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宫枇杷其实早已经在水果市场名声大噪 ,成都人文户外活动也几乎每年都要按排一次,采摘之徒。可能是时间上的冲突 ,自己还一次都没去过,这对一老徒友来讲有点说不过去。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也是初夏之时,时间正合适。晨起时天气还有点微凉,市区内早起的人大多是环卫工人和户外人的身影 ,清扫街道的声音和鸟鸣交织着唤醒了沉睡的城市,阳光下的蓝天白云,也有户外人极冲冲赶往上车点的身影,到达文化宫上车点时,大巴车已经在等候着徒友们的到来,各车的义务领队忙碌的招呼声,喧闹声击穿了将原本寂静的街道,清点齐人数后各车按时出发,历时一小时二十分钟路续到达了仁寿县文宫镇张家咀,也称西南第一村的停车场。下车后的徒友一眼就被这里六千多亩,高低错落的枇杷园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果园,累累的金黄色的枇杷压满枝头,金黄色中透着绿意。长短线徒友开始分线活动,长线徒友穿越果园区徒友至文宫镇自由市场,再沿公路返回张家咀停车场。预计约十公里路。短线徒友直接可在此享受果园采摘的乐趣,也可以赶公交车,或其它交通工具前往文宫镇。</p> <p class="ql-block"> 文宫镇,因古有文宫庵而得名,地处二峨山南麓,地貌多为浅丘陵地,这片被阳光亲吻过的沃土上,孕育着一颗颗金黄璀璨、汁多味美的枇杷果实,它们如同镶嵌在绿叶间的璀璨明珠,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与芬芳。文宫枇杷的种植历史已有百年,境内此区域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宜种植枇杷,改革开放以来,90年代初开始在四川省科研院所专家指导下,对文宫枇杷进行规模商品开发,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国内最优良的大五星、美张77—1,大元种、解放种、美二五等优良品种,其生长快、投产早、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2009年0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文宫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p><p class="ql-block">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文宫枇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 <p class="ql-block"> 长线徒友枇杷果园中的小路一路前行,低垂枇杷挂满枝头,似乎用这样的形态欢迎着我们,枇杷树高低错落,叶片深绿,果实饱满,散发着自然的芬芳。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果香,让人不禁驻足欣赏这丰收的景象。小路蜿蜒曲折 ,时而遇见的小坡,小坎,小沟难不住常年行走的徒友,不时的狭窄路虽有点影响行走的速度,但徒友确能慢下来感受山野果园中玉米地 ,油菜花尽,菜子结夹的芳菲。阴沉的天气还较凉爽 ,浅丘的地貌都为徒友带来了良好的体验,徒步难度不大,果园中夹杂的其它农作物,也增添了别样的情趣,茂密的植被环绕四周,偶尔传来鸟儿的鸣叫声,不一会徒友们就翻越上丘陵地的坡顶 ,转入村级水泥公路,一路前行约八公里路到达文宫镇,走过这片宁静的自然天地,大自然赋能的体验,也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寻生活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午11时,长线徒友陆续踏入文宫镇的枇杷自由市场,满眼都是的金黄果实,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采摘后的枇杷被送往市场,热闹非凡。红色塑料篮子装满了新鲜的黄色水果,徒友们和其他游客一起挑选心仪的果实, 价格不等,以枇杷的大小伦价,看到有的枇杷大过鸡蛋,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交易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网购似乎成了主流,快递公司门前枇杷装箱忙个不停,市场上来此果商,游客,徒友们的喧嚣声此起彼伏,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里不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人情味浓厚的生活画卷,也是乡间的烟火气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采购完枇杷的徒友带着满足或座车,或继续沿着公路徒步返回停车场,笔者继续徒步返停车场时看了一手机记录刚刚好是12公里,到也不累距转场还早,放好购买的枇杷,又去村中果园溜达一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午1点转场到了双流县黄龙溪古镇,车停在此的西门停车场,下车后烈日当空,气温也高了许多 ,自西门步入了这座来过N此古镇,最早还是80年代时当时的黄龙溪古镇还没有改造过,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典型的四川穿逗式的民居,沿街的门板房,也无溪水流转,一切都显得古朴。</span>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有保存完好的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镇内尚存有传统建筑,其中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就已经在黄龙溪镇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黄龙溪镇曾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周慎靓王五年,末代蜀王在此作最后的决战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屯兵于此,以备南征。