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奥匈三国行(6)—奥地利·湖区小镇

Vivian.周

<p class="ql-block">奥地利湖区(Austrian Lake District)主要指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包含上奥地利州、施蒂里亚州和萨尔茨堡州的部分地区,与瑞士共享阿尔卑斯山脉的76个天然冰川湖泊间分布着阿尔卑斯山脉,依山傍水,风光秀美。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地区已经有7000年的历史了。哈尔施塔特-达赫施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湖区闻名遐迩的有奥地利最古老的小镇之一的哈尔施塔特、世界最美小镇之一的圣沃尔夫冈、“欧洲文化之都”的巴德伊舍、田园小镇戈绍等,还有很多小众但堪称宝藏的小城镇(图片来自网络)。离开圣沃尔圣小镇,继续我们的奥地利“童话之旅”。</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圣吉尔根(St. Gilgen)</b></h1> <p class="ql-block">圣沃尔夫冈被誉为“世界十大最美小镇之一”,那在2005年被授予“莫扎特小镇”称号的圣吉尔根(St. Gilgen)就是最宁静的湖区小镇,是“萨尔茨卡默古特” 盐湖区的一个宝藏小镇。面对着沃尔夫冈湖、沙夫山和‌沃尔夫冈湖区的群山‌围绕着这颗璀璨明珠,和其他湖区小镇一样,是奥地利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电影《茜茜公主》、《音乐之声》拍摄的主要外景地。小镇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外婆家,莫扎特母亲出生的地方,莫扎特的姐姐南妮儿( Nannerl )嫁到这里、晚年也定居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虽然莫扎特从未到过圣吉尔根,但是丝毫不影响小镇把莫扎特作为名扬天下的文化符号。矗立在小镇中心的莫扎特母亲故居,讲述着小镇与莫扎特家族的不解之缘。莫扎特的祖父曾在小镇工作。1720年,莫扎特的母亲诞生在这幢米黄色的二层楼房内并一直居住在这里,莫扎特的姐姐玛丽亚·安娜·沃尔布加·伊格纳蒂亚·莫扎特(家人昵称为南纳尔 Nannerl)在这幢房子里居住了近15年。2005年当地政府将故居设立为莫扎特纪念馆,外墙装饰着莫扎特家族成员的浮雕和画像。</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纪念馆的外墙上主要是莫扎特母亲安娜·玛丽亚·佩特尔(Anna Maria Pertl)和姐姐玛丽亚·安娜(Nannerl)的肖像浮雕‌。这些浮雕是小镇纪念莫扎特家族历史的艺术作品之一,成为“莫扎特小镇”的重要文化符号载体。小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将音乐与故乡情怀相结合,纪念莫扎特家族与小镇的历史渊源,吸引全球音乐爱好者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除了莫扎特母亲的故居外,小镇还保留了许多与莫扎特家族相关的遗迹。市政厅前少年莫扎特雕像,莫扎特外祖父母的婚礼、莫扎特母亲洗礼、莫扎特外祖父的葬礼、莫扎特姐姐姐夫的婚礼以及姐夫的葬礼都在圣吉尔根教堂举行。小镇花园有为莫扎特母亲而建立的纪念喷泉,小女孩代表儿童时期的莫扎特妈妈。</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片房屋,面积较大,灰白色的建筑不像其他房屋那样色彩鲜艳,这是圣吉尔根国际学校(St. Gilgen International School),是奥地利一所知名的私立国际学校,奥地利的十大“贵族学校”之一,也是奥地利迄今最昂贵的私立学校,学生每年需支付超过50,000欧元的学费。</p> <p class="ql-block">学校由奥地利企业家亚历山大·塞尔达创立于2008年,2013年被英美投资公司HIG Capital收购,学校因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于2017年四月初宣布破产。于是家长协会以3500万欧元收购了学校并接手运营。