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声音的觉醒之旅——记2025温州市课文朗读技能提升研修班

美友11613893

<p class="ql-block">  为期三天的“温州市课文朗读技能提升研修班”在风光秀丽的“海霞故里”——洞头,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培训的第一天上午,来自温州市语委办副主任——戴红斌老师,为学员带来主题为《关于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讲解》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他指出,有声语言不仅是文字的有声化呈现,更是情感传递的桥梁。通过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要素的精准把控,能够赋予文字鲜活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案例中,他以不同文体为例,生动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让学员们明白在朗诵时,要根据文本内容和情感基调,灵活调整语言表达,使学员产生强烈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下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副教授骆老师为学员们带来《格律和古诗朗读》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他用“平仄如心跳”的比喻,将诗词的节奏可视化。当学员在平仄图谱上标注声调起伏时,那些沉睡的诗句突然有了呼吸。让大家顿悟格律不是镣铐,而是让诗意翱翔的翅膀,正如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正是通过仄起平收的节奏才得以迸发。 </p><p class="ql-block"> 原来古诗的朗读没有那么难,原来古诗朗读也可以这么有趣。</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来自浙江之声主任播音员——唐克老师,为学员们讲《有声语言表达的技巧》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培训中,唐克老师从发音技巧到情感表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学员明白准确发音是基础,通过气息控制、声调把握,能让每个字都清晰有力。而情感表达则是朗诵的灵魂,要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将文字中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听众。</p> <p class="ql-block">  下午,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授施玲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散文诵读技巧例釋》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她指出,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朗诵时要住“神”这一核心,通过语言表达将散文的意境和情感展现出来。施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散文的风格、主题和情感脉络,运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语气进行朗诵。在讲解过程中,她结合经典散文作品进行分析和示范,使学员明白散文朗诵要注重细节处理,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将听众带入散文的世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对今后学员们指导学生朗诵散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上午,来自温州新闻传媒中心主持人许溟嵘老师和温州市语委办副主任戴红斌老师为学员进行分组朗读作品指导。</p><p class="ql-block"> 指导老师针对学员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发音不准确、情感表达不到位、节奏把握不当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指导。两位老师不仅指出问题,还耐心地教给学员改进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老师们的指导,学员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这种一对一的指导方式,让学员受益匪浅,也让大家感受到专家对教学的严谨态度和对学员的真切关怀。 </p> <p class="ql-block">  下午,所有学员把自己三天来的所学、所悟、所感,通过一个个精彩的作品呈现了出来,可谓是一场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修是一场声音的觉醒之旅,是一次宝贵的文化体验,它让学员对朗诵这门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相信大家会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用声音去传递文字魅力,传递更多的感动与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