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妈妈离开我已八月有余。又是一年母亲节,街头巷尾满是捧着鲜花、拎着礼盒奔向母亲的身影,我却只能驻足凝望,心中泛起无尽酸涩。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大概是世间最锥心的遗憾。每每忆起,总忍不住想起妈妈曾是村里最“有钱”的老太太,而这“财富”背后,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2009年5月的一天,我主持完成的延安空军机场迁建项目水保方案迎来关键的技术评审会。水利部组织的会议在延安召开,我全神贯注地汇报设计方案,会议正紧张进行时,老家我弟的电话不合时宜地响起。考虑到会议的重要性,我匆匆按断。可铃声一次又一次执着地响起,我只能硬着头皮将其挂断。直到看到兄弟发来的短信:“咱妈病重,县上医院说得赶快到西安大医院急救。”我心急如焚,向平日关系交好的水利部张处长解释:“非常抱歉,我妈病危,我得出去打个电话安排一下。”得到张处长理解后,我立刻打电话安排急救车将妈妈送往空军医院,又急忙给老婆打电话,让她取出我书桌抽屉里的五万元,火速赶往医院接急救车办理住院手续。强压下内心的焦虑,我断断续续地完成汇报,便马不停蹄地坐单位车赶回西安。</p><p class="ql-block"> 回到西安,看到妈妈已顺利办好住院手续,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经过一周的检查观察,诊断结果出来了——心动过缓,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主任大夫把我和我弟叫到一旁商议,听到安装起搏器需要四五万多元时,弟弟当场蹲下,掩面痛哭。我红着眼眶,语气坚定地说:“装,要装就装最好的!”随后拍了拍三弟的肩膀,“别担心,妈看病钱不用你管,你和媳妇在医院照顾好咱妈就行。”几天后,空军医院邀请西京医院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张教授亲自操刀,为妈妈进行手术。手术很成功,那一刻,我和弟弟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 手术后,妈妈回到病房,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同病房的病友问起病情,妈妈笑着说:“给我装了个心脏起搏器,可费钱了,我儿说花了一万多呢。”邻床的病人瞪大了眼睛,惊讶道:“啊!不会吧,现在装个支架都上万,装起搏器起码得五万多呀。”第二天我到医院时,妈妈一把拉住我,眼神里满是不安与疑惑,追问到底花了多少钱。实在瞒不住,我只能如实相告:“不多,才五万多。”话音刚落,妈妈眼眶瞬间红了,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哽咽着说:“这下把我娃的钱花美了,早知道就不做这手术了。”我开玩笑安慰道:“那要不让医生把那个仪器给取出来?取出来医院也不退钱,你就安心把身体养好。”妈妈破涕为笑,轻轻拍了我一下。</p><p class="ql-block"> 出院后回到村里,妈妈逢人便念叨:“病是看好了,把娃的钱也花美了。”我打趣道:“妈,你现在成了村里最有钱的人了,走到哪都随身携带五万元。”妈妈听了,脸上洋溢着幸福又骄傲的笑容。那五万元,是我对妈妈的孝心,也是妈妈心里沉甸甸的爱。如今,妈妈虽已不在,但这段回忆,这份“财富”,永远温暖着我的心,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