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五一小长假,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是一个外出游玩的好时候。5月2日至4日,爸爸司机兼导游,我和妈妈、爷爷奶奶当游客,我们一家五口从合肥出发,来了一场三天两晚的皖南自驾游,先后游览了泾县境内的桃花潭、皖南川藏线月亮湾、中国宣纸文化园和位于宣城市夏渡林场内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今天(5月2日)我们来到的桃花潭景区,还是我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知道了。因为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就学习了李白《赠汪伦》这首诗,诗句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描述了李白受汪伦邀请作客数日后乘舟将要远行时,忽然听见岸上传来踏歌之声,由此李白感叹道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他的情意。这句诗让桃花潭这个景点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桃花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桃花潭镇,是青弋江流经的一段水面。桃花潭因水深且两岸有桃花而得名,这里既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又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春天时,桃花潭的田野乡间金灿灿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与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相互映衬,景色宜人。如今,桃花潭景区内有文昌阁、中华第一祠、南阳古镇、万村老街、汪伦业居、踏歌岸阁、东园古渡、桃花潭山水画廊等主要景点。游客可以感受到一千多年前文人雅士的遗风和老街的古朴韵味,欣赏徽派建筑的精美,在浏览美丽的山水风光中放飞自我。</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就要实地游一游桃花潭啦!</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乙巳蛇年,春节虽然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但蛇年年味的氛围仍然随处可见,您看,在游客必经之路上的这条长廊就布置的“蛇全蛇美”,祝福游客们“蛇来运转”。</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一一清代楼阁建筑,与周边潭水、古树构成典型徽州山水画卷,体现科举文化,兼具文化祭祀与观景功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翟氏宗祠一一又名“中华第一祠”,为明代仿皇家祠堂建筑,规模达6700平方米,内有万历皇帝御赐“忠孝堂”匾,以雕琢精美和翟国儒将军历史传说著称。</p> <p class="ql-block">水东翟氏龙舟一一是泾县桃花潭镇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水东翟氏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相传当年汉王陈友谅与朱元璋在江西鄱阳湖战败后,陈部太尉张定边携遗侄张佑保避难到泾县桃花潭边,将遗侄过继给当地翟姓,改名翟敬六,并招兵买马,以赛龙舟的形式掩人耳目,达到训练水兵的目的。</p><p class="ql-block">龙舟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老匠人们使用竹篾条、报纸等材料,经过精细的雕刻和装饰,制作出栩栩如生的龙头和龙尾。龙舟的外观独特,有乌龙、白龙、黄龙等多种龙形,极具观赏性和感染力。</p><p class="ql-block">水东翟氏龙舟不仅是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竞渡在桃花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具有浓郁传统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龙舟赛,还可以亲身体验龙舟竞渡的乐趣。此外,龙舟竞渡活动也展示了桃花潭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和独特的民俗。</p><p class="ql-block">虽然未到端午节没有赶上龙舟赛,但近距离观赏一下各式各样的龙舟,了解水东翟氏龙舟的历史与现状,也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沿途采摘点桑葚尝尝也挺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马上就要到南阳古镇了。</p> <p class="ql-block">古镇门前的景色不错,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南阳古镇一一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拥有完整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的古屋和古街道,展现水墨江南风貌,兼具市井烟火气与手工艺特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要不是门上的红对联及街道上空悬挂着的红灯笼及花伞等,真有一种穿越千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既然来了,总得买点东西留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纪晓岚题名的“近水楼台”牌匾,使这家店铺名气大增。</p> <p class="ql-block">汪伦别业居一一是汪伦在卸任泾县县令后,于桃花潭畔修建的一处别墅(亦称“别业”),主要用于隐居和招待友人。这一名称结合了唐代文人雅士的隐居文化及汪伦与李白的交往典故。“别业”在唐代指主宅之外的附属别墅,多建于风景优美处,供休闲或隐居使用。汪伦的别业居位于桃花潭边,环境清幽,兼具居住、宴饮和赏景功能。李白诗中描述此处“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可见其选址讲究。汪伦在此多次款待李白,提供美酒佳肴、歌舞夜宴,甚至通宵达旦。李白在《过汪氏别业二首》中将汪伦比作神仙道友,并写下名诗《赠汪伦》,使“别业居”因诗传世。</p><p class="ql-block">这座别墅不仅是汪伦个人生活的象征,更因李白到访而成为唐代文人交往的经典场景。其名称中的“居”强调居住功能,而“别业”则体现唐代士大夫“仕隐结合”的生活方式——汪伦虽退休仍与名士交游,延续社会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踏歌楼,又称踏歌岸阁一一是桃花潭的标志性建筑。它因李白的诗《赠汪伦》中的“忽闻岸上踏歌声”而得名,位于桃花潭东岸的东园古渡,是汪伦送别李白的地方。踏歌岸阁建于明代。阁楼分两层,底层为通道,出阁即至渡口,入阁则是南阳古镇的正街。登上阁楼,可以俯瞰桃花潭的碧波清影,对岸的万村老街、彩虹岗等景点也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踏歌岸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站在阁楼上,可以感受到皖南山水的灵秀与历史的厚重。此外,踏歌岸阁的位置选择得十分巧妙,出阁即面对桃花潭,潭水清澈,景色优美。</p><p class="ql-block">踏歌岸阁与李白的诗歌《赠汪伦》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桃花潭与汪伦的深厚友谊,其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更是成为了踏歌岸阁得名的由来。踏歌岸阁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了解李白与汪伦友谊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登上阁楼,可以俯瞰桃花潭的碧波清影,对岸的万村老街、彩虹岗等景点也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往回望则是昔日这条通往东园古渡幽静的小道上如今挤满了要去过渡和竹筏漂流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出得踏歌楼就来到了挑花潭踏歌古岸。</p> <p class="ql-block">趁着排队等竹筏漂流的机会,在东园古渡口的踏歌古岸上看看李白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欣赏“踏歌表演”。</p> <p class="ql-block">玩玩桃花潭水。</p> <p class="ql-block">经过在炙热的阳光下约两个小时的排队等待,我们终于开始了竹筏漂流,去欣赏“桃花潭山水画廊”的美景。</p><p class="ql-block">桃花潭竹筏漂流位于泾县桃花潭景区内,因其水温常年保持在10℃左右而闻名。这种独特的水温使得桃花潭成为了一个四季皆宜的避暑胜地,尤其适合夏季消暑。果不其然,当我们一坐上竹筏就感觉到暑热全消。</p> <p class="ql-block">水面和两岸的美丽景色,吸引着我不停地把它们收进我的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经过20多分钟的漂流,我们返回了东园古渡口。此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了,要想坐船去对岸万村古街看看时间已经不允许了。</p> <p class="ql-block">虽然还没有玩尽兴,也只能打道回府了。在泾籍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字的桃花潭石碑前来张“全家福”,结束了今天的“桃花潭之旅”。</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桃花潭再见啦,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看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