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此后,黄龙溪日渐繁荣,水陆交通繁忙,至宋代已发展成为以大宗茶叶交易为主的镇市。 唐宋时期,黄龙溪镇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锦江,鹿溪河环绕,水运的便利使得古镇繁盛,也因锦江河水的衰弱而落寂。1992年黄龙溪古镇走上以旅游开发改造的历程,才有了今日全域全新改造,又保留古镇底蕴的规模,在西寨门西新建的龙腾广场,四周龙柱,榕树环绕,中间的龙鼎,龙口喷出的水柱直落鼎口,然后跌落鼎下园坛。东建龙颈飞瀑,水流引入古镇,叠落而下,使得千年的古镇灵动了起来,又焕发出博博生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小镇以其传统建筑闻名遐迩,木制牌坊门楼悬挂着红灯笼,飞檐翘角的设计尽显古韵,穿梭于古街巷间,你能感受着千百年前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span></p> <p class="ql-block"> 飞瀑叠落的水花,清澈的流水,沿着古镇中的溪沟流畅,溪水清澈见底,凉亭和石桥倒映其中,宛若一幅天然画卷。不少游客在溪边嬉戏,孩子们欢笑声回荡在古镇之间。夏日的清凉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人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如织的游人,沿着俩侧石板街道慢步,溪沟中拿着各种各样的水枪,槊料盆的大 ,小朋友或玩着打水仗,或尽情的相互泼水,清凉的水花,浓密的树阴,遮挡了烈日炎炎 ,将古镇妙变成了欢乐的水上世界。黄龙溪镇每到夏季也已此龙颈飞瀑,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来此溜娃,耍水,避暑。</p> <p class="ql-block"> 镇江寺位于黄龙溪古镇黄龙正街最北端(东街头河边码头),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宗教建筑。该寺原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兴建的镇江王爷庙,供奉的湖南杨泗将军,道教尊号为“九水天灵大元帅紫云统法真君水国镇龙安渊王灵源通济天尊”,他本是源于湖南的民间道教水神,最初作为华阳县黄龙溪古镇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反映了当时船帮的水神信仰。不知为何每次来此,寺庙都在维修,寺庙大门一侧的古蓉树,(黄葛树)也是一奇观,它是树于辣椒共生,不过细看时 ,没看到辣椒,也不知道是不是季节不对。</span></p> <p class="ql-block"> 潮音寺门前的龙神菩萨,看着是不是有点滑几,三眼的人头,右手握着龙头,左手拿着法器,身佩龙袍。一看就是民间雕塑作品,但也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东寨门座落于锦江与鹿溪交汇处的千年水码头之 上,也曾经是成都南下水路的重要枢纽,呈现过“百货山积”“帆桅如林”的繁华景象。它不仅是古镇的军事防御设施,也见证了黄龙溪作为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的过往。也是黄龙溪镇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东寨门为三层城楼建筑,飞檐翘拱,无延伸城墙,正面匾额题“东寨门”,背面为“黄龙溪”。现更名为“孔明楼”,内部设有诸葛亮塑像及相关设施。</p> <p class="ql-block"> 黄龙溪镇最早的寺庙是古龙寺,建于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古龙寺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其中又以入门上方的古戏台,也是古华阳县各寺之首,是黄龙溪古镇九个古戏台尽存之一, 古龙寺现有的主要建筑还大雄宝殿、观音堂和弥陀殿都是常见的古建筑,也就多说了。古龙寺最为独特的地方 ,寺内还遗存着“三县衙门”,这在四川乃致中国寺庙中都是罕见的。佛教道场与政府衙门共处一寺,也不知道是啥原因。历史上,黄龙溪属华阳县、彭山县、仁寿县的“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遂设三县衙门(类似如今的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三县衙门始建于清代,初为总爷衙门,民国时期改为三县衙门。衙门大门两旁有副对联:“黄龙穿山伸出龙爪抱鸡翅,白马临江勒转马头望虎岩”,联上的六个地名——黄龙、龙爪、鸡翅、白马、马头、虎岩,巧妙地包含了三县衙门的管辖范围。衙门里有一个脚印,据说就是古代华阳、仁寿两县的交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再次来到古镇,古镇也增加许多新玩法 ,大摆锤,黄龙洞探密 ,冰雪世界,碰碰车,等等现代游乐活动,当然了美食也不少,不想80年代那样只有油炸猫猫鱼,酥豌豆,现在似乎“一根面”代表了黄龙溪镇的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天的徒步,文宫的批把,古镇的修闲,都是户外活动的心源,满是收获与感动。这片土地用它独特的魅力,向我们展示了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无论是果园的生机、古镇的历史,还是人们的热情,都将成为我记忆中永恒的风景。自然世界里充满力量,万事面前都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在精神救赎的道路上,不仅找到了治愈心情的良方,也收获到对山川炙热眷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