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索马里:我来了,带着念想,带着恐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月24日傍晚,离开了恋恋不舍的南苏丹,一个星期南苏丹的行摄,让我感动、留恋、震惊。每一次的非洲之行,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以至于回国之后还心存念想。</p><p class="ql-block"> 飞扺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时间已晚,埃航免费给我们在机场的五星酒店住了一晚上。这十几年,无数次在这里转机、登机,见证了机场巨大的变化。埃塞是非洲五十四个国家中唯二没被殖民的国家(另一个是利比里亚,美国黑奴解放后被美国送回来建国的国家)。自由的国家没束缚,发展就顺利很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乘机飞往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说实话,跑了非洲三十几个国家,唯有索马里我是心有余悸的。索马里自1991年内战以来,一直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联邦政府控制力有限,地方势力割据,恐怖袭击层出不穷。内心向往已久,虽隐患无穷,还是决定前往。想看一看美国大片“黑鹰坠落”电影中纵横交错的街道、看一看海盗之国那些海盗真实的模样 ,想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 摩加迪沙,有世界“恐怖之都”之称,暗杀、恐怖袭击排名世界之首。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摩加迪沙在索马里语是“视力杀手”,形容这座城市非常美丽,人们看到它会丧失部分人体功能。</p><p class="ql-block"> 在索马里旅行,困难重重,无法自由行,无法单独行动,必须配备当地向导、武装安保,否则你就相当于把命交给了恐怖组织。</p><p class="ql-block"> 在酒店的阳光上拍摄的摩加迪沙市容,摩加迪沙所有的酒店、政府机关周围都有防撞水泥墙,安检十分严格。我们入住的酒店,外面根本看不出是酒店,从侧门地下室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 在非洲地图上,索马里有“非洲之根”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控制着亚太地区和欧洲贸易航线的咽喉部位,是世界航运的黄金水道。历史上也曾富甲一方,如今却成了贫穷、内战、饥饿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索马里拥有非洲最长的海岸线,全长3200公里。摩加迪沙有漂亮的海景,可惜除了我们,没有一个游客光顾。</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午扺达索马里,正逢斋月,伊斯兰教是索马里的国教,所有饭店闭门接客。在我们住宿的酒店,我们偷偷用了午饭(酒店胆子够大,如发现一定会严惩,我想能阻挡金钱的,世界上除了上帝再无他人)。</p> <p class="ql-block"> 游览巴卡拉老市场。摩加迪沙是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巴卡拉老市场见证了索马里的兴衰变迁,早在12至13世纪,摩加迪沙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乳香交易市场。</p><p class="ql-block"> 参观巴卡拉市场是我此行一个重要的看点,当年美国“黑鹰坠落”电影中的摩加廸沙之战,这里就是战斗发生地之一。来索马里之前,我又重温了一次电影,希望在这里能找到一丁点电影中的画面。事过境迁,繁忙的市场草已烟灭了昔日的场景,唯一能留存的就是一代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保安警惕四周,确保我们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巴卡拉市场,商品种类丰富,从日常生活用品、食品、香料、服装、珠宝,到当地的手工艺品、传统服饰等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巴卡拉市场安全状况极为复杂,每年都有恐怖爆炸事件发生。这里人员密集,商贸物流频繁,是恐怖组织的首选之地。在老市场我们只停留了半个多小时,保安就要求我们离开,保安压力很大,不想出事。我们非常理解:是非之地,确实不宜久留。看似一片祥和的市场,其实暗流涌动。</p> <p class="ql-block"> 一行在市场拍摄,目标太醒目,也拍不到什么东西。有些伊斯兰教的国家,很拒绝拍摄,索马里就属于这一类国家。</p> <p class="ql-block"> 落日之前来到摩加迪沙的丽都海滩,平静美丽的海湾、战争遗留的断墙残壁交响衬映,似乎在诉说昔日曾经的美丽。我无法去欣赏美丽的海景,站在断墙残壁的虚墟下,为这多灾多难的国家而惋惜。</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队在市区行驶,市区街道,三步一岗百步一哨,武装巡逻车穿梭于大街小巷。