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推拿走进烟台凤珠社区义诊活动后分析报告及问题解决的思考

葛毓瀛关工委儿童心身健康导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次来到烟台市芝罘区凤珠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小儿推拿进社区义诊活动。这里不仅有专业的葛毓瀛老师为孩子们进行推拿调理,还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关注儿童心身健康,让人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在健康观念不断革新的当下,儿童心身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健康理念与实践方法;积极心理学则从心理层面探索个体积极品质与健康状态的构建。为弘扬中医文化,呵护儿童健康,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在凤珠社区开展中医小儿推拿进社区义诊活动,并引入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儿童心身健康问题,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此次活动的调查研究,分析中医小儿推拿与积极心理学结合干预儿童心身健康的成效、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由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在凤珠社区顺利开展。活动现场,专业中医师运用中医小儿推拿技法,为社区儿童进行推拿调理,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调节儿童身体机能,缓解感冒、发烧、积食等常见生理问题。同时,医师们耐心为家长讲解小儿日常保健知识,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p><p class="ql-block">此外,活动引入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初步从儿童心理行为表现、家庭环境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引导,尽管在活动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已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层面问题,如贪食、厌食、多动症等,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家庭因素,包括教育与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与夫妻关系、父母情绪压力管理、原生家庭等方面的问题 。</p><p class="ql-block">凤珠社区工作人员在活动筹备与开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前宣传,吸引众多居民参与;精心组织现场秩序,保障活动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居民参与热情高涨,纷纷带孩子前来体验,对中医推拿的效果给予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儿童心身健康问题现状调查分析</p><p class="ql-block"> (一)生理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 通过活动中的诊疗记录分析,儿童常见生理问题包括感冒、发烧、积食、咳嗽、拉肚子、便秘等。这些问题多与儿童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及季节变化相关。例如,部分儿童因饮食不节制导致积食,进而引发咳嗽、便秘等症状;季节交替时,儿童抵抗力较弱,易受外感邪气侵袭引发感冒、发烧。</p><p class="ql-block"> (二)心理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 活动观察及与家长交流发现,儿童存在贪食、厌食、多动症、腺样体肥大等问题,其中多数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贪食、厌食行为背后,可能反映出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不足,或是家庭喂养方式不当,过度关注或忽视儿童饮食需求;多动症儿童除生理因素外,家庭环境的不稳定、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也可能加重其症状;腺样体肥大虽主要表现为生理症状,但长期的呼吸不畅可能影响儿童睡眠质量,进而引发情绪问题,而心理压力又可能通过神经 - 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状态,形成恶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三)家庭相关因素分析</p><p class="ql-block"> 1. 教育与亲子关系: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科学方法,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儿童心理压力增大,出现行为问题。例如,过度溺爱使儿童缺乏规则意识,表现出任性、贪食等行为;过度严厉则可能使儿童产生焦虑、厌食情绪。</p><p class="ql-block"> 2. 婚姻家庭与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氛围紧张,会让儿童缺乏安全感,影响其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冲突家庭环境中的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p><p class="ql-block"> 3. 父母情绪压力管理:父母自身情绪压力过大,无法有效管理情绪,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儿童,影响儿童情绪发展。例如,父母在工作中遇到压力,回家后对儿童发脾气,导致儿童产生恐惧、焦虑心理。</p><p class="ql-block"> 4. 原生家庭影响:父母自身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不良模式,可能无意识地传递给下一代。例如,父母在童年时期经历过情感忽视,在养育自己孩子时,也可能出现对孩子情感需求关注不足的情况 。</p> <p class="ql-block">中医小儿推拿与积极心理学干预的实践成效</p><p class="ql-block"> (一)中医小儿推拿的生理调理效果</p><p class="ql-block"> 通过活动现场推拿及后续回访发现,中医小儿推拿对儿童常见生理问题有显著调理效果。例如,针对积食儿童,经过推拿后,多数儿童肠胃功能得到改善,食欲恢复正常;感冒、咳嗽儿童症状减轻,康复周期缩短。中医小儿推拿以其绿色、无创、安全的特点,得到家长广泛认可,增强了家长对中医文化的信任与了解。</p> <p class="ql-block">(二)积极心理学干预的初步探索成效</p><p class="ql-block"> 虽然活动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但已在家庭沟通和儿童心理引导方面初见成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引导家长关注儿童心理需求,改善亲子沟通方式,部分家庭亲子关系得到缓和。例如,一些家长开始尝试倾听儿童想法,减少对儿童行为的过度干预,儿童的抵触情绪有所减少;在对儿童心理行为观察过程中,发现并及时纠正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为进一步深入干预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存在的问题与挑战</p><p class="ql-block"> (一)干预体系不完善</p><p class="ql-block"> 目前中医小儿推拿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干预方案。在活动中,中医小儿推拿侧重于生理调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较为零散,未形成从评估、干预到跟踪反馈的完整流程,难以针对儿童复杂的心身健康问题提供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二)专业人才不足</p><p class="ql-block"> 既精通中医小儿推拿技术,又掌握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方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活动中,中医师主要专注于推拿技术操作,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有限;而心理学专业人员参与较少,导致在儿童心理问题评估和干预过程中缺乏专业支持。</p> <p class="ql-block">(三)家长认知与配合度有待提高</p><p class="ql-block"> 部分家长对中医文化和积极心理学缺乏深入了解,对中医小儿推拿和心理干预的效果存在疑虑,配合度不高。例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生理问题只需药物治疗,忽视日常保健和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在心理干预过程中,部分家长未能按照建议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影响干预效果。</p><p class="ql-block"> (四)社区资源整合不足</p><p class="ql-block"> 社区在开展儿童心身健康干预活动过程中,与医疗机构、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合作不够紧密,资源整合不足。缺乏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导致信息共享不畅,无法形成干预合力,限制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p> <p class="ql-block">发展建议</p><p class="ql-block"> (一)构建系统的干预体系</p><p class="ql-block"> 制定中医小儿推拿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的儿童心身健康干预方案,明确不同阶段的干预目标、方法和流程。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儿童心身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并定期跟踪反馈,及时调整干预措施。</p><p class="ql-block">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p><p class="ql-block"> 开展中医小儿推拿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培训课程,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鼓励中医师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同时,引导心理学专业人员了解中医文化和小儿推拿技术,促进跨学科融合。此外,可邀请专家定期开展讲座和指导,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p> <p class="ql-block">(四)整合社区资源</p><p class="ql-block"> 加强社区与医疗机构、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的合作,建立多方协同合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与学校合作开展儿童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活动;与医疗机构建立转诊机制,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儿童提供便利;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家长和儿童提供更专业的心理支持。</p> <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 本次在凤珠社区开展的中医小儿推拿进社区活动,结合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儿童心身健康,取得了一定成效,展现出中医文化和积极心理学在儿童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需要通过构建系统干预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家长认知与参与度、整合社区资源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医小儿推拿与积极心理学结合干预儿童心身健康的模式,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全面、有效的保障,推动中医文化在社区健康服务中的传承与发展。未来,应持续开展相关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干预方案,将更多健康与关爱送到居民身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