现在学校由家长协会直接负责运营,避免了倒闭风险‌。可见学校里的家长非富则贵,都不是等闲之辈。</p> <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的每个小镇都有战争纪念碑,纪念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当地居民。圣吉尔根小镇也有战争纪念碑,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当地居民。</p> <p class="ql-block">小镇Cafe Nannerl咖啡厅,是一家以莫扎特姐姐南妮儿的名字和头像做店名和招牌的传统咖啡馆,这里有这位天赋异禀的钢琴家的小镇生活痕迹。杏色和白色的外墙色彩,层层叠叠的线条勾勒出精致的轮廓,温柔优雅,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温暖、甜蜜与浪漫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的姐姐1751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也是一个音乐天才,两个音乐神童从小都跟父亲在欧洲各处巡回演出。但由于当时家庭经济原因和重男轻女的观念,最终成为了天才音乐家莫扎特背后一位默默无闻的伟大的姐姐。在圣吉尔根,南妮儿的浮雕、画像与莫扎特的塑像朝夕相伴,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被时代与婚姻束缚和埋没的天才少女玛丽亚·安娜·莫扎特才华横溢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圣吉尔根市政厅在小镇中心,一栋富有特色的童话城堡式建筑。赭红色的屋顶,米黄色的墙面,墨绿色的木质百叶窗。建筑正面突出的部分和装饰,真像一个眼睛闪着狡黠的光芒、嘴角上扬的调皮的小丑。圆锥形的帽子,头上还甩着两根长辫子,似乎时刻准备上台表演滑稽节目。融合了艺术设计和实用功能的小镇最高行政机构,少了沉闷庄重,多了轻松活跃,应该是为了与小镇的音乐文化氛围和市政厅前的少年莫扎特雕像相互呼应吧。</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前空地的左侧围栏里面是莫扎特幼年时期演奏的雕像和莫扎特主题喷泉,是小镇最著名的音乐文化标志。这个少年莫扎特雕像是全球唯一的,雕像中的少年莫扎特手持小提琴在忘我地演奏,生动地展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童年特征。可惜目前雕像在维修,被暂时移走了。(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比起游人络绎不绝的圣沃尔夫冈,圣吉尔根小镇有种充满生活烟火气的安静平和。街巷里除了我们,基本没有什么游客。当地居民有的在自家阳台上喝咖啡,有的穿着随意地在店门口买咖啡,有的在户外草坪上闲坐聊天,有的在公园里遛狗遛娃,小镇的静谧时光如同缓缓流淌的湖水一样,波澜不惊又湖光潋滟。</p> <p class="ql-block">掩映在层峦叠翠之中的小镇民居,看着随意但却井然有序。走在略显陈旧又弯曲的街道上,眼睛很享受,心情也很愉悦。小镇的房屋色彩没有圣沃尔夫冈小镇那样五彩缤纷,基本以冷色调为主。传统半木结构民居建筑,深色的人字屋顶,窗户大多是翠绿色、深绿色和深蓝色的,配上浅粉色、金黄色、豆绿色、米黄色、浅青色的墙面,有些墙面上还装饰着柔美生动的彩绘图案,冷静优雅的冷色系与小镇美得脱俗的环境浑然天成,宛如走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场景中。</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边,各种商店林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产店、咖啡厅、及旅店等。</span>爬满墙头的绿藤、摆满阳台、窗口和拐角的鲜花,释放出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感受到了如诗如画、丰富多彩的平凡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幢房子装饰得更加别开生面。墙角的大力士站在高高的岩石上,耷拉着脑袋,在奋力托起二层的塔楼,我似乎都能看到他面红耳赤又闷闷不乐的表情。