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回了趟老家 ‍ ( 上 )

若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天回了趟深山老家。我早早起了床,在平底锅里烫了两片手抓饼,吃过之后下楼骑车回到店里,换了一双旅游鞋,便于开车,还取了一袋去年加工的野红茶,以便大家路上泡茶之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知道不一定有时间,心里忐忑的事莫过于,有段路很不好,可又非走小源这边的路不可。去老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陪同陈总一起看看小学校,车还没到老家,叶总就说了,我不赞成你回乡下开办红茶作坊,主要是太远,有这么远的路会很累的,她说比徽州区富溪还要远,虽没跟她说有多少公里,她早已感觉到,包括方总,都在啼咕:是不少的路。没有这个必要到这里做红茶,不说投入什么,而是没有客户跑这么远来呀。以她的意思很不赞成我有这样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只是想办个小小的红茶作坊,以独特的工艺,也就是说采取全手工制作红茶,虽然不需要投资什么,比如萎凋就用竹扁,揉捻全用手工揉捻。发酵也是用老式做法,所有原理大多数还是古法发酵,烘干用炭火烘焙,边烘边抽水,主要取铁木炭,主要是不能要有烟味,其制作肯定有它的亮点,关键是把握所有的技术节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们的意思就是说太远,陈总不以为然,认为我们的目的是掌握红茶的技术为主而来,别无其他,至于未来如何生产红茶,根据未来推广以及圈子大小,采取不一样的生产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天早上我还以为陈总和他的家人一起上去,之前说好的,没有想到他一个人开个车相跟着,后来到了汪村大会堂门口才知道,是他一人上去,心里格外有些难受,让我心里好尴尬且破房。知道这样,大家挤一挤也可以,不过这么远也不舒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上叶总有点晕车,话倒不多,快到流口时,问我快到了没有,我说快到了,怕她无法坚持,只好善意的谎言相说:“快到了,就在前面”。其实,还有二十多里地,若到新安源去看一下有关景点,那还有二十多公里路,我也只好说,到前面看一下小学校,到时都下车休息一下,她问我,那里有没有车前草,我说有的,她说今天上去的目的就是采集车前草,我说有的啊,到处都是,让她有不少车前草等她去拔的念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知道老家这种草特别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昵?在我的印象里都是长在路边,还有田埂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方总是看到我发的朋友圈,才打电话给我说,也上去看看,我当然欢迎,对我是利好,他们都是有许多经验的卖茶人,见多识广,对茶有这么多年的经验足以帮我参谋参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上虽然等叶总等得比较迟,但路上没有耽搁时间,从屯溪上的高速,直至宏村下高速的路口下来,直奔汪村而去,到了汪村停好车,便直接将陈总等几位茶老板引到搁置闲空的小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总倒没什么意见,叶总和方总觉得不大好,特别是叶总从风水角度来说,下手也就是学校的左边有个洗手间不好,两个门口朝上,加上厨房门就有三扇门朝上,感觉不大好,具体怎么个不好,他们也说不上来,倘若我真想当个小作坊来研究红茶和制作来用,一致认为我还是请个有关风水师傅上去看看,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原则,还是看下比不看的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没有作任何考虑与回应,今天只是上来考察一下,同时从保证大家的安全起见,顺便去山里几个景点看看,来一趟不容易,对我来说无所谓,朋友们上来是有次数的,作为我有义务引他们,在适可的时间内,去适宜的地方看看,不强求,只管时间上的允许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村里,叶总丝毫没有忘记她上去的任务,让我带她去采集车前草,也好家里到处都是厚厚的灰尘,真的坐不下来,草草的抹了抹灰尘。陈总叶总方总还有以及叶总的浙江朋友,他们倒对我墙院里的花花草草感兴趣起来,什么红豆杉树,石柳树的点点花开,爬上墙院的月季朵朵红,还有墙院树下的悠悠鱼心草,照墙下青石板边上的野肉肉草,还有西边墙角下的绿植,大大的叶子,中间到时候开一束花的绿植,我倒叫不出来叫什么植物,反正挺可爱,曾经没有两颗,如今越来越多,有朋友们喜欢,我也开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幸好本家骑车路过后门口,说起车前草,他并带着叶总几个去弄堂的路边墙脚,拔了不少车前草,叶总忐忑地问我说:“这草可干净不?”我说:“应该干净吧,呵呵,因为村里没有人养鸡养狗啦!”。过去是不放心的,现在村堂中没多少人呆了,都出了远门、进了城。我们这么个大村庄,连只猪都没人养了,鸡狗更没有人养,虽然清静,倒使个大村堂显得格外的冷清,顿觉有些苍桑。原来乡村离过去的欢乐,越来越遥远,幸好我们来的是大白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两月的两三次上去,也只是匆匆路过,前天心里一直惦记着,好邻居余妹妈妈家的干笋,最好是趁机带带走,答应下来的事情不可含糊,庆幸的是没有答应太多,不然的话,真的还是点小小负担,车上放不下、带不走。自从上次带了一些下来后,屯溪的干笋很多,当然老家的食材论卖相不如外边,但家乡的干笋嫩度肯定不一样,再说家乡的味道在心里可浓着,像块小石头,令人放不下,不可随意忽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一点多了,余妹妈妈要为我们的午饭在哪里吃而操起了心来。我告诉她我们去新安源吃午饭,她说要给我们下面条吃,考虑到她采茶忙,我们人又多,怎么好意思再给她添麻烦呢,朋友们说是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嗯,我便匆匆背起干笋,走出她家的门口,走在两边稻田与菜地的路上,来到河边停车的地方,招呼大家上了车,和陈总他们一起朝新安源方向,行驶在坑坑洼洼、摇篮般的、弯弯的乡间山路上。(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