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荣归故里,学识回馈家乡一一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杨召老师二次来兴平分会授课纪实

晓霞

<p class="ql-block">落花随春去,余香伴夏来。5月12日上午(星期一),在兴平市老年大学四搂的教室里,座无虚席,人气指数爆棚。兴平老年书画学会和书法班的学员们正在翘首以盼。″出走半生后,归来仍少年"。当满面舂风的杨召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入教室时,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今天学会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动由精神矍铄、风趣幽默的赵建明老师主持。</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赵老师用一首温暖的诗句: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鲜花不离地中草,乡里见了乡里亲。这无形中更拉近了学员们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杨召老师的距离,同时也让今天的活动元气满满。</p> <p class="ql-block">兴平分会副会长刘凤琴老师在给杨召老师佩戴毛主席像章,以示对杨老师感恩回馈行为的尊敬和赞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刘小康会长进行了详细周全的工作安排;一是2025年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征槁通知。二是中国实力派将在西安举办《万人同书中国梦》活动,希望学员们都能积极勇跃地报名参加。三是对杨召主任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杨召老师沉浸在授课过程中。他授课的内容之一:(一)是对作品和作者关系的正确认识。一般人认为,先有作者,后有作品。杨老师则逆向思准,阐述了自已独到的真知灼见是:应把作品放在首位,作者靠作品活着,作品代表作者,它们的关系是在精神上的高度统一。(二)是书法风格两分法。杨老师将书法风格分为颜真卿为代表的雄强和王義之为代表的优美,雄强的极致是霸道,优美的极致是柔弱。风格的最后状态在轴心,而作者的作品不能逾越书法五体的界限,不能″五五分",应以"三七分"为宜。(三)是书法有生熟。它是感性的基夲基理。他通过中西方文明对比,认为在西方″人永远不是问题",而在中国"人永远是问题"的结论。他还认为文化的最大作用是″遮闭效应"。无论人有钱没钱,都能让人在不堪的世界里勇敢地活着。文化的力量在于文化作品只有深入到文化生活中才会有正确的艺术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究竟是卖国还是堂堂正正地做人救国昵?(四)是学书法要走哪条路呢?他分别以欧阳询的字具有"形险神秀"特点;赵孟頫的字具有"形秀优美"特点;启功先生的字"形秀神美",到底是走康庄大道、泥泞小路还是断头路呢?最佳的选择是找最短的距离,走优秀文化引领的康庄大道。(五)是学问的通达在于逻辑:1、自恰。2、他恰。3、通恰。这些分别能解决自己、他人和世界的问题。(六)是书法的极致社会意义是愉己亦愉人。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最好的学问要能经得起简单的诱惑。</p> <p class="ql-block">杨老师授课内容之二和课堂的最佳状态是师徒互动,答疑解惑。先后有惠进、赵宝建和王孝义等多位老师争先恐后地分别提出了:隶书书写有没有笔顺呢?为什么隶书笔画之间是笔笔相断呢?怎样理解书法的骨肉筋皮的说法?书法作品为什么放在桌面上好看挂在墙上却难看毛病多呢?如何理解书法中的提按和起行收等诸多问题,杨老师都能从容不迫轻车熟路高屋建瓴地予以回答,让学员们心服口服,面对书法天花板级别的杨老师,无人不对他刮目相看,佩服地五体投地。学员们像连珠炮似地不断提问,杨老师则如竹筒倒豆子滚瓜烂熟式的予以回答,课堂师徒共同探究气氛浓厚,真是精彩绝伦,让大家多次拍手叫绝和赞叹不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杨老师授课的精彩视频集萃。</p> <p class="ql-block">学员们认真地聆听杨老师授课并和杨老师进行面对面地亲切交流。</p> <p class="ql-block">总之,杨老师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诲人不倦百问不厌的耐心授课,为学员们提供了一场无比丰盛的书法艺术盛宴。他不仅传授了一些书法课堂中难以学到的书写经验和学书技巧,又普及了一些书法常识和道德修养的知识,让学员们受益匪浅,深感意犹未尽。我们真诚地期待杨召老师再次光临授课并悉心指导!</p> <p class="ql-block">图像编辑:刘春玲、王科委、许亚哲</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车晓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