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溶”应对,县域协同救治机制持续发力——回郭镇卫生院一天2例溶栓为生命护航

回郭镇卫生院

<p class="ql-block">  5月12日,巩义市总医院回郭镇卫生院在同一天,先后成功抢救了1名急性心肌梗死和1名急性脑卒中病人,为患者赢得生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胸痛溶栓:时间就是生命</b></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50,李某,男,46岁,因“剧烈胸痛20分钟”到回郭镇卫生院就诊,急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正在积极救治过程中患者出现昏迷并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急性心梗溶栓治疗。</p> <p class="ql-block">  “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和“死神”赛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抢救室悄然打响。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远程指导,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溶栓筛查。</p> <p class="ql-block">  短短30分钟,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抽血检验、安抚家属、讲解病情、告知治疗方案及风险、实施溶栓等一系列救治工作,全程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用药后,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溶栓成功。随后,患者被安全转往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救治,目前该患者情况稳定。</p> <p class="ql-block">  溶栓后复查心电图</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上下联动,无缝衔接,远程指导,高效协同救治。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挽救了心肌、拯救生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脑卒中溶栓:时间就是大脑</b></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4:29,回郭镇卫生院卒中诊室又接诊了一位69岁的急性脑卒中女性患者。内科主任刘幸利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 <p class="ql-block">  医护团队迅速响应,立即启动卒中救治流程,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李会晓院长远程指导,全面评估后实施溶栓。</p> <p class="ql-block">  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肢体力量恢复。转送至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救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高效救治背后的“硬实力”</b></p> <p class="ql-block">  随着医共体建设及基层胸痛/卒中救治单元的创建,总医院通过定期培训、远程会诊系统及标准化流程输出,使基层卫生院具备了“快速识别、精准评估、规范溶栓”的核心能力,双向转诊机制确保患者院前急救与院内高级治疗无缝衔接。</p> <p class="ql-block">  连续的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溶栓的成功救治案例,是回郭镇卫生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一次次成果展示。回郭镇卫生院通过持续优化救治流程、重视理论学习、强化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我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急诊急救模式持续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成立</span>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胸痛/卒中救治单元,并与上级医院和周边卫生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胸痛/卒中患者建造了一条通往生命之门的“高速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