车队不断被拦停,接受安全检查,从这架势看,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回到宾馆上网搜索,得知在我们到达的前十天,总统车队在摩加迪沙遭遇索马里青年党的路边炸弹袭击,总统虽安然无恙,但造成了大量无故百姓的伤亡。我们虽配有武装安保,但只是心里上有了些安慰,真遇到事情,估计他们比我们都跑得快。2008年加拿大战地女记者也是在有保安的情况下被恐怖分子绑架,被囚禁460天,惨遭论奸、殴打和虐待,引起世界关注。</p><p class="ql-block"> 市区几乎很难拍摄,这种氛围,也无拍摄欲望了,还是早点回宾馆吃饭睡觉为安。</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摩加迪沙巴姆西孤童神学院拍摄。2012年由德伦. 西巴汀博士创立的这所学校,是索马里唯一一家专门收养失去双亲女童的神学院。</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女童得知我们的到来,早早席地而坐在等待,背后墙上的女童的照片墙,则是历年被评选出来的,类似中国的三好学生。</p> <p class="ql-block"> 学校虽是神学院,但巴西汀博士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掌握现代知识的女学生。</p><p class="ql-block"> 神学院女童在熟练操作电脑</p> <p class="ql-block"> 万绿丛中一抹红,分外抢眼</p> <p class="ql-block"> 女童们在教室开心的玩游戏</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到来,女童们很兴奋,毕竟是有学问的,不拒绝我们的拍摄,也不断拍摄我们</p> <p class="ql-block"> 目前该神学院有大概500多名失去双亲的女童就读。整个学校整洁安静。参观了她们的厨房,伙食也很棒。学校的温暖弥补了她们失去双亲的痛苦,在索马里,她们是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 2016年中国大使参观了这所学校,並捐赠了教室的课桌。</p> <p class="ql-block"> 女生爱美,课余时间爱美的女生在给手做彩绘。</p> <p class="ql-block"> 索马里海岸线长达3200公里,为非洲之最,海洋渔业资源极为丰富。上午继续参观摩加迪沙最著名的渔市场,位于市中心旧港口的哈马尔. 韦恩鱼市。拍摄並不顺利,遭到了鱼贩们的集体抗议和起哄,只能撤退。地陪通过各种关系疏通了鱼市的老大,我们才得以折回继续拍摄。</p> <p class="ql-block"> 鱼市交易品种主要为金枪鱼、剑鱼、鲨鱼、海龟等。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味,地上血水、内脏遍地,实在难以插足。</p> <p class="ql-block"> 鱼市上鱼贩们忙碌地在搬运、争分夺秒,争取多做一些。</p> <p class="ql-block"> 索马里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为大量渔民和商贩提供了生计,支撑起了无数家庭的生活,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拍摄完渔市,我们来到摩加迪沙渔港。渔港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时规模较小,1890年意大利人到来后开始进行改造,建造了包括灯塔、商业大楼、冷库、制冰厂等,方便渔民对鱼进行处理、储存和交易。</p> <p class="ql-block"> 昔日现代化的渔港,在索马里内战时期被造成严重破坏。灯塔区建筑在战争中被当作军事据点或攻击目标,遭受炮火、炸弹袭击,建筑严重损毁,断墙残壁,十分凄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渔港的海滩边,人流如织,索马里经济由于长期受战乱影响,渔港的运营者和渔业从业者缺乏资金购置和维护现代化的装卸设备,人工装卸成了他们更经济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人工卸鱼、扛鱼的传统作业方式,灵活、简单,同时能更好地适应一些小型渔船的卸货需求。再有人工卸鱼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生计来源,缓解了政府的就业压力,维持了社会稳定。</p> <p class="ql-block"> 在非洲拍摄过很多漁场,从未见过象索马里渔场这样巨大无比的鱼。</p> <p class="ql-block"> 粥少僧多,码头上,还是会聚集很多找不到活干的。</p> <p class="ql-block"> 索马里大部分领土都是沙漠和荒地,不能耕种,因此其经济以渔业和畜牧业为主,骆驼养殖数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一,有“骆驼之国”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骆驼在索马里的社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婚礼等重要场合,赠送骆驼是一种常见的习惯。同时骆驼在索马里的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一点,很像我上一站采风的南苏丹蒙达利部落。</p> <p class="ql-block"> 摩加廸沙古城,是到索马里必须打卡的地点。