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中,规矩是维护秩序、引领方向的关键所在。“规矩从严立标杆,党风清正惠民生” 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行动指南。唯有以严格的标准制定规矩、执行规矩,方能树立起鲜明的标杆,营造清正廉洁的党风,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br> 规矩从严是树立标杆的基石。严,是对规矩生命力的保障,只有从严要求,才能让规矩成为带电的 “高压线”,而不是徒有其表的 “稻草人”。从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到持续深化的作风建设,一系列从严制定的规矩,为党员干部的言行划出了清晰的红线。无论是严禁公款吃喝、规范公务接待,还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每一项规定都直指作风积弊,以 “零容忍” 的态度维护规矩的严肃性。这种从严要求,向全体党员干部传递出明确信号:纪律面前没有特权,规矩面前人人平等。通过严格执行规矩,一批批清正廉洁、实干担当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成为践行党的宗旨的标杆,激励着更多人见贤思齐,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br> 党风清正源于规矩的严格落实。当规矩从严成为常态,党风政风也随之焕然一新。过去,一些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作风松散,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而如今,在从严规矩的约束下,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不断增强,工作作风更加务实。他们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例如,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党员干部扎根一线,不畏艰难险阻,与群众并肩作战,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党员干部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环境整治,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党风清正了,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br> 党风清正的最终落脚点是惠及民生。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当规矩从严立起标杆,党风清正成为常态,人民群众便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在教育领域,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择校热”“补课热” 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在医疗领域,整治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让药品价格更加合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社会保障方面,严格的监管规矩确保了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这些变化,都是党风清正带来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br>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规矩从严立标杆,党风清正惠民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规矩挺在前面,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让清正党风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书写惠及民生的时代答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