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南大鼓楼校区

观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在校园行走,看南大历史</b></p> <p class="ql-block">5月9日,南大地质系75届毕业学子返校活动,安排在鼓楼校区参观。</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故乡是人的精神家园。同样,母校也是学子的心灵港湾!</p><p class="ql-block"> 这次返校的同学,有的毕业以后就再没有回过母校。多少次梦中回到校园,今天终于回到了阔别50年的校园。</p><p class="ql-block"> 相约返校,为的就是同学相聚,互叙友情;行走校园,回首往事。</p><p class="ql-block"> 熟悉而又陌生,没变而又巨变,到处走一走,重点看一看,感受一下南大的新面貌。</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学院发给每位返校同学的纪念徽章封袋上的一段话。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南大。</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大标志性建筑一一北大楼。</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数学学院</p> <p class="ql-block">鼓楼校区平面图</p><p class="ql-block">汉口路把校区分成了南区和北区。</p><p class="ql-block">南区是生活区,北区是教学区。</p> <p class="ql-block">银光闪亮的孔子像,其它地方末曾见过这样形象的孔子。</p><p class="ql-block">这座孔子雕塑在体育场西边道路的左侧。</p> <p class="ql-block">  吳为山教授的这一段话,颇有深意:</p><p class="ql-block"><b>“对人的价值之评述往往要退远到一定的时空。……”</b></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代人、一群人的价值评述,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树华楼》一一马克思主义学院:</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旗帜,是我们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培养精通马克思主义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这个学院设置得好!</p> <p class="ql-block">1991级法律系毕业生捐献的纪念牌</p> <p class="ql-block">  在金陵大学执教15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品《大地》,以西方人的视角描写中国底层农民与土地的血肉联系。作品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查网上介绍,国人对这种描述存在争议。</p> <p class="ql-block">和赛珍珠雕塑合一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幢黄色小楼是何应钦公馆</p> <p class="ql-block"><b>拉贝旧居</b></p><p class="ql-block">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p><p class="ql-block"> 他领导的国际安全区,保护了约25万南京市民。</p><p class="ql-block"> 他在这里写下了闻名于世的伟大著作《拉贝日记》。以铁的事实揭露了日寇侵华战争的种种罪行!</p><p class="ql-block"> 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在后来发生生活困难的时候,南京市民自动发起捐助活动,帮助拉贝渡过难关。</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校园主干道悬挂红色标语,上书“名言警句” :</p><p class="ql-block">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每一条标语都是经过精心选择,意境深刻,文词生动,感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学生第一食堂”:</p><p class="ql-block">最令人感动的是上面书写的校训和一句条标语:</p><p class="ql-block">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p><p class="ql-block">警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p> <p class="ql-block"><b>“学生宿舍一一8舍” 的正门</b></p> <p class="ql-block">8舍的后门。</p> <p class="ql-block">进门的一幅字画:</p><p class="ql-block"><b>天道酬勤</b></p><p class="ql-block"><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b></p><p class="ql-block"><b>壁立千仞,无欲则刚!</b></p><p class="ql-block"><b>一一清末政治家 林则徐</b></p> <p class="ql-block"><b>二、参观《地球科学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地球科学博物馆》设在“田家炳艺术书院4楼。</p> <p class="ql-block">门厅矗立着田家炳先生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田家炳先生是广东大埔县人,是杰岀的客家先贤。田家炳先生自己生活简朴,捐资办学和赈灾济困却慷慨大方,是一个伟大的实业家和慈善家!</p><p class="ql-block"> 紧邻着还有《邵逸夫科学馆》,是邵先生捐资建设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艺术书院门口的广场上一座《孺子牛》雕塑十分显眼。</p> <p class="ql-block">基座的文字说明,刻有杨振宁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b>秉明塑造岀二十世纪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识。</b></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初建于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p><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是《中国龙化石》!</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这张表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历史的悠远。</p> <p class="ql-block">海百合是动物?</p><p class="ql-block">地球有多少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以下众多的图片,说明馆藏的展品极其丰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逐一观看。也可一览而过。)</p> <p class="ql-block">上图:地壳各种元素含量,</p><p class="ql-block">下图:整个地球元素含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这“一群人”探索地球奥秘的奋斗和成绩</b></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展品、图表、文字……凝结着无数地科人的研究、探索、收集、整理的心血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根据介绍,75届同学樊祺诚,今年4月,向博物馆捐赠了自己几十年来珍藏的标本。</p><p class="ql-block"> 聚会期间,也听到了几位卓有成就的同学事迹介绍:杨树锋院士在构造地质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徐永生同学作为南极科考队长,两次赴南极,创造了在极地考察时间最长的国内纪录;刘关键同学参加联合国青藏高原无人区综合考察,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南大地质系75届有岩矿专业3个班,找矿专业6个班,水文专业2个班,共11个班约220人。他们毕业以后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这次返校其实也是向母校的一次汇报。</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伴总是跟我说:许多同学都做岀了杰出贡献,成绩很大。唯有自己非常平凡,没有什么成绩。</p><p class="ql-block"> 我想,同学们的工作岗位各有不同,境遇各异,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完成承担的任务,就是不负学校的培养,也就是对地科事业有所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回忆起老伴毕业以后,在地质钻探分队找石油,当了两年多地质员。后来回到石油地质实验室,做岩矿鉴定工作。石油地质大队撤併以后,到地质调查大队实验室工作,做重砂鉴定工作。</p><p class="ql-block">工作中认真细致,发现了“赣西地区宇宙尘磷铁矿”。因为做该项研究,向我国地球化学研究的泰斗级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请教过一些问题。收到他的三次来信指导。(我们的研究涉及宇宙尘,故向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寄送论文和样品,请求审定。欧阳自远所长将任务交给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肖小月具体完成工作任务。而肖小月在没有完成工作的情况下,赴美读博士。二年多以后,我们向欧阳自远教授询问审定情况,因此得到欧阳自远教授的三封来信指导。该项研究,是和学习重砂鉴定的指导老师共同完成。)</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重砂鉴定工作中,总结了《酒精颠簸砂金提纯法》,並撰写成论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矿产研究所文集》89年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也算是工作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录)</b></p> <p class="ql-block">发表在《岩物岩石》上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欧阳自远教授的复信(第一封)</p> <p class="ql-block">想不到这样小小的成绩,在网络上还能够查到。</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