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父亲诞辰105周年 ‍ 向抗日战争老战士致敬!‍ (1921——2025)

史宏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谨 以 此 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纪 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彭明月诞辰105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921—2025)</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母亲杨季英诞辰97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1928—202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向我的父亲、母亲致敬!向两位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1年8月,父亲彭明月诞生在河北清河彭双庙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父亲早年曾在山东临清、东北哈尔滨学徒,做店员。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村支部书记、农会主任,带领全村党员及骨干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抗日支前工作。随后在人民政府的工商局任会计、税务股长。1949年4月,随党的冀南四大队南下湖南常德,直至1983年离休,大半生便在此为之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8年5月,母亲杨季英出生于清河县杨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村庄的妇救会工作,帮助游击队收藏枪支,掩护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母亲于2014年3月27日病逝,享年86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初,根据1948年9月的中央西柏坡政治局会议精神,华北局开始组织冀南支队准备南下。冀南四地委负责组建冀南四大队(地委的架子),共抽调700多干部和服务人员。经过长途跋涉,各南下队伍紧跟解放军相继进入南方各区。这些地方大都刚刚解放,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落后。此外,一些地区土匪猖獗,特务横行,人民困苦,南下干部的工作难度之大显而易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4月17日,南下大部队到达开封附近的李家庄,村民们到村口欢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8月4日,南下部队从澧县出发向常德城行进。一路顺利到达临澧,很快进入常德县岗市。当时,常德正闹水灾,岗市至常德的公路被水淹没,汽车不能通过,父辈们便背起背包淌水进常德,水齐腰深,同志们手拿探棍,脚踩公路面(出公路怕掉进深水处)一步一步地慢慢走,晚上九点,进入大西门,到北正街大茂银行与我们四大队的董峰同志会面,随行的汽车第二天也从岗市东边通往常德的渐河堤进入常德城区。经过四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新家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4月3日,父亲所属的四大队700多人从河北威县出发。南下历时四个多月,途经八个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行程四干多里。一路过黄河,渡长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历尽艰辛,冲破险阻,克服一个又ー个的困难,1949年8月4日,经过12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胜利到达目的地一一常德!(1949年7月29日,常德宣布解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回忆南下艰难的120多个日日夜夜中,父亲印象最深的是在过长江时,他身患痢疾,浑身无力,行走困难,命在旦夕,当时缺医少药,只能硬撑。搭帮有高东坤叔叔(后常德市财政局局长),一路馋扶。高叔叔身体比我父亲瘦小,他硬是咬着牙,背着父亲过了长江。在晚年,父亲常常念叨高东坤是他的救命恩人,他永远感激他!如今,76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南下干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更多的“南下干部”已经再没有机会踏上家乡的热土,再听一次熟悉的乡音,但他们用人生选择,见证并亲历了共和国建立和发展初期的难忘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8月,南下常德后,父亲历任常德市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常委,市委财委付副主任,市委工交部部长,市税务局付副局长,常德地区农机局副局长,常德地区轻化纺工业局局长,常德地区轻工业局局长。直至1983年8月,按厅级干部离休。父亲于2008年4月12日去世,享年87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2月,常德地区召开解放后的第一次党代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1年9月,父亲参加湖南省第三次党代会,他用这本红色布面的纪念册,记录他87年的人生和峥嵘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6年4月,父亲填写的南下干部“干部自傳”(原件由常德市档案馆提供)。父亲只读过小学五年级,字迹如此隽秀,我们敬佩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1959年的常德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父亲当年就在此办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当时的常德市委、市人委的办公及宿舍布局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6月,父亲与同事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合影(后排右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6月,父亲在北京出差,用8元钱为母亲购买了这条全羊毛围巾。后来母亲又送给我,我又送给女儿、外孙,一条围巾四代人使用了67年。这条围巾是父母亲留给我的珍贵礼物!我一直珍藏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系着这条围巾,串起祖孙四代情:右上:1979年元月,我们陪史轶超游长沙烈士公园;右中:2008年2月,俊宇在湖南广电打雪仗;右下:2018年12月,哥哥陪弟弟在长沙万博汇小区玩雪;左边:彭秀陪俊宏在广电小区赏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9年3月,父亲当选为中共常德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前排左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9年4月的常德市广播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6年3月,市委机关的小朋友与父辈们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和哥哥彭敏、弟弟彭杰与父母亲最早的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和母亲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春节,第一次祖孙三代的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1978年国庆节,我们与哥嫂及弟弟在常德市滨湖公园游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的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3月(离休前夕),父亲填写的“干部履历表”。