藕粉色的塔楼上布满了古时候小镇劳动生活的彩绘图案,有打铁的、背柴的、吹玻璃的、踩缝纫机的、出海的等,绘声绘色,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临近游船码头,有个大花园,有儿童娱乐设施和雕塑,周围的的商店也更集中了,花园里孩子们的欢笑声打破了小镇的寂静。这里是游客们进入小镇的入口,也是小镇居民娱乐活动的集中地。长椅上聊天的情侣、草地里奔跑的孩子、漫步花园的游人、餐厅里大快朵颐的男男女女们和徐徐漂浮在湖面上的游船,都在柔和的阳光里享受着美丽小镇温情脉脉的时光。 </p> <p class="ql-block">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哈尔施塔特(Hallstatt)</b></h1>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哈尔施塔特小镇时候,天气更阴沉了。低垂的云层溶入黛青色的山体中,阳光在云隙间时隐时现,给万物都蒙上了深色滤镜,空气里漂浮着湿润的凉意。灰绿色调带着平淡的奢华,绿草簇拥着湖水,湖面闪着金属质感的光泽,几只白天鹅在悠然游弋,天地间‌如同一幅被渲染的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我第一眼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虽然没有惊艳的景致,但依旧有别样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边探头看狭长的小镇,高低错落,依偎在群山之间,怀抱着碧水清波,深深浅浅的绿色与岸边五彩的木屋交织成华贵的视觉乐章,暗淡的天色给小镇尽头的哥特式尖塔更增添了一抹超然不群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哈尔施塔特(Hallstatt)是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湖畔市镇,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和“世界最古老的盐都”。小镇以欧洲早期铁器时代中凯尔特人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命名,名称中的“Hall”可能源于古凯尔特语的“盐”。绝美的湖光山色、千年盐矿遗迹、独特的木屋建筑群及铁器时代文明发源地使小镇闻名全球,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知名的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旅游胜地,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p> <p class="ql-block">“Hallstatt”的意思即“铁器时代早期”,早在2500年以前这里就存在着相当发达的文化,成为欧洲铁器时代的发祥地。从公元前900年起,哈尔施塔特就开始开采盐矿。盐矿业的发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让小镇从一个部落逐渐演变为今日的城镇。优美的环境和发达的经济吸引了众多浪漫的画家、艺术家、诗人和作曲家来到小镇,从而留下了大量优美别致的建筑和艺术品遗迹。小镇中心公元748年建立的天主教堂和1320年建立的耶稣教堂及诸多博物馆都是其中的经典代表。</p> <p class="ql-block">走在小镇不宽的街道上,各国游客摩肩接踵,两边的房屋鳞次栉比,街道上随处可见木质路标和手工艺品店。‌‌精心装饰的商铺和用心布置民居相间其中,各种颜色扑入眼帘,令我目不暇接。四面八方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又各有千秋。</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圣沃尔夫冈的斑斓建筑美在像是被湖水陶染过的彩色积木,那哈尔施塔特的亮丽木屋美在顺山势而建的险峻和奇特。一排排临湖而建的木屋,层层迭迭,色彩斑斓,造型各异。以鲜花为围栏,以绿草为背景,看似漫不经心的装点,更增添了古朴典雅的韵味。</p> 这些童话般清幽美好的木屋与中国传统的江南民居很相似,木材和岩石的运用与小镇的历史风貌和古老气质自然和谐。