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轻时,非常喜欢熊天平,他的《愚人码头》、《蜗牛》、《火柴天堂》都道尽了生活与爱情的艰辛执着,而《雪候鸟》尤为决绝,它飞越千山万水,披荆斩棘,讴歌着、追寻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p class="ql-block"> 人终其一生,总得有种信念支持着你,可以是爱情,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故国家园。雪侯鸟穿越凄冷的西伯利亚,寻找安身立命的故乡,如今我们的家园日渐荒芜,又有多少人能将她回望?</p><p class="ql-block"> 2019年去过茶坑瀑布,这些年因去芙蓉山,途经过几次泽泉、山陂和上山几个村庄,而与小岭则是第一次邂逅。</p><p class="ql-block"> 五月初,阳光不热不躁,满眼的苍山翠叶。小桥流水,轻风正好,权当一笔流水帐,记录下这趟茅排之行,探幽之旅。</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并未在茅排乡所在地停留,而是左拐入山。道路已经硬化拓宽,很顺利便到石狮头。</p><p class="ql-block"> 石狮头的红枫大都转绿,它们的绚烂得等到今年的秋季了。只是树犹在,栽树的人已走,难免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村口有些村民坐着闲聊,有几位村民在维修小庙,小庙名为 “兴仁殿” ,侧门的对联颇有味道:溪亭绿野藏春色,草树柳荫隐鸟鸣。</p><p class="ql-block"> 村中间流过一条小溪,小溪两侧是整齐的砖木房屋,而新屋背后仍留有些以前的老木房。兴仁殿上行几十米,有栋两层黝黑木板屋,曾为旧时的戏台。二楼还看到一扇木雕床板,床板虽经精雕细琢,却已是破败不堪,上面还镶有瓷画,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村民寥寥,但颇为热情。有些村民正准备端午节的粽叶,有些则编制斗笠竹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竹子的清香味,令人留恋。</p> <p class="ql-block"> 过山陂村右转十几里,便到茶坑瀑布。2019年我们来时,山路泥泞,茶坑瀑布尚掩藏在荒草杂树之间,鲜为人知。现在一路坦途,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瀑布脚下了。</p><p class="ql-block"> 便捷倒是便捷了,可总让我少了点曲径通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因是周末,几家人带着小孩在瀑布下玩耍,饮酒吃饭。正值中午十一点左右,阳光穿过竹林,奔流而下的瀑布恰如一条白练,与黝黑的山岩,碧绿的野草交相辉映,瀑布底部被冲击成一汪碧潭,潭水清激见底,闪出金色的光茫,打着转又向下游冲去。</p><p class="ql-block"> 抬起头,一圈圆圆的日晕当空,无人机向着日晕正中的太阳飞去,山风呼啸,水流轰轰,树影摇曳,鸟鸣婉转。</p> <p class="ql-block"> 去芙蓉山的山径</p> <p class="ql-block"> 上山村全貌</p> <p class="ql-block"> 回至山陂村左转,我们又前往上山村。四月份去芙蓉山经过上山村时,阴雨绵绵,这次却是艳阳高照。</p><p class="ql-block"> 村口停着几辆满载竹子的大货车,两侧是灰黑色错落的两层木板房,二楼大都有小楼阁,人去楼空,蛛网空结。村中间是条潺潺小溪,小溪上面连着小木桥,石砌阶梯蜿蜒向上。村庄四周高山耸立,几棵硕大古树傲立风中。</p><p class="ql-block"> 从上山村继续上山,便可至芙蓉山了。</p><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信步游走,依稀可见当时人们生活的影迹。泛黄的贴画,生锈的镜子,斜阳穿射的木窗,格格作响的木梯,风中飘零的福字……</p><p class="ql-block"> 远去的游子,还能归来吗?他们能否也如雪侯鸟一般,穿过千层万重浪,找回到曾经的泪水与欢笑?故人的音容笑貌,掩映在这苍茫大山深处,只恐再也想不起了。</p><p class="ql-block"> 来过上山村几回,还是第一次得识上山村瀑布的身影。瀑布就在峭壁下面,居高俯视,瀑布高且陡,却无法攀援而下。借助无人机,也大概只识得它的半貌。</p><p class="ql-block"> 瀑布上层在村口的庙下方,稍显平坦,绕过一片丛林后,从悬崖上轰然而下,冲向不知哪里的前方。