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月底的石家庄,春天真的来了。从枝头到街头;从田间地头到大人小孩的心头。春风拂过,万物梢头春意闹,舒翠袖,绽红娇。</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石家庄市文联组织开展了第二次“蝶变新时代,共鉴新成果”主题文化创作采风活动。来自省会及周边市区的70多位文化创作者,乘坐两辆大巴车,从城市东部开发区,到西部鹿泉光谷科技园,一路春风浩荡,全是风景。</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散文写作者,柔软的女性,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药这些高科技,心中其实是排斥的。多年来,我在文学的世界里舒展着自己温情的枝蔓,与万物共情。文字在我心里是暖的、感性的。是缠绵的、葳蕤多姿的。我对它是偏爱的。</p><p class="ql-block"> 文字蕴藏着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存续的基因密码。那是祖先留在时光河床的卵石。每道刻痕都是心跳的化石。每个汉字既是独立能量场,通过组合又可形成更复杂的能量矩阵。它能呼风唤雨,也可掀起时代的惊涛骇浪。激昂的文字是毛泽东的“敢叫日月换新天”。深情的文字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p><p class="ql-block"> 理科是冰冷的,理性的。是按部就班的逻辑恪守。是斩钉截铁的果断。是冰冷、刻板、没有弹性的钢铁。是纳米级毫微米的“计较”。是3.1415926无休止的计算。是x光击穿人体和灵魂的不留情面。</p><p class="ql-block"> 我熟悉的“月光”“炊烟”那诗意的场景,在科技的世界里是悬浮器,光子态,硅基芯片。散文笔下的“两情相悦”在科技的世界里是“量子纠缠”。我们憧憬的“漫时光”,在科技的世界里是5g的传输毫秒波,在我眨眼的瞬间,它能一秒征服世界。</p><p class="ql-block"> 带着自己的无知和缺陷,我走进石家庄的六个高科技厂区。</p><p class="ql-block"> 在高天穹顶般的厂房下,我看到全自动机械臂正轻而易举转腾搬运着成吨的货物。它的能干和沉默让我想到肩负着社会和家庭责任、喜怒不形于色的男人们。机械臂让我见识了它的伟岸和神力。</p><p class="ql-block"> 我用感性触角感知着这个未知世界带给我的心里震撼。</p><p class="ql-block"> 医用缝合线不同于缝纫线,那一针一线都触及到我生理的疼痛点。我仿佛看到针尖在乳白的肌理间游走。那细密的针脚流线,如同星辰遵循着轨道,宛如织女丈量着银河的浩瀚。那蜿蜒的缝合线下,我分明看到一条生命的长河正起锚扬帆。</p><p class="ql-block"> 植入人体用的金属关节、口腔种植牙用的螺丝钢钉、肢体用的长长短短的金属大钉,这些都是为人类的血肉之躯准备的。我很难想象这些至钢至硬的金属能与人的肌体和平相处。</p><p class="ql-block"> 躺在玻璃橱窗里的金属器械,像在佯睡,一个个亮晶晶泛着寒光。它们仿佛长着大大的眼睛,正觑觎路过它的每一个生命,每一块骨头,并不动声色地发出狞笑。它们将是人类生命终极的审判者,参与者。面对这些“钢牙铁骨”,我此时感觉自己全身的钙骨都在发抖。这一身软骨头像是被租来的,失了底气。但我明白这些器械冷酷背后的“热心”。试想,当我们老了,我们的有机生命不给力时,这些看似冰冷的器械就会热心地上阵补充,给我们颓废的身体助力,维持感性生命的心跳,它们将与我们的生命同患难,共存亡。由此,我应该感谢它们!</p><p class="ql-block"> 它们在我的眼里开始变得友好了。</p><p class="ql-block"> 让参观者最为惊奇的是“无介质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该技术是直接用手势交互,不需要任何物理屏幕。它是手术辅助的得力助手。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通过空中影像实时查看患者3d解剖模型,并直接手势操控设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悬浮的空中按键闪烁着新奇诱人的绿色光影,我们一遍遍学着点按,也不知把空气戳了多少个洞。它让我想到无影灯下那双带着血渍手套、能震慑“无常”,让人起死回生的“天使之手”。</p><p class="ql-block">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介质功能正广泛投入社会使用。如医疗,交通,教育,娱乐,民生等。它给我们未来的生活将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无疑是人类的福音。</p><p class="ql-block"> 此次参观,我亲眼看到祖国科技发展的实力和速度,我为之自豪和振奋。</p><p class="ql-block">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交汇点。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基因工程这些科技革命、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是我们的定心丸。尤其当前,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加速加快我们的国防和科技建设是多么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这些为人类进步呕心沥血,把实验室当家的劳动者、奉献者、大工匠,他们把最高尚的情感都压缩成各种代码和数据。他们用高科技技术织就成经天纬地的数据大网。每一组电磁波的流动都是它们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告白。</p><p class="ql-block"> 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作为一名散文作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记录民族复兴的历史,讴歌人民奋斗的过程。挣脱自己写作的舒适圈,开疆扩笔。带着甲骨文裂纹去靠近核分裂。用烟火与战火的碰撞,交织出民族精神的图腾。以更多的笔墨弘扬新时代的英雄。用笔尖捕捞星光。以他们的奉献精神为火种,以传承为纽带,在新时期的碑林上续写刀锋。</p><p class="ql-block"> 2025.4.30</p><p class="ql-block"> 董素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