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漳州

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凌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漳州,一座被山海吻过的城市,这里的故事,远比想象中厚重,值得感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感谢漳州云水谣,让我转身观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叫陈秋水,后来改名徐秋云;她叫王金娣,后来改名王碧云;她叫王碧云,那两个人都是因为她改名,且名字中都带有一个云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事从40年代的台北说起:农村青年陈秋水,偶遇富家小姐王碧云,但不受王母待见,后来王碧云走了六天找到了深山里的陈秋水,并私定终身。然而陈秋水思想激进受到台湾当局追捕,王碧云深夜送行,并约定互相等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陈秋水来到大陆改名徐秋云,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战斗中邂逅了来自上海的战地护士王金娣,回国后,两个人各自分别,但王金娣回绝了所有的追求者毅然来到西藏找到陈秋水,她说你忘不了王碧云,那我就叫王碧云,让我代替她来照顾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身在台北的王碧云以儿媳身份照顾陈秋水的母亲,始终没有陈秋水的信息,终身未嫁。直到1968年收到一封信,却是陈秋水与王金娣在雪崩中殉难的消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叫长教村,2005年改名云水瑶,就是因为电影《云水谣》在它这取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水谣这个村庄与这个电影故事一样很纯情、很美好,很世外、很感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水谣与附近的和贵楼、怀远楼两座世遗土楼一起组成了云水谣景区,共同撑起了福建土楼文化的一个5A级品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贵楼有四个特点:第一是沼泽地建起的高达21.5米的土楼,宛如陆上“诺亚方舟”;第二是土楼墙体高厚比是13:1,具有极高建筑技术研究价值;第三是楼内二口井水一清澈一混浊,被称为“阴阳井”;第四楼内还有三间一堂式私塾学堂,楼外有15间护厝,形成“楼包厝,厝包楼”的奇妙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怀远楼的特点:一是福建所有土楼中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土楼;二“倾壁造”建筑工艺,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代表;楼内“斯是室”、室内楹联抱柱、雕梁画栋,是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感谢漳州田螺坑,让我欣赏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个震撼的土楼群</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站在田螺坑观景台往下俯瞰的一刹那间,我被眼皮底的一个土楼群震惊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只见五座土楼依着山势错落布局,中间是一座方楼、四周由三个圆楼和一座椭圆形楼包围着。在群山环抱中,这个土楼群就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当站立在山脚仰望时,它们又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雄伟壮观,巧夺天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说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侦探卫星在空中发现了这座土楼群,误以是中国的导弹发射坑,被吓了一大跳。这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人形象的称为“四菜一汤”。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这个土楼群,我发现:土楼群中最早的土楼为居中的步云楼,它建于1796年;最迟的为椭圆形的文昌楼,它建于1966年,土楼群的横跨有170年,是中国土楼民居绝无仅有的一处绝境。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学家、 地理学家称之为《周易》金、木、水、火、土风水建筑的杰出代表。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昌楼为圆形土楼,为群楼最高处的圆形土楼。始建于元未明初约1354年,坐东北朝西南,点地1268平方来,高3层,每层22间,共66间,设两部楼梯,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口水井。 这幢原来建的是方形20世纪30年代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上重建时改为圆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步云楼是居中方形土楼,占地面积1393平方米,始建于1796年,1936被土匪烧毁,1953年按原貌重建。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设4部楼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瑞云楼位于步云楼的东南侧,1936年建造,占地1063平方米,高3层11.2米,直径35米,采用内通廊式平面,每层有26间房,总共78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振昌楼为圆形土楼,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1153平方米,共78间,设有两部楼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昌楼建于1966年,是唯一的椭圆形土楼,占地1288平方米, 高3层,每层32间,共96间,设两部楼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感谢漳州排球基地,让我重温了一回中国女排的崛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个世纪70年代初,气候宜人、海风阵阵、冬天温暖且排球氛围浓厚的漳州,入选为国家排球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从1976年第一届中国女排在漳州组建后,每次大赛前,漳州都是女排姑娘们最后的强化训练营地。同时,这也是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11月16日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举国上下,一片沸腾。待中国女排回到北京,漳州派专人赴京送去女排姑娘们喜欢的芦柑、天宝香蕉和水仙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后,中国女排又分别获得1982年第九届世锦赛冠军、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冠军。1984年7月为纪念中国女排连续夺得三次冠军,漳州建起了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女排三连冠的队伍里,大家都知道有一个陪练叫陈忠和,后来他成为中国女排夺冠的领头人,但也许大家不知道的是:陈忠和就是漳州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的漳州,有很多名片,如鱼米花果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温泉之城等等,但最响亮的那一个,一定是“中国女排的故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感谢漳州圣杯屿,让我领略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一艘元代沉船的价值</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0年10月,第13号台风“鲇鱼”在福建古雷半岛附近海域登陆,杏仔村附近渔民的养殖箱沉入海底,渔民雇请的潜水员在打捞养殖箱时发现零星瓷器。此后11月,漳州文物市场上出现宋元时期水下文物,12月漳州文物部门追查到海船位置在圣杯屿附近海域。2022—2023年,国家有关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发掘: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元代沉船遗址。沉船共发掘出水文物17288件,以龙泉青瓷为主,是目前全球发现装载龙泉瓷器最多的一艘沉船,是元代晚期龙泉瓷器外销高峰的典型代表。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的发掘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杯屿沉船重现了元代晚期龙泉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是近几年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感谢漳州,它不张扬,却总让人留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