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祖宗的止颤秘方,专调手抖头颤,特发性震颤患者赶紧收藏!</p><p class="ql-block">很多来门诊看病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们,都有一些误区,认为“震颤就是年纪大了,或者是气血不足,补补就好了!”然而,除了气血亏虚外,肝风内动也是导致特发性震颤的重要原因。肝藏血,主疏泄,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则易生风,风动则摇,导致肢体震颤。</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样说呢?给大家讲一个案例。男性患者,王先生(化名),62岁,手抖伴头抖5年,近年来震颤加重,尤其紧张、劳累时明显。近期他总感觉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舌红少苔,脉弦细,双手震颤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前来就诊。患者精神状态尚可,但双手震颤不止,书写困难,倒水时容易洒出。综合判断,患者属于中医“颤证”范畴,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看到这不少朋友可能会疑惑,患者明明年纪大了,应该补气血,咋还阴虚生风呢?</p><p class="ql-block">其实呀,中医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精血渐衰,肝肾阴液不足,阴不制阳,则肝阳上亢,化风内动。在中医理论中,肝风内动,会扰乱经络,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进而导致肢体震颤。此外,患者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也容易耗伤肝阴,加重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服用一些补气血的药物,也可能无法完全控制震颤,反而还会因为滋腻碍胃,影响脾胃运化。</p><p class="ql-block">于是,田卫东医生开方:生地、熟地、枸杞子、菊花、钩藤、白芍、天麻、全蝎、僵蚕、珍珠母、生龙牡、炙甘草等。并且叮嘱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方中的生地、熟地、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菊花、钩藤平肝熄风,缓解患者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的症状;白芍柔肝养血,天麻、全蝎、僵蚕息风止痉,珍珠母、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减轻患者震颤症状;患者坚持服药一段时间后,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等好转明显,手抖头颤减轻,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