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一日游

愈远

<p class="ql-block">今天开启拉萨一日游,一早来到八廓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经幡杆、白色香火炉,还有磕长头的藏民。</p> <p class="ql-block">又看见一位晒得黝黑的藏民在一步一倾地磕长头,我在后面小心翼翼地走着。</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同一时段以不同的步态在丈量着拉萨的街道,信徒是源于他那炽热的宗教信仰,而游客则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感动与震惊。</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门前,全是磕长头的人,难怪网上说外地人来拉萨都是想看布达拉宫,西藏人来拉萨则是为了拜大昭寺!</p><p class="ql-block">烧香拜佛的藏民进大昭寺不用买票,游客要买85元门票(无优惠票),旅行社没有安排入内参观,我个人离团自行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为节省时间我从磕头人的前方穿过去寻找大昭寺的入口,一边弯着腰走一边小声道歉,内心很是担心冒犯了他们的宗教规矩,没想到他们竟回我“扎西德勒”!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佝偻着身体的老人也来朝拜了。</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于拉萨市老城区中心,是拉萨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院。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 </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昭寺,壁画满墙十分精美,而且用的颜料是矿物质,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供奉在佛前的酥油灯</p> <p class="ql-block">灵塔上镶满了珠宝和黄金</p> <p class="ql-block">观世音</p> <p class="ql-block">无量寿佛</p> <p class="ql-block">双身佛</p> <p class="ql-block">至尊米拉热巴</p> <p class="ql-block">寺庙内最著名的是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是文成公主从唐朝带来的。(我并没找到,这张是网上下载的)</p> <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殿,门口上方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p> <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一共有五位妻妾,即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另外还有三位吐蕃贵族女性为妾。文成公主16岁入藏,7年后就守寡,终身未再婚也无儿女,她虽个人不幸,但却为吐蕃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直受到藏族人民很高的评价与极大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出口处的转经筒长廊。</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是长庆三年(823年)唐朝和吐蕃为纪念长庆元年(821年)双方会盟成功而立的纪念碑。用汉藏两种文字镌刻的碑文,见证了历史上汉藏友好的民族关系,文中有“唐蕃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这样的文字,说明两民族已是亲戚一家了。但还不是直系血亲哟,直到元朝中央政府才正式统一西藏,纳入宣政院管辖,西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正统血亲。</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坐车来到药王山,遥看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人民币上布达拉宫图案的拍摄处。</p> <p class="ql-block">去往布达拉宫。布宫位置很高,在拉萨街头到处都可见到它。</p> <p class="ql-block">感觉有一点长安街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的红山上。始建于公元631年,是由吐蕃第三十三代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的,后其因天灾人祸而遭到严重破坏,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政权重建布达拉宫,往后不断扩建逐渐形成现今之规模。</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依山而筑,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并融入了汉族的金顶梁架等特点,宫宇叠砌,院落重叠,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形成了多空间层次、富有节奏的美感。同时使人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高耸向上的感觉。它完全不同于北京故宫那种讲究中轴对称、整齐划一和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层为主、辅以高台衬托的</span>建筑风格,倒是和西方的城堡建筑有些类似,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来到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圣城拉萨来游历,旅程又添七千里,到过世界最高城,不负年华七十一!</p> <p class="ql-block">走近布宫。</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围墙</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门票100元(5月1日一10月30日200元)租讲解员耳机30元</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分为白宫红宫及雪城三个区域,白宫是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红宫主要是宗教活动场所,里面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殿。</span>红白两色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特征。