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奶粉厂

阿苏(美篇号77182690)

<p class="ql-block">贡唐仓</p> <p class="ql-block">  1955年,红原地区的藏民养有很多牦牛,牦牛多为半野生放养,夏季6一10月,盛产牦牛奶,牦牛奶虽产量不高,但奶质优良,藏民只能把牛奶做成酥油。夏河县拉卜楞寺的活佛贡唐仓,为了提高当地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利用在北京开政协会的机会,向国家政协提出想在红原县建一个奶粉厂,希望能为其推荐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国家政协把此事交给上海市政协办理,不久后,上海市政协通过调研后,向贡唐仓推荐了从事多年乳制品生产和有建厂经验的技术人员王采钦,他于1957年来到红原,贡唐仓委托其援建奶粉厂,给的月薪是360元,在当时是相当高了,是大学二级教授二倍的收入。厂址在离红原县城约20公里的阿木柯河,取名为贡唐仓和平奶粉厂。</p><p class="ql-block"> 1957年,贡唐仓投资了20万大洋,奶粉厂建成,正在调试阶段,贡唐仓的管家大都跑往印度,1958年5月至1979年4月,贡唐仓活佛含冤入狱长达21年之久。平反昭雪后,他于1979年8月,任甘肃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从1981年12月起历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委员会常委;1980年2月起任甘肃省佛协副会长;1981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87年3月起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2000年3月1日在甘肃夏河县拉卜楞寺圆寂,享年75岁。</p><p class="ql-block"> 贡唐仓入狱后,奶粉厂由政府接管,改名为红原奶粉厂,王采钦仍为红原奶粉厂的技术员,工资也由360元降了175元。</p><p class="ql-block"> 1965年,红原奶粉厂搬迁到红原县城现在的厂址。王采钦一直干到1969年,66岁时,才从红原奶粉厂办理退休手续,回到上海。王采钦为支援红原藏族地区的乳品事业作出了贡献,也因此成为红原县第一届和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次被红原县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