每家每户都不是千篇一律的,都会在屋顶形状、墙面色彩、墙体装饰和绘画上表现自己的风格,放眼望去,就好像一个个巨大的奥地利传统的木质房屋工艺品摆放在山间林下。 <p class="ql-block"><br></p> 紧挨着湖边的木屋,还建了私家船坞,小小的码头直通向哈尔施塔特湖。 穿行在小镇的角角落落,沿着窄小的石板路登高,顺着倾斜的小道下坡,经过的每户人家,都有整洁的院子、精巧的铁门、灿烂的鲜花。花园不大,但繁花似景,盆景雕塑,长椅秋千,洋溢着充满诗意的生活气息。澳洲的花草植物都不便宜,我想奥地利肯定也是一样。真佩服小镇的居民在商业并不发达的地方,把自己的家和生活装扮如此绚丽多姿。 <p class="ql-block">哈尔施塔特小镇是奥地利著名的“树墙”建筑的代表,房屋外墙常种植树木,形成独特的“树屋”景观。这个传统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由于小镇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东部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当地居民将房屋与树木结合,既节省空间又实现自然融合。这些长在房子里的树,夏季树荫可降温,冬季树枝可保暖。既利用自然植被改善了居住环境,也让小镇有了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我们在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其他小镇也看到大树与房屋相依相伴的场景。</p> 在欧洲,教堂通常是小镇的核心地标建筑,哈尔施塔特小镇也一样。小镇有两座教堂,一个是天主教教堂,另一个是清教徒的新教教堂。因两个教派相互不服,所以就各自建了教堂。位于小镇中心名为福音教堂(Evangelische PfarrKirche)的新教教堂建于1320年,是小镇主要的宗教场所,也是“小镇明信片美景”中的标志性建筑。 从踏入这个小镇开始,无论上山、下坡,走在小镇的任何一条小道上,总能望见这个标志性的哥特式教堂尖塔,高耸的主塔 直指苍穹,斑驳的灰褐色墙面带着浑厚的沧桑感,弧形的窗框和简约的雕刻为教堂增加了宗教艺术氛围。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堂的旁边向山披上走,就到了名为圣母升天教堂 (PfarrKirche Maria Himmelfahrt)的天主教教堂。</p> 灰白基调的墙面上镶嵌着精美的宗教故事的彩绘雕像和壁画。教堂里面很小,和其他天主教堂的内部陈设基本相似。高高的拱形屋顶下,正中是精美的三翼祭坛,窗户上都装饰着彩色玻璃拼接的《圣经》故事主题的图案,墙壁上有精湛的湿壁画。暖黄色的灯光映照着整个大厅。<br> <div>教堂后面是小镇的墓地,边上就是骸骨教堂(Hallstatt Charnel House)。天主教教堂和墓地、骸骨教堂共同构成了宗教活动中心。 <br></div>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哈尔施塔特小镇的骸骨教堂源于当地因土地资源匮乏而形成的独特葬俗传统。逝者骸骨在埋葬十年后被移至教堂保存,这一习俗自16世纪延续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最近一次的存放时间是1995年。骸骨教堂不仅作为骸骨存放地,还通过在骷髅上贴标签、彩绘图案并标注生卒年月等方式进行身份识别,形成以家庭为单位排列的特殊陈列方式。这样的方式既寄托了对逝者的缅怀,也体现了当地对生命循环的独特理解。参观门票2欧元,我们在教堂附近看了下没有进去。</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水源是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晶莹雪水‌,可以直接饮用,清冽甘甜。小镇的接水台边游客们在排队接水。 </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新教教堂的马克广场(Marktplatz)是镇中心的核心区域和集市,也是当地居民休闲和游客聚集的主要场所。 广场位于小镇湖畔,地面因山势形成了一个小斜坡。作为小镇的商业中心,周围分布着各式中世纪建筑和特色商店、餐厅和咖啡馆。游客和当地居民一起,坐在广场中间的长椅上、旁边店铺的太阳伞下,休憩和聊天。