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与重生——写在防灾减灾日

踏雪寻梅(美)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钱玉珍</span></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在时光的长河中,5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它们如沉痛的伤疤,却又似希望的火种,镌刻着灾难的无情,更铭记着人类的坚韧与不屈。如同一座醒目的灯塔,引领着我们走向防灾减灾的光明之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8年5月12日,我正在浙江大学学习,这天,我们到普陀山去游学。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观音道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山开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普陀山四面环海,被誉为“第一人间清静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晨光初露时,乘舟去普陀山。登岸后,但见山石嶙峋,树木葱郁。山路蜿蜒向上,石阶被香客的鞋底磨得光滑,照例显出黑亮的光。沿途小贩林立,叫卖香烛、佛珠、开光之物,声调忽高忽低,与树上蝉鸣混在一处,竟分不清哪个更聒噪些。</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着人流向山顶蠕动。前头一位老妪,三步一拜,额头已见青紫,却仍神色肃穆。她身后跟着两个中年妇人,捧着香烛,脸上油汗交流,却也不擦,只口中念念有词。细听之,无非是"菩萨保佑"、"阖家平安"之类。我不由发出感叹:“对佛菩萨是多么虔诚啊,愿老人家事事如愿。”同情、怜悯心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山顶寺庙金碧辉煌,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们挤在殿前,将手中香烛举过头顶,拜了又拜。浓烟滚滚,熏得人眼泪直流,他们以为这是佛菩萨显灵,拜得愈发虔诚了。一个胖大和尚站在一旁,眼皮低垂,手中佛珠转个不停,对眼前景象似是司空见惯。我转到后山,游人渐稀。石壁上刻着"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漆色已褪,倒显出几分古朴。远处海天一色,偶有鸥鸟掠过,发出凄厉的鸣叫。</p><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下起小雨,众人四处躲雨。唯见那老妪仍跪在雨中,一步一叩首,雨水顺着她的白发流下,在石阶上溅起小小的水花。她的身影在雨幕中渐渐模糊,终于与山色融为一体。普陀的菩萨究竟能否听见这许多祈愿,我不得而知。只见那香火依旧旺盛,而山下的海水,依旧浑黄。晨雾还未散尽,潮声裹着檀香漫过百步沙。我踩着湿润的石阶往上走,青苔在晨光里泛着绒绒的绿,远处法雨寺的飞檐若隐若现,檐角铜铃叮咚,似在轻叩人间的晨钟。</p><p class="ql-block"> 到了下午,突然传来了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人们相互转告。顿时仿佛看到大地颤抖,山河变色。房屋在瞬间坍塌,生命如风中残烛般脆弱,原本宁静祥和的家园,转瞬间沦为一片废墟。我们无心再赏风景。海风突然变得刺骨,佛顶山的钟声依旧规律地响起,却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那些关于平安的祈愿,此刻在耳畔碎成锋利的玻璃。先前觉得灵动的浪花,翻涌成震后废墟里浑浊的泥水;晨雾缭绕的山峦,化作笼罩在震区上空的阴云。香烛的火星明灭不定,有人合十默念“南无阿弥陀佛”,石阶上的青苔不再可爱,倒像大地结痂的伤痕。 </p><p class="ql-block"> 我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山下挪着,云垂得很低,压着海平线。潮声里似乎夹杂着呜咽,檀香混着咸涩的风,在胸口凝成沉重的叹息。原来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人间苦难投下的阴影,再悠远的钟声,也唤不醒那些沉睡在瓦砾下的生命。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历来是信众祈求平安、消灾解难的重要圣地。在灾难面前,佛教界的慈悲救助和心灵慰藉,为许多人带来了精神支持,我们身处此地。和许多人一样,为灾区受灾群众祈祷和牵挂。</p> <p class="ql-block">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城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爱心如潮水般汇聚。那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似勇敢的海燕,在暴风雨中穿梭。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危,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生命的迹象;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拯救着每一个受伤的灵魂;志愿者们奔走忙碌,为受灾群众送去生活的物资和心灵的慰藉。 </p> <p class="ql-block">  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是对逝去生命的深深缅怀。我们在心中为那些在灾难中离去的人们默哀,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亲人与朋友的记忆深处。同时,防灾减灾日也是对重生的礼赞。在废墟之上,新的家园如破土的春笋,逐渐拔地而起。曾经破碎的梦想,再次扬帆起航。受灾群众带着伤痛,却又怀揣着希望,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那一片片崭新的房屋,那一条条宽敞的道路,无不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在防灾减灾日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是爱与奉献交织而成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的角落。我们学会了敬畏自然,明白了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应保持谦逊与谨慎。我们更懂得了团结的力量,当所有人的心紧紧相连,便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抵御一切灾难的侵袭。</p><p class="ql-block"> 在这防灾减灾宣传周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将安全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让应急的意识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危险突然降临,我们能够冷静应对,运用所学的应急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和他人赢得生的希望。用行动诠释“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深刻内涵,为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因为,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安全的守护者,才能真正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灾减灾防线,让生命在安全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p> <p class="ql-block">  5月12日,恰逢“护士节”,当减灾日的钟声与护士节的康乃馨相遇,日历上重叠的日期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卷。那些在灾难现场与时间赛跑的白衣身影,始终是减灾事业中最温暖的守护者。地震废墟下,护士们跪坐在碎石瓦砾间,用止血带为伤员固定骨折的肢体,生理盐水混着汗水滴落在开裂的地面;洪水围困的村庄里,她们背着医疗箱蹚过齐腰深的积水,把退烧药送到高烧的孩童手中;台风过境的街道上,她们裹着浸透雨水的防护服,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为伤者清创缝合。每一次警报拉响的瞬间,她们便化身成无畏的战士,用专业的技术抚平伤痛,用温柔的话语驱散恐惧,在减灾的战场上,书写着属于白衣天使的壮丽诗篇。愿白衣天使在护理他人的同时,亦能被岁月温柔以待,愿疲惫时总有港湾可栖,愿笑容永远明媚灿烂,平安顺遂常伴左右,继续绽放如夏花般绚烂的生命光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钱玉珍,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泗水县洙泗文化、历史研究会会员,乡村儒学讲堂讲师。爱好写作。撰写的《我的母亲王在英》、《最可爱的人》,山东快书《孝敬》,歌曲《抱抱妈妈》等作品,曾被《济宁日报》《泗水大众》《老干部家园》《泗水文艺》《泗水政协》《学习强国》等报刊媒体采用。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被选拔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