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只风筝》读书会

duckling

<p class="ql-block">  5月11日,2025年盛夏的第一场小种子家庭读书会,帆老师带领小种子们一起共读《第九十四只风筝》。这是一本接近4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习惯阅读绘本的小种子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果然,帆老师问多少人没有读完这本书,3位小种子诚实地举起右手。帆老师再问有多少人是自己读完这本书的,又有3位小种子举手。小种子的接受程度决定了选书的难度。帆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作者麦克莫波格,希望小种子们也可以阅读作者的其他好书。</p><p class="ql-block"> 《第九十四只风筝》讲述了一堵隔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高墙,吸引了一名英国摄影记者马克斯前去挖掘真相。在那里,他遇到了放风筝的巴勒斯坦男孩赛德,他们成为了朋友。马克斯在赛德家受到盛情款待时,才得悉曾经发生在这个家庭的悲剧。本书由赛德和马克斯的内心独白构成,哀伤,沉痛,却点燃了希望的微光。帆老师一开始根据小种子的年龄、阅读能力分成两组,朗朗带领云溪、融融、玥玥成为过去组,以赛德的经历回忆过去。小熙、叮当、曼曼和亚琳则是现实组,以马克斯的视角走进故事。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梳理文本。</p><p class="ql-block"> 接着,帆老师用打印的照片为小种子们讲述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墙-柏林墙的故事,把这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迁移到本书里。除了这堵厚厚的有形的墙,还有很多无形的墙。帆老师提醒小种子们通过文本去寻找,去思考。冷漠、失语、悲伤、死亡、不同立场、猜疑、戒备、冲突、极端情绪、敌对都在禁锢着人们。书里、画里反复强调的两个点,除了墙,就是风筝了。风筝是赛德对哥哥的想念、对家庭团聚的梦想,是传递给蓝头巾女孩的友谊、善意,是对自由的向往,对和平的希望,也传递出信任、快乐、联结、感情、真相和坚持。</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活在和平国家,难以想象战乱会带给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伤害是多么地大。巴以战争、俄乌战争、印巴冲突,真实的战争离我们很远,但书籍里的战争就在我们身边。这种现实主义文学有助于小种子们理解“真实”和“现实”。我们也能去听见、去看见、去关注来自远方的哭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