(原件由常德市档案馆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八十年代,父母亲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7年春节,史轶超、彭丽娜与姥爷(爷爷)、姥姥(奶奶)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7年春节,彭敏一家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登上了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8年春节,史轶超和大舅、彭丽娜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9年春节,这是我们在常德地区轻工业局机关大院内拍的最珍贵的一张全家福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9年12月,彭杰一家人(彭科理周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国庆节,几个孙字辈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5年春节,史轶超、彭丽娜、彭科理与爷爷(姥爷)、奶奶(姥姥)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5年春节,史轶超、彭丽娜、彭科理三姊妹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5年7月,一家三口到海南旅游,这是在琼海旅游度假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96年春节,我们回北方老家清河陪父母亲过春节。这是在他们新购买的房子前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0年2月,全家三人第一次出国到泰国旅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5年—2005年近三十年间,父母亲一直住在常德地区轻工业局机关大院内。上图是父亲办公的大楼;中图是宿舍;下图是机关大门(现改为幼儿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6年国庆节,吕俊宇到常德养老院看望太姥爷、太姥姥。看到自己的重外孙,两老非常高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7年国庆节,我们陪母亲游览常德柳叶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当年三岁多的吕俊宇为我们拍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2年国庆节,吕俊宇陪太姥姥再游柳叶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母亲离开清河老家已经有几十年了,晚年她一直念念不忘她的家乡及家乡的亲人,为满足老人的心愿,我和宏杰、彭敏决定陪85岁的母亲“回家”。2013年5月9日,我们一行4人从长沙出发,乘坐高铁5个小时到达邢台,租车2个小时到达清河。早上在长沙吃早餐,晚上赶到清河吃晚饭。以前回家要2天时间,现在8个小时就到了。母亲象孩子式的感到非常惊喜和高兴!终于了却了她老人家的宿愿!了却了我们的一桩心事。我们这次是第三次回北方老家了,前两次分别是1991年春节和1996年春节,陪父母亲在老家过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清河娘家杨二庄,杨连昌、杨风昌两个娘家的侄儿,紧紧握着姑姑的手,母亲激动的眼泪直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母亲和娘家的晚辈们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清河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地处冀东南,是武松的故乡。全国60%、全球40%的羊绒原料均在清河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因而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典型的河北农村大院(杨连昌的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这次回北方老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根据北方人的习俗,在外地的子孙,去世后如不能回老家,就将照片等遗物葬在老家的土地上。2013年5月11日,我们来到父亲的老家彭双庙,根据父亲的遗愿,我们将他的照片和遗物葬在爷爷的墓旁,并举行了隆重的衣冠冢安葬仪式。离家64年的父亲,终于回到了他的父母身旁,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家乡,回到了广阔无垠的燕赵大地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4年春节大家庭在常德“八百里”大洒店的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5年春节,彭、史两大家在常德“王子酒店”吃年夜饭。四桌40多人,其乐融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10月8日,由彭敏等人组织原常德市委、市人委机关的子弟共86人,在常德聚会。纪念我们的难忘童年!纪念我们的父辈们走过的艰难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8年春节,彭、史两家在常德华天宾馆团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五一劳动节,我们和彭丽娜、高勇到常德祝福彭科理新婚大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春节前夕,史轶超、彭丽娜、彭科理在常德聚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11月21日,邀请原居住在市委大院的邻居和发小们聚会,回忆“那些年”的童年往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月27日,部分常德市委机关的“北二代”发小,在常德市灌溪镇“桃花岛”农庄聚会,怀念北方南下常德的父辈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3年、2025年,高勇亲亲一家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春节,彭丽娜到广电和我们团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自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彭明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五六年四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彭明月,男,34岁,1921年8月生,河北省清河县彭双庙人,1945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当时家庭经济情况:有地七亩,房屋五间(土改分配),人口四人,贫农成份。有祖母一人,父亲彭风鸣在家为农,爱人杨季英从事家务劳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的家庭经济情况:有地七亩,全部入了高级社,房五间,有人六口。父亲彭风鸣务农,爱人杨季英从事家务,长子彭敏7岁,女儿彭秀5岁,次子彭杰8个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家庭及个人社会关系:解放前舅父名杨建业,在山东临清当店员,生活很好,那时我很羡慕他的生活。