各家店铺里和广场上一样,都是人头攒动的。 </p> <p class="ql-block">广场正中央有“三位一体”的圣柱雕塑和喷泉。欧洲的“圣三一柱” 是为纪念宗教事件或历史事件建造的巴洛克风格的纪念柱,是宗教信仰的独特见证。欧洲各地的“三位一体”的圣柱雕塑不仅是一种纪念碑性质的建筑,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小镇街道上有英文、德文、中文、日文、韩文的提醒牌或标语,写着“安静欣赏风景,不要大声喧哗或播放音乐,哈尔施塔特不是博物馆,请勿随意进入他人私家花园,勿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等内容。傍晚六点,小镇的商铺和停车场都会准时关门。那时候的小镇,游人的喧嚣渐渐散去,山崖上木屋次第亮灯,小镇就会恢复它原本的模样,一个与山水相依千年静谧优雅的地方。</p> 700多人的小镇居民每年要接待100万的游客,日均游客数量达近万人。迷人的湖畔小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也给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困扰。小镇又不像中国的很多古镇,设计成专门的游览区或者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小镇的旅游文化建设、分享旅游带来的红利。哈尔施塔特小镇的很多商业都被大集团收购,取得的盈利又与当地居民无关。这样小镇居民原本安静惬意的徒步、种花、骑单车等悠闲的慢生活方式就被淹没在每天的嘈杂中。小镇居民又不愿意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这样这里就成了居民们幸福又无奈的居所了。不少店员和路上当地人的态度都很冷淡,一副爱理不理、爱买不买的样子。 <p class="ql-block">在小镇最热闹的地段,竖立着防止小偷、注意随身贵重用品的提醒牌。尽管一路以来感觉很安全,但欧洲不是中国,防偷意识必须时刻谨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战争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当地居民的名字。</p> 漫步在小镇的街头巷尾,不知不觉就到了湖滨路(Seestraße),这里是小镇风景最好、路面最平整最宽敞的沿湖路,也是小镇人气爆满的路段。深邃的湖水倒映出湖畔木屋和教堂尖顶朦胧的影子。湖面很静,如一块巨大的玻璃将整个小镇轻轻托起。微风吹过,泛起淡淡的涟漪,带着一道道黄色的、白色的、棕色的光影,在湖面上轻舞。几艘游船和快艇时不时出现在湖面上,掀起的长长波纹,如绽放的花朵在水中舒展,又如艺术家在画布上留下的挥洒笔触。没有日光照影的阴天反而让色彩更显饱和,如果是阳光明媚的日子,这里的美会‌让人挪不开步,行不了道的。 <p class="ql-block"><br></p> 这里就是哈尔施塔特小镇闻名遐迩的明信片观景台,小镇标志性的打卡点。明亮清澈的哈尔施塔特湖(Hallsttter See)、质朴典雅的哥特式尖顶教堂、色彩斑斓的木屋和层峦叠嶂的阿尔卑斯山脉,构成了一副天然绝美的立体全景画卷。无论晴天阴天还是雪天雨天,无论是油画、水彩画还是水墨画,都会让看到它的每个人心醉神迷、不虚此行的。<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巴德戈伊瑟恩 (Bad Goisern)</b></h1> <p class="ql-block">巴德戈伊瑟恩小镇 (Bad Goisern)毗邻哈尔施塔特湖 ,距离哈尔施塔特小镇仅4公里。离开哈尔施塔特小镇,我们今晚住宿在小镇的一家四星级度假酒店Hotel Goisserer Muhle。小镇内的很多街道非常狭窄,我们的塞尔维亚司机大哥在我们全车人的一惊一乍声中顺利地找到了这家酒店。</p> 这家酒店似乎是周围最大的建筑了。湖蓝色的墙面、白色的窗框、深红色的屋顶,三楼的房间还带着小阁楼。虽然没有哈尔施塔特小镇的房屋那样设计多变,但看着也是很新颖雅致。房间很大,布置得简约温暖。 酒店内部是复古装饰风格,走廊和楼梯都铺设着大红的地毯,方格子的窗户上挂着蕾丝的繁花窗帘,走道上有拱形门框和欧式古典吊顶,所有的陈设在暖暖的灯光下营造出宫廷风格的复古氛围。 傍晚六点多钟,小镇还在营业的餐厅极少,我们就在酒店餐厅吃了晚餐。点了牛排、煎鱼、蘑菇汤和啤酒,我点的是啤酒和雪碧混合的啤酒,味道还不错。