这座有着1200多年历史、非洲人在东部沿海最早的定居地之一的老城,由阿拉伯和波斯移民建立,曾是当时重要的香料、象牙和皮革的贸易中心。由于长期内战,古城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建筑沦为废墟。1413至1415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第四次下西洋时,抵达了摩加迪沙,此后又二次前往索马里。</p><p class="ql-block"> 天真活泼的儿童,是古城最靓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参观,我们只能串街走巷。古城内很多著名的建筑、景点和清真寺,都未能光顾。避开密集人群,不引起当地百姓围观,地陪时刻把握的原则。我们很难说服他,原因就二字:危险!</p> <p class="ql-block"> 古巷里的这抹红色,似希望的火种。虽处水深火热之中,但对未来没有放弃期待。</p> <p class="ql-block"> 坐在汽车里,很多转瞬即移,生动的画面却难以拍摄,心里还是有点惋惜:此生不可能再来索马里。反之,静思一下,已足矣,毕竟我来过了。</p> <p class="ql-block"> 在行驶的车里,用高速快门抓拍一些街景,留一些日后回味的素材,也很有必要。有些时候追求完美不一定是好事,残缺之美更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当地文盲率较高,许多商店的店名直接用图片告知。</p><p class="ql-block"> 这家商铺一看就是缝纫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理发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水果饮料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饭店</p> <p class="ql-block"> 扫街即景,这是真实的摩加迪沙,想拍一些高大尚的索马里首都照片,但没有机会。</p> <p class="ql-block"> 真实的、没有修饰和摆设的拍摄,才是纪实摄影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索马里海盗,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在索马里与地陪交流及在网上搜索,终于打开了我的迷团。索马里外海,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珍贵,索马里政府垮台后,内战爆发 ,新政府无力守护自己的海岸线,导致外国渔船乘机在这海域进行掠夺性捕捞,更为可恶的是,外国商船还随意在索马里海域倾倒有毒垃吸和核废料。</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外国渔船的疯狂性惊夺,彻底激怒了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政府无能为力,渔民们揭竿而起,自发组建了自治的海洋警备队,向军阀借枪武装自己。从开始的驱赶、罚款慢慢演变成海盗,从此一发不可收,渔民开始变成了海盗。这是典型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勿用置疑:是真正的海盗把索马里的渔民变成了海盗。</p><p class="ql-block"> 2008年至2012年海盗达到巅峰,手段愈发残忍,在联合国授权下各国海军进入索马里领海打击海盗。海盗慢慢开始收手。</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目前索马里海盗已开始走向衰落。功不可没的是日本寿司联锁店老板木村清因需要大量优质的金枪鱼,开始与索马里海盗谈判,向海盗们提议放弃做海盗,安心捕金枪鱼。木村清为海盗提供专业船只、捕鱼设备、冷冻仓库等,同时传授捕涝技术,大部分的海盗又重新开始变成了渔民。逼良为娼是列强们干的。好人变坏很难,坏人变好更是难上加难,近年来,海盗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p><p class="ql-block">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非洲是整个世界良知上的一块伤疤”,这是他良心的发现与忏悔,世界欠非洲的。</p> <p class="ql-block"> 索马里整个行程加起来就48小时。上帝开眼,航班延误了半天,本想再出去拍摄,但请不到武装安保,只能作罢,老老实实在宾馆呆了半天。</p> <p class="ql-block"> 离开摩加迪沙前,一场大雨,彩虹悬挂,多么美丽的景色。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内乱、没有军阀割据,索马里一定会是一个富庶的国度。进入机场区域,四道安检卡口,人与行李分开检查,除了机器安检,还必须通过防爆犬。世界上最严厉的机场安检一定是摩加迪沙。</p><p class="ql-block"> 与索马里告别了,虽行程匆匆,但已看到了你其实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此行下一站:尼日利亚,也是一个我很期待和喜欢的国家。(待续)</p><p class="ql-block"> 五月十二日写与常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