解放后有个妹夫是地主,名张演滨,我与他的关系并不密切,也没有什么来往。我有个三妹妹,母亲生她三个月后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穷,养不起她,只好送给一家姓王地主。三妹妹长大后就与张演滨结婚了。结婚后与我家并没有什么来往,同时那个地主也不承认和我家是亲戚。解放后的1946年我才认识他,只见过一次面,1951年他又找我给他介绍工作,当时由于觉悟低,阶级观点不明确,于是就给他介绍了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参加革命工作以前的个人简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在小学读书,1931年在我村附近一个村庄董双庙小学读书。当时读书也不规范,一年当中连半年的书也读不了,一直读了五年小学,到1935年就没读了。由于家里穷也升不起学,1936年就在家帮助父亲种田。当时思想上是不想这样种田种下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看见我舅父在临清当店员,生意做得很好,吃的也好,穿的也好,从思想上是羡慕的。于是就提出来要求舅父给我找个地方去学做生意。1937年3月,由舅父杨建业介绍,到山东临清河曲街找了一家鲁辛棉花行学生意。未去以前是很羡慕那种生活的,但是去了以后就觉得太不如人意了,整天扫地打水,老板吃饭给他打饭,晚上就给老板倒夜壶,那时感觉做这些事情很不舒服,认为太下贱了,思想苦恼,有时回家就不想再去了,有时也常常在家住很长的时间,学了两年多的时间。1939年由于日本进攻中国,社会不安,一些工商业都倒闭了,该铺子也关门了,我就回家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回家后住了几个月,因当时社会不安,日本进攻中国,占领了很多地方,当时青年在家也不好安身。1940年2月,因我的大妹夫焦兴顺到东北哈尔滨,到哈尔滨后因我大妹夫的妹夫李玉华在哈尔滨开信发水果行,由我妹夫焦兴顺介绍,就在哈尔滨延爽街信和水果行当店员。在该铺子当店员过程中,每天招呼生意,整理货物,有时搞不好李玉华老板就指责,说的很难听,吃白饭,我记得批评过好多次。思想上很难过,整天做事还受批评,工资又很低,当时那里是伪满政府,警察很坏,经常来店敲榨勒索,我在铺子里招呼生意的时候,多次挨过警察的打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于以上这些事情的影响,觉得当这个店员太没地位了,太受气了,有这样的想法,但又没什么办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来这个铺子一年不如一年,日本那时在东北经济上施行封锁限制,1942年、1943年,大部分工商业都倒闭了,该铺子1943年下半年也关门了,我也失业了。只好就在该门面前摆了几个月的小摊子,后来哈尔滨形势也很紧张,日本抓青年去做劳工,当时我觉得这样下去很危险,就在1944年七月回家了。回家时因没有过关证明书,只能多走了几百里山路才回来,回家后就在家帮助父亲种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2月,在本村由本区委宣传委员刘长山同志介绍入党(没有后补期),并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农会主任,主要协助区政府做好抗日支前工作。当时入党的动机是:由于我当店员的时侯受气、受剥削,低人一等,现在吃官饭了,当官“称劲”思想存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从东北回家后,1944年冬季参加本村的共产党赎地运动,一方面看见区干部每天工作很好,与群众关系很密切,自己从思想上是很羡慕的。另一方面由于当店员的时候受气、受剥削,所以思想上也奠定了参加党、参加革命的念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从参加共产党后,就在本村工作(未脱产),当时要求脱产的愿望很迫切,时常向本区干部提出要求,1945年6月由本区委会写信介绍到本县,由本县政府介绍到人民政府冀南二专署工商局受训。受训三个月后,分配到冀南二专署工商局任会计,高唐县工商局任税务股长,当时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一方面是由于以前的思想影响,要求工作很迫切;另一方面参加工作后看到在革命阵营里,这个大家庭温暖和谐,人民群众爱戴又觉得很光荣!(编者对个别口语化的文字已略作修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的简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8年3月—1944年6月:在山东临清、东北哈尔滨学徒,做店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2月—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本村支部书记、农会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6月—1945年9月:在人民政府冀南二专署工商干部培训班受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10月—1949年1月:在人民政府冀南二专署工商局任会计,高唐县(山东聊城市)工商局任税务股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4月—1949年8月:跟随冀南四大队南下湖南常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9月—1952年6月:常德市税务局秘书、副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7月—1953年1月:常德市纪委秘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2月—1953年5月:常德市政府工商科科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6月—1956年12月:常德市市委财经部部长、财委副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7年1月—1958年6月: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常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7月—1961年2月:中共常德市委工交部部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1年3月—1962年8月:常德专署农机局副局长、轻化纺工业局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2年9月—1970年1月: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0年1月—1972年1月:常德地区革委会计划组长、工业组组长(文革时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2年2月—1981年1月:常德地区轻化纺工业局付局长、轻工业局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2月—1983年7月:常德地区轻工业局顾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8月:按厅级干部离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编后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6年将是我和彭秀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此时此刻,我特别感恩岳父、岳母,当年是他们摈弃世俗,尊重子女的选择。一个南下干部、常德市市委领导的女儿嫁给了我这个工人家庭出身的穷小子。在以后的岁月里,如果说我能为社会干点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都源于岳父、岳母对我的尊重、信任和认可!这也是我编辑本篇纪念文章的动力!愿两位老人在天国一切安好!——史宏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