如果说茶坑瀑布如同一位儒雅剑客的话,那上山村瀑布则如一位旷达不羁的隐士,几许曲折几许豪情,一泻千里,浩浩汤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来在山陂村稍作停留。如上山村一般,大都是两层木屋。</p><p class="ql-block"> 山陂村村民稍多,都是些老年人,屋外晒着衣被,鸡鸣犬吠。阳光温和,但整个村庄依旧显得沧桑而宁静。</p><p class="ql-block">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切着竹笋,微笑地与我招呼。本想买些竹笋回家,可身上没带现金,老人又没有微信扫码,只好做罢。以后如果到偏远乡村来,一定要记得带点现金和面条之类的食品。</p><p class="ql-block"> 还遇到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挑着一担重约百斤的木柴回家。老人夫妻慈祥可亲,放下柴担,一边擦着汗一边和我们聊着家常。老人的孩子都在外面,发展得都很好,也很想接老人出去。可是故土难忘,老人还是觉得山村好住人。他们说,即便盛夏36度以上的高温天,一到晚上,这里都会变得下降十多度变得清凉。</p><p class="ql-block"> 弄堂不深,但山风清幽,望着老人身后的木屋,突然间我想起了小时候生活过的老房子,还有我的爷爷奶奶。</p> <p class="ql-block"> 泽泉村离茅排乡很近,村民也较山陂村更多,老旧的木屋边,往往有一两栋漂亮的新房子,估计是有人奔波半生,想要回叶落归根。依旧是青山隐隐,溪水潺潺,鸡鸣犬吠,山风阵阵。</p><p class="ql-block"> 村中央有座小凉亭,凉亭对面是排长长的木屋。亭侧立有一石碑,上书 “骑都尉广场” 。不以村名为碑名,而以官名为碑名,较为罕见。经查,骑都尉主管骑兵,地位仅次于将军。</p><p class="ql-block"> 泽泉又名磁龟谷,八百多年前,张姓人隐居于此,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现在仍以张姓为主姓,但大都迁往抚州,因回抚州需经南城岳口,故与南城渊源很深,大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南城话。我亲家便是泽泉人,所以内心更多了份亲近感。</p> <p class="ql-block"> 小岭隶属于泽泉,藏身深山之中,村口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树下一座小庙。不几步,有三五栋木屋,有些已经坍塌。</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阳光染黄了竹林和木屋。有栋木屋上升起了袅袅炊烟,令人倍觉静谧而温暖。</p><p class="ql-block"> 进去讨杯茶喝,才知这里暂住着朱氏三兄弟,都是六十岁上下的年纪,借用这里养蜂。其中两兄弟热情爽朗,笑声不断,另一位较为内向,不喜与人接触。</p><p class="ql-block"> 他们生活朴素简单,到得老来,兄弟间尚能其乐融融,与山泉丛林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实在是人生一大美事,亦是一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 木屋旁侧过一木桥,行百余米,过一片树林,眼前豁然开朗。宽大石壁,有瀑布奔流而下,虽然水势不大,但有两条瀑布,又显雄奇。</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小岭瀑布了。小岭瀑布,又名双龙瀑布,若是水量大的时候,气势磅礴。与茶坑瀑布和上山村瀑布比起来,小岭瀑布更象一位远离庙堂的白衣秀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退雍容,张驰有度。</p> <p class="ql-block"> 茅排一天,好象走了些地方,又好象只在这山间打着转。巍峨而苍茫的大山,无边无际,藏着许多我们从不知晓的风景,故人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曾经的少年也已两鬓染霜,时间的流逝让人猝不及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多少事,仿佛就在眼前,伸出手,却是什么也摸不着,什么也握不住。</p><p class="ql-block"> 可这世界,终究是美好的。为何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