)、 三官殿 (三层)和雷音殿 (顶层)。南、北楼之间有两层栈道相连。</p> <p class="ql-block">  登临悬空寺更加深入地了解悬空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南楼,高三层,长约7米,宽约4米,整座建筑由崖体出挑的悬臂梁和梁端下部铁杉木之柱承托,呈半悬空状态。</p> <p class="ql-block">  雷音殿 (顶层)是佛教殿堂,是悬空寺的主殿。没有开放,站在侧面观赏一下。很多人都没敢侧身观看。</p> <p class="ql-block">  上、下的楼梯几乎垂直于地面,攀登时只能手脚并用。</p> <p class="ql-block">  悬空栈桥:位于南楼和北楼之间,长约10米,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p><p class="ql-block"> 仅容一人通行的栈道蜿蜒于楼阁之间。</p> <p class="ql-block">  北楼,高三层,长约为6米,宽约为4米,一至三层依次是四佛殿、三圣殿和三教殿,为全寺的最高建筑。整座建筑由崖体出挑的悬臂梁和梁端下部铁杉木支柱承托。三教殿、四佛殿中供奉的是四方佛。三圣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乘朝天金毛吼,文殊菩萨乘青天狮,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寺内历史文化遗存积淀厚重,寺文化多元融合兴盛不衰,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寺庙格局、建筑技术、造型艺术、宗教文化、社会习俗等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独特的历史见证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登临悬空寺全程不走回头路,需猫腰钻天窗、贴壁走飞栈,比密室逃脱还刺激,堪称古人的“高空行为艺术”。站在全寺最高建筑的北楼上,高空的恐惧不会阻碍你悉心欣赏它,像一个悬在空中的精灵,灵动而优雅。太佩服古人的智慧了!</p> <p class="ql-block">  民间歌谣——马尾吊寺是浑源当地民间歌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形容悬空寺建筑的险峻奇巧。</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对面山壁的字“禅”、“和”、“佛”,独特的“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精彩纷呈,据说悬空寺是从金代开始由单一的佛陀世界变成三教合一的寺庙的。</p> <p class="ql-block">  在悬空寺游览、排队、登临,用了三个小时。感受到了:悬空寺悬崖之上的佛国, 道家的玄妙与儒家的典雅在此交融;悬空寺立壁千仞间, 似与天相接,登临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  离开悬空寺乘摆渡车,来到恒山脚下。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中华五岳,齐名天下。恒山,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巍峨耸峙,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  乘索道上山,远眺可以俯瞰到恒山各处的秀丽美景,规模宏大的岳门湾景区、碧波荡漾的恒山水库、壁立千仞的翠屏峰以及大字弯、姑嫂崖和北岳寝宫等诸多核心景点。真是“苍山如海海上山,身临此处与仙伴”,让人神旷心怡。在半山腰的魁星阁西侧白草坪下索道。</p> <p class="ql-block">  从这徒步参观、游览恒山悠久的历史、灿灿的文化、壮丽的风景。恒山庙群是恒山的核心景区,由众多古老的庙宇组成,其中包括云峰寺、罗汉洞、天王殿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古老文化的底蕴。</p> <p class="ql-block">  九天宫北倚凌云阁、斗姆阁,南踏山神庙、疮神祠,东有纯阳宫、太乙庙,是恒山祠庙群的中心庙宇。</p> <p class="ql-block">  九天宫,又名碧霞元君庙,供奉着道教女神碧霞元君。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内部装饰精美,木雕和石雕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石洞流云:即出云洞,位于紫芝峪东崖上,洞口上刻有“白云灵穴”四字。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风雨来临,甘林遍野,俗话说:恒山戴帽,大雨必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贞元殿,又称朝殿、恒宗殿、北岳庙、元灵宫。是北岳恒山的主殿,也是恒山所有庙宇中最为宏伟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贞元殿是北岳大帝的住所,殿内塑有北岳大帝主像一尊,另有文臣、武官像,皆形态丰满,比例匀称,衣饰飘带流畅自然,为明代原作,清代重新彩绘。</p><p class="ql-block"> 攀登103级石阶,到达山门,仰望贞元殿的雄伟壮观,感受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恒山的悬崖峭壁上留有许多摩崖石刻,这些石刻内容丰富,字体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不乏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的手笔,他们用文字表达了对恒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这些摩崖石刻不仅是恒山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 。</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了恒山的主峰——天峰岭!看看这块石碑,简直就是见证我登顶成果的“勋章”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峰岭,海拔高达2016.1米,真是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啊!看那叠嶂拔峙的气势,简直雄伟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难怪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这恒山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主峰天峰岭,登上恒山极顶,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烟岚飘渺,松涛贯耳,北国万山宗主之雄浑气象尽览无遗,恒山十八景尽收眼底,北岳名山魅力令人依恋难舍。</p> <p class="ql-block">  唐代大诗人贾岛曾用“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来描绘恒山的雄浑气象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则用“恒山如行”来勾勒其群峰奔突的地貌特征 。</p> <p class="ql-block">  张果老,道教神仙“八仙”之一。张果老原为唐代道士,擅长法术,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之间,世人相传他活了数百岁,尊称为张果老。</p><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世人。所乘白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入纸,放入箱中,白昼以水巽之,还成一驴。</p> <p class="ql-block">  三元宫供奉的神仙主要是尧、舜、禹三位大帝,他们也被称为天地水三官。</p><p class="ql-block">‌天官赐福‌:尧帝被视为天官,代表赐福。</p><p class="ql-block">‌地官赦罪‌:舜帝被视为地官,代表赦罪。</p><p class="ql-block">‌水官解厄‌:禹帝被视为水官,代表解厄。</p> <p class="ql-block">  北岳恒山,巍峨耸立,千年雄魄。云雾缭绕,帝居深隐,神光难测。剑指妖魔,驱散暗夜,心系黎庶,祈求丰泽。护佑江河,威名赫赫。</p> <p class="ql-block">  在恒山游览了四小时,六点钟驱车一个小时,到达大同,住在全季酒店。全天行驶176公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