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广东行 赶墟江门

LHT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我们与吴大哥两家从中山赴江门赶墟。</p><p class="ql-block">江门亦称四邑、五邑,因西江与蓬江会合处的烟墩山和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得名为"江门"。十七世纪初,因商贸兴盛渐而形成墟集,称江门墟。1904年,这里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进入江门。解放后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83年,江门市再次确定为省辖市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市政府驻蓬江区。</p><p class="ql-block">中山与江门相邻。中山西环高速开通不久,我们又起个大早。路近车少,45分钟便抵达江门的三十三墟。</p><p class="ql-block">在老街上的水埠头,沿斜坡到墟顶有三十三级青石板梯,“三十三墟”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其历史可上溯至元末明初,已有600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老街周边,骑楼、老街、洋房、灯笼,古筝,汉服……旧风情与新时尚融汇交集,发散着老江门的古韵风情。</p><p class="ql-block">2021年,电视剧《狂飙》剧组开拍,选取了三十三墟街作为主要的外景地,不成想到了2023年年初电视剧在全国热播,竟一下子带火了这里的旅游。</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狂飙》是一部扫黑除恶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剧中讲述了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黑恶势力长达二十年生死较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剧组从2021年11月在江门开拍,2023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迅速走红,收获好评一片。收视率达到3.059。当年《狂飙》还获得《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年度优秀电视剧"和"年度融合传播大剧"荣誉奖项。</p><p class="ql-block">在艺术领域取得专业成就的同时,这部电视剧还意外地带火了江门的全方位旅游。由此让我联想到4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因一部电影《少林寺》带动登封、郑州旅游的那段历史,其盛况堪可与之相比。</p><p class="ql-block">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p> <p class="ql-block">随着《狂飙》的热播,江门的旅游业也迎来了高光时刻。尽管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扫黑除恶,而剧中的高启强和那位大嫂也不是剧中的正面人物,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剧中明星的非理性追捧。他们的剧照、海报铺天盖地,无处不在。其它一些和电视剧并无直接关系的商家,也都挖窟窿打洞般千方百计地来蹭热度,和这部电视剧搭上关系。</p><p class="ql-block">穿行在三十三墟的街头,处处都是《狂飙》的印痕。在剧中饰演男、女主角的演员张颂文、大嫂高叶成了众多商家的争相追捧的明星。许多店铺把剧中的剧照拿出来作为自己的招牌,剧中演员所吃的“猪脚面”也大放异彩。"徐记面馆""强生集团"扇子门等成为游客们必到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一部电视剧,让人们记住了跌宕起伏的故事,也记住了剧中的“强哥”张颂文、“大嫂”高叶,剧中高启强爱吃的猪脚面如今成为老街最火的美食。</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在这里凑了个热闹,在老街上选了一家猪脚面午餐。以北方人的口味,没吃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挡不住蜂拥而至的游客们的热情。中午饭点时,餐馆里人头攒动,迎接不暇,这大概是张译、张颂文、高叶这些大明星们未曾想到的。但不管电视剧题材如何,不管他们是正面形象还是反派角色,能够以一剧之力拉动当地的旅游经济,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p><p class="ql-block">剧中取景地的曝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这种影视作品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传播,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狂飙》的核心场景集中在三十三墟街、长堤风貌街等地标。江门侨乡的骑楼文化与市井烟火演绎出惊心动魄的剧情故事。</p><p class="ql-block">作为剧中的旧厂街,这片古街艺术地记录下高启强发迹的全过程,由33级青石板台阶链接起的古老街巷至今仍保留着600年的明代遗风,小灵通店铺、街角鱼档等拍摄取景点吸引着人们前往拍照打卡。加上尚在春节期间,节日的喜庆气氛迎接着天南海北的游客们。</p><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当天,正好当地电视台的记者在此采访。他们把机器架在三十三墟的街口,去拍摄蜂拥而至、熙熙攘攘的游客,采访那些为游客服务的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骑楼群是江门旅游的重要特色之一。100多栋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骑楼多数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大同而小异。中国南方传统的灰塑、渔樵耕读混搭着西洋的巴洛克山墙、罗马柱、南洋的彩色玻璃窗,颇具民国之风。其中的典型建筑如"恒益隆商号",下层西洋、中层南洋、顶层广府。有人戏称为“三明治结构”,有人将江门的骑楼群称之为“立体的编年体”。</p> <p class="ql-block">沿着33级青石板台阶走上墟顶,可看到墟顶历史街区的介绍。作为江门地理与文化原点,江门籍最大的文化名人、明代大儒陈白沙曾以诗句"二五八日江门墟,既买锄头又买书"描述当年的市井风情。在不太宽阔的街区两旁,还有许多老式的单体建筑,向我们无声地诉说着江门墟的沧桑历史。</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江门堂始建于于民国9年(1920年),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打大门、西方宗教进入江门的历史遗存。初时楼高两层,原为"哥特"式建筑。2000年,在城市改造中原教堂拆除,于象溪路与常安路交界处改建为一幢10层新教堂。</p> <p class="ql-block">距老街不远,有一处中山公园。是我国专为纪念孙中山而修建得最早的公园之一。</p><p class="ql-block">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时任新会县县长(当时江门为新会所辖)鉴于孙中山早期曾在江门从事革命活动,在当地又有不少追随者,于是倡议在江门兴建孙中山纪念公园,得到社会民众的拥护。</p><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是中山公园的第二期工程,所需资金由江门商会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募捐而来。中山纪念堂长38米,宽25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内设600个座位,是公园内最大、最漂亮的建筑物。也是中国第一座、迄今为止今尚存最久的中山纪念堂。如今纪念堂内陈列着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遗迹,也有关于江门历史文化的展览。</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中山公园又多次修缮,增建了青少年宫、林荫广场、健身广场、露天舞台等,成为市民在此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在蓬江河畔北岸,有一段长达1.5公里的沿河长堤,曾见证了这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记录着江门从一个墟镇发展成为省辖市的变迁历史。</p><p class="ql-block">这段街区,是江门城区的发源地,是江门近代城市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是"老江门""老华侨"的记忆所在、乡愁所系。