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岁 回 望(十五)

竹语潇潇

张国筠讲述  竹语潇潇整理 <p class="ql-block">我和南山中学</p><p class="ql-block"> 高66级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  在南山中学办学的历程中,高66级是最特别的一届,它最初叫“大改班”。1960年秋季,绵阳高中(61年春挂牌“绵阳南山中学〞),首次招收初中生,成为一所高完中。这一批在南山中学就读的初中生称为“五年一贯制的大改班”学生,是四川省实施国务院颁布的改学制、改教材、改教法的教育改革实验班,适应“多快好省建设社会〞的新形势。由过去的初、高中各三年,改为“五年一贯制〞,精简教材,教法创新,把六年的教学任务分摊到五年进行,目的是培养大批合格的高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当年,绵阳地区的大改班人数有520人,随着改革实验的进行,国家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教学改革试验难度加大,大改班不得不压缩,第二年,仅有一半的同学能幸运的在南山中学大改班继续学习。但初中三年结束后,教改搁浅,大改班的同学并没有全部升入高中,而是通过严格选拔和考试,仅录取了80位同学在南山中学读高中,共2个班。这两个班的同学真是在初中阶段便经过了思想、知识和意志力的历练。我担任高66级1班班主任,并教全年级数学。</p><p class="ql-block"> 为了认识同学,开学前我就把班上同学的名册背得滚爪烂熟,还作了一些家访,特别了解到了家庭困难同学的情况。同学们报到的那天,我能顺利的把同学的名字和本人对上号,这使新的班集体有了很好的开端。照贯例,开学时各个班级都要参加净化美化校园的劳动,分配给我们班的任务是砌大操场的跑道,这需要很多鹅卵石。我和班上的同学从山上沿石阶而下,从一道堰找到二道堰再到河边,都还未凑足数量。最后发现远处河脊上有很多成堆的石头,我们高兴极了,急忙涉过大腿深的河水去搬运鹅卵石,选的选,装的装,大家说说笑笑,边劳动边交流,把大小一样的鹅卵石一筐筐搬过河,搬上山,搬到学校操场,砌成规范漂亮的跑道。晚上,我的膝关节疼痛难忍,一夜未眠,次日腿不能动弹,下不了床,以致于开学后的第一堂课就请了假,这之后,我患了二十多年的风湿关节炎。但我并没有为那一天和同学们一起涉江过河而后悔,因为它掀开了师生情谊可贵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宗旨,我全身心投入到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中,和班上同学朝夕相处,同出早操,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往往,学生熄灯睡觉后,我才返回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p><p class="ql-block"> 1963年,南山中学被绵阳专区文教局确定为“对学生知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的唯一学校,对南山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学校以“知识过手〞为着力点,同时开展阅读写作、音乐书画、体育运动,小实验、小制作、栽培、饲养种植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学们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素质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各个方面都交上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学校给我们班分了一亩实验田,但土质不好,我们硬是挖地三尺,改造土壤,担潮坭施肥料,种棉花种油菜籽种蔬莱,掌握了不少劳动技能。记得有一年辛辛苦苦种的白莱,长势极好,丰收在望,但都被虫子侵害,班上同学一下课就跳进地里,从一颗颗白菜里把虫子夹出来,保住了白菜。当同学们把大筐大筐的白菜运进厨房,心里是多么喜悅啊。</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积极锻炼自己,在学习上更是刻苦努力,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班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上游状态,这与学校很好的读书环境厚重朴实的教风学风紧密相关,校长刘述成、书记蒋海宁、教导主任李兴尤等领导都是优秀的教育专家,学校老师是一批出类拔萃敬业乐教的精英,在教学相长的氛围中同学们圆满完成了高中课程,满怀信心迎接高考。我作为班主任和主课教师全力以赴为同学们的高考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然而,临近高考的一天清晨,校园高音喇叭突然响起了北京的声音:中央决定取消当年高考。茫茫然,引领莘莘学子行进的航船突然搁浅!狂风暴雨的文化大革命席卷了全国。上级派来的文革工作组驻进了学校,校领导划定成”走资派〞,一夜之间成了批斗对象,才华横溢倍受尊重的老师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学校培养的大批学生的世界观被定性为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停课闹革命〞震荡着每所学校。我们天天接受批判改造思想,有一个学生写了批判我的大字报,晚上偷偷来见我向我道歉,说是工作组动员他们对自己的老师写大字报。因为我对学生就像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特别是对家庭出身不好处于逆境的学生,一视同仁,跨越了那个年代的偏见,给予他们温暖和庇护,社会上一度称为“抱鸡母〞精神。</p><p class="ql-block"> 仅差一个多月便毕业便参加高考的高66级同学被滞留在学校,无休无止搞文革或派往乡下搞〞四清〞闹革命,学非所用,前途一片渺茫。直到1969年,他们统统被“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洪流裹挟着到农村插队落户。这一届同学从初中大改班脱频而出,所受磨砺最多,临近毕业横遭文革灾难而改变了正常的人生轨迹,他们在校时间最长,我陪伴他们的时间也最长。他们离开了学校,正值实现梦想和抱负的青春年华,却没有继续学习深造和选择职业的机会…我总感到他们没有走远,特别是得知同学生病或遇到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去看望他们,平日最想得到的就是同学们的消息。1977年,全国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在集聚了10届青年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形势下,我们南山中学高66级的同学传来了喜讯,有十几位同学考上了大学,在而立之年圆了大学梦。</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年届古稀的高66级同学在他们毕业50周年之际,上南山返母校,重温同学谊师生情,登门看望每位老师,并耗时一年编辑了这本情深义重意义非凡的《绵阳南山中学高66级毕业50周年纪念册》。捧着这厚重的纪念册,我的眼睛湿润了:往日南山校园面貌呈现在眼前,爬满青藤的拱顶校门,苏式教学楼,老办公楼;当年所有任课教师的照片...他们说:“抺不去心中的记忆,让我们深情呼唤,亲爱的老师...〞。失去联系很多年的同学也找到了,纪念册中全体同学每人一页,我看到了每个同学从年少到年老的变化,看到了他们历经的坎坷和取得的成绩。每一页都有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悟,流露着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情谊,字里行间离不开“南山〞两个字...</p>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5年5月12日,是我最激动最幸福的日子,我和南山高66级的同学见面了。他们年龄都近80岁了,经过近1个月时间的精心准备,组织策划,给了我一个莫大的惊喜!我的俩女儿陪同,记录下了这幸福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贺张老师百岁寿辰</p><p class="ql-block">南山松不老,桃李自成蹊。</p><p class="ql-block">古稀学生聚,共祝恩师期。</p><p class="ql-block">昔年风雨骤,今朝岁月迟。</p><p class="ql-block">讲台三尺地,犹记授业时。</p><p class="ql-block">粉笔书春秋,黑板写天地。</p><p class="ql-block">几何解人生,代数演真理。</p><p class="ql-block">动荡岁月长,师恩永不移。</p><p class="ql-block">门生皆白发,师道光辉熠。</p><p class="ql-block">如今一百岁,畅歌师生谊。</p><p class="ql-block">愿师寿比山,福如东海碧。</p> <p class="ql-block">仍然是当年的班妈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音乐健康保健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