</p><p class="ql-block">雪城是山脚下正面的大片建筑群,原是旧西藏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设立的集行政、司法、税收等职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以及僧俗贵族、官员的宅院及工匠、农奴的住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已拆掉了不少,改为绿化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雪城的一些展览室</p> <p class="ql-block">准备开始爬坡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沿着那之字形的步梯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布达拉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达117米,</span>共有1080级台阶,我们大约需要攀爬600多个台阶才能到达正殿。</p> <p class="ql-block">这种白色的外墙有人说是甜的,其白色涂料是用天然的白泥掺上水和牛奶、蜂蜜、酥油做成的。我想古代人将当时十分宝贵的食品掺入涂料,纯粹是一种追求奢华的心理和精神寄托吧? 人们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贡献给神,但这与涂料的科学配方应毫无关系。看过央视一个关于修缮布宫的影片,现在还允许一些老百姓排队将自己带来的牛奶、奶粉倒入泥水搅拌机里,但严格控制人数和牛奶数量。当然建筑施工队是不再有这项开销预算了。</p> <p class="ql-block">所有窗框涂成黑色,窗帘挂在窗外随风飘荡,遮阳作用其次,装饰作用为主吧</p> <p class="ql-block">白宫墙面的下部均不是住人的房间,而是充当地基的功能。墙上有一个一个的小孔不是窗子,而是通气孔,里面有人走的通道便于检修。真是一个千秋万代的工程啊!</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房子里面拍到的一透气孔。</p> <p class="ql-block">红宫的外墙是用白玛草建成的。这既可减轻高楼的重量,又使房间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和防潮功能。</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白玛草砌成的墙垛,将白玛草<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捆捆的摞成墙体,用</span>红色矿物质染料加上藏红花及藏草药熬成浆,涂抹在白玛草上,既作一种装饰颜色又可防潮防蛀,工艺非常讲究。</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领我们走的是2号游览线。</p> <p class="ql-block">经过无字碑,这是为纪念布达拉宫落成而修。</p> <p class="ql-block">到达顶端的道路据说有将近一公里长。</p> <p class="ql-block">还好坡度还比较缓,古代达官贵人都是骑马上去的,现在游客通通只能步行。其实后山是有一条汽车道的,专门用来运送物资。重要领导人物也是可坐车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红墙万仞圣路长,日照布宫显佛光,藏传建筑巅峰作,纵有高反也要上。</p> <p class="ql-block">白宫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措钦夏”(东大殿)面积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撑,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历代达赖喇嘛在此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在五世达赖宝座的上方,悬挂着同治皇帝御赐“振锡绥疆”匾额。我们参观了东大殿,但室内一律不允许拍照。</p> <p class="ql-block">“德央夏”,白宫正门前面的大平台,面积有1500多平方米。这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每逢喜庆节日布宫总要在此举行跳神和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上台阶就进入白宫了。</p> <p class="ql-block">红宫建于1690年,是在白宫上方增加的建筑。红宫我们参观了西大殿还有各代达赖喇嘛的灵塔。</p><p class="ql-block">十多位喇嘛的灵塔数五世达赖的最为壮观。红宫中最大的殿堂是西大殿,走进去看见殿内正中上方高悬着乾隆所赐“涌莲初地”匾额,还有康熙皇帝所赐的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大殿的一面墙上绘有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觐见顺治皇帝的壁画。这幅壁画曾入选历史教材。</span></p> <p class="ql-block">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布宫里没有灵塔,他23岁那年死在了外地,但有他住过的寝宫。他说“白天坐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夜晚游荡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p> <p class="ql-block">他还有一首情诗《见与不见》:</p><p class="ql-block">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p><p class="ql-block">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p><p class="ql-block">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p><p class="ql-block">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p><p class="ql-block">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p> <p class="ql-block">从山顶观看后山下面的人工湖。</p> <p class="ql-block">偶然拍到的光晕。</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5点多才坐飞机离开拉萨,在拉萨休息了一天。中午去万达广场吃了个午餐。</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偶有军车驶过,内地很少见到的。</p> <p class="ql-block">世界海拔第一城,拉萨声名久已闻,</p><p class="ql-block">今日到此了心愿,晴空万里佑祥云。</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展神韵,大昭寺前转金轮。</p><p class="ql-block">洁白哈达传情意,青稞美酒品余生。</p><p class="ql-block">再见拉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