</p><p class="ql-block">这条街上的建筑,带有上世纪初很强的民国印记,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它不仅是江门的商业老区,更是娱乐和物流的繁华中心。得舟楫之利,当年商业活动、娱乐活动、物流往来十分活跃,得有"小广州"之称。</p><p class="ql-block">如今经过城市的更新改造,这里已开发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集购物、消费、娱乐、观景、休闲于一身,并有免费的公交摆渡车往来其间,是许多"老江门人"和外来游客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侨都"、“第一侨乡”是江门的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在江门的五邑华侨广场,建有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亦称“侨博馆”。馆内收藏华侨实物4万多件(套),包括五邑银信(侨批)、华侨护照、船票等馆藏精品。这些珍贵文物,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五邑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和丰富深厚的五邑华侨文化。</p><p class="ql-block">展馆固定陈列着"根在侨乡"江门华侨华人历史展,以丰富的史料,生动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华侨华人历史。</p> <p class="ql-block">早在唐宋时期,江门地区就开始向海外移民,目的地从最初的东南亚逐步扩展到欧洲、美洲等国。19世纪中叶,随着美洲淘金热和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大量江门人前往美国、墨西哥地区谋生 ,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此赢得了各国的尊重和赞扬,“江门华工”是一支重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纪念首条横贯美国东西部的铁路﹣﹣太平洋铁路建成150周年的"金钉节"在美国的犹他州盐湖城举行。当地政府特为我国的江门市颁发《犹他州议会表彰江门市状书》,以表彰中国江门市早期铁路工人在建设太平洋铁路中所作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博物馆的展线,走进博物馆的每一个展厅,触摸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坚韧、爱国、奉献,江门华人华侨在中国历史乃至全球华人发展史上作出独特贡献,为中华民族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侨博馆以大量的实物、图片和多媒体技术,形象展示了华侨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与成就。从早期的下南洋逃难谋生到后来参与世界各地的商贸活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不仅推动了所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也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p><p class="ql-block">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远离祖国的异国他乡,这些华人华侨时刻不忘爱祖国,爱家乡,并将美好的愿望付之于行动。把华文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始终,同时也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得以广泛传播。</p> <p class="ql-block">江门的华侨华人究竟有多少?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一说有420多万,一说有530万人,相当甚至高于江门本地人口,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这些华侨华人虽身居海外,但却心系祖国,从鸦片战争后的救亡图存、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到新中国和平时期,他们都积极报效祖国,反哺家乡,投身于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表现出强烈的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如今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和古镇赤坎,已成为中国侨乡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江门华侨爱国爱家的重要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江门人文荟萃,星光灿烂,是著名的"影视明星之乡",涌现出众多的演艺明星。其中有"中国电影之父"黎民伟、电影皇后胡蝶、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粵剧大师红线女以及影坛巨星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甄子丹等。</p><p class="ql-block">在江门的海外华侨中,还诞生了许多著名的侨界领袖和各界名人,如致公党领袖司徒美堂、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一代文化大师梁启超等。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领域,为自己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和再度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江门五邑尊师重教,文脉传承,大师频出,也是著名的院士之乡。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面积、千分之三的人口,孕育出3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在全国同类型城市中尚不多见。如今专为他们修建的“院士路”也成为江门一景。</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第一条以两院院士为主题的城市主道路,位于繁华的五邑华侨广场地带。道路两旁分列着这些五邑籍院士的铜像,基座铭牌上刻有院士简介、手印及其专业领域的标志性符号。 其中包括著名文化大师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们都是江门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2004年,江门市委、市政府举行聘任科技顾问暨"院士路"命名仪式,包括梁思礼在内的21位"两院"院士被聘为市政府科技顾问,成为江门市政府首批受聘的"科技智囊团"。它不仅为城市增加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景观道路,更体现了当地政府求贤若渴、尊重知识、热爱人才的真诚愿望。</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五邑江门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而从我们平日对江门的认识,有大江门和小江门之感。从广义的大江门而言,是指江门市域所辖蓬江、江海、新会3个区和台山、开平、鹤山、恩平4个县级市的统称;而狭义的小江门则特指江门市政府所在地蓬江区。但无论是大江门还是小江门,而今时逢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新时代,又赶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江门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9+2的城市圈层。</p><p class="ql-block">特殊的历史机遇,使得江门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古老的江门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风采。而在人才方面,不管是星光灿烂的院士群体,还是遍及世界的华人华侨,都将成为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江门的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江门的明天会更好。</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采自网络,谨致谢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