价格不便宜,但这时点能吃上正经晚餐已经很不错了。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漫游小镇。黄昏时分,比起白天,天色明亮了很多,蓝色和白色的天空中夹着金黄色的晚霞,如一面织锦绸缎覆盖在天际。比起我们今天走过了的三个奥地利湖区小镇,这里安静得像一座空城,走在路上,轻声细语都能传得很远。街道上看不见一个行人,只听见我们自己哒哒的脚步声和轻微的呼吸声。</p> 巴德戈伊瑟恩小镇也是萨尔茨卡默古特自然景观区的一部分,以音乐文化和自然风光著称。这里环境安静、住宿成本低、离热门景区哈尔施塔特小镇很近,因此很多游客,包括我们,都将这里作为哈尔施塔特湖区旅游的住宿地。小镇中心的指示路牌上列着不少酒店和民宿。 <p class="ql-block">整洁的街道两边,各种色彩的建筑排列整齐,每一幢房子都建得精致又漂亮。比起哈尔施塔特小镇,这里的房屋面积大多了,估计是离湖区远一些,土地资源也就宽裕些了。巴德戈伊瑟恩是以音乐著名的城市,音乐氛围浓厚。巴德戈伊瑟恩市国立音乐学院是一所闻名世界的音乐学府,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热爱音乐的学生和音乐人来到这里学习交流和表演。</p> <p class="ql-block">小镇博物馆的规模还不小,里面展示当地的中世纪建筑和体现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小镇的养老院和疗养院。粉色和黄色的两幢楼房,中间还有个不小的广场。如果在中国,这时候的城市广场上都是音乐欢快、舞姿飞扬的。这里的老人和居民估计没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养生习惯。但我依旧很好奇,小镇的老人、孩子和居民都去哪里了呢,不会这么早就睡觉了吧。</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家银行,气势不小,不知道里面有几个员工,又有多少业务量呢。</p> <p class="ql-block">街道的拐角处看到一家非常漂亮的服饰店,又是“树墙”建筑的“树屋”景观。这幢四层楼的房子,在整条街上很引人注目。每层的窗户里都亮着灯,都透着不同的光亮。一楼的橱窗布置得靓丽时尚。主人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店铺,也在守护着自己的热爱的生活。</p> <div>小镇本身四面环山,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座精致美丽的花园城市,城中的建筑既保留了奥地利传统的民居风格,又带着欧洲童话美感和乡村特色。这里看着是一家挺不错的餐厅,可惜早早就关门休息了。</div> 小镇周围遍布山川湖泊,周边很适合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滑雪、骑自行车和徒步旅行等,因此在小镇上我们看到有好几家户外用品商店。 经过两座小镇教堂,颜色不同,但造型基本相似。建筑的外观应该都是经过粉刷修缮的,但教堂的历史很悠久,都是15世纪的历史遗迹。 又经过好几幢“树屋”建筑。有的整个房屋都被绿色藤蔓包裹其中,一根根藤蔓从门廊、窗框、屋檐上悬挂下来,清风徐来,随风荡漾。也有的“树屋”上树木都枯萎了,只留下满墙的千疮百孔,看着令人扼腕叹息。<br> 小镇的交通很方便。在奥地利,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可以通过火车或直达巴士到达巴德戈伊瑟恩小镇。从维也纳坐火车,2-3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小镇。从萨尔茨堡坐火车,1个半小时就到了。乘坐火车10分钟就可到达哈尔施塔特湖畔‌了。火车的车次也很多。我们走到小镇的尽头,远处阿尔卑斯山顶的积雪影影绰绰,近处一列火车正好呼啸而过。<br> ‌酒店的后面有一条小溪,静悄悄的夜晚的潺潺水流声,如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一般,轻盈灵动,温柔舒缓。奥地利湖区小镇,每一个都像是住在童话里。走过奥地利的湖区小镇,无论是哈尔施塔特和圣沃尔夫冈,还是圣吉尔根和巴德戈伊瑟恩,都美得让我心动,都是各美其美、异彩纷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