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言运用为基,铸思维发展之塔——市中区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展示活动(育秀小学专场)

市中区小学语文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先生在其《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中写到,“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不断学习,自我完善,是每一位市中小语人的信念与追求。5月8日下午,我们齐聚育秀小学五楼礼堂,开启主题为“以语言运用为基,筑思维发展之塔”的语文教学研讨之旅。</p> <p class="ql-block">  出席本次研讨活动的有市中区语文教研员朱国红老师,育秀小学李雅校长、刘文婷副校长,以及各校骨干教师。活动由孙慧敏老师主持。</p>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孙慧敏老师围绕两节课例进行备课思路解读:首先是基于共同的主题“大自然的秘密与美妙”,不仅注重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与感悟,更致力于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二个初衷是基于“语言文字运用”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双线融合。两节课例均以“语言建构”为基石,激活思维生长,共同诠释了新课标“在语言运用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深化语言”的核心要义;第三个初衷是基于以课后题为抓手,搭建教学主框架这一备课思路。两节课虽学段不同,但均通过“要素分解——策略渗透——问题驱动”的路径,让单元要素真正落地课堂。</p>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p class="ql-block">  胡兴君老师执教《雷雨》一课,课堂生动活泼,耐心倾听学生发言,鼓励学生表达,循循善诱之中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并圈画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实现“主要信息”的提取;在此基础上,借助抓关键词,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事物特点,明晰课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描写,从而落实“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  万晓老师执教的《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引导学生圈画文中描写事物,通过抓两个关键句“你看天空的珍藏——”“再看大地的珍藏——”引导学生将事物分类,实现了“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在落实“把事物写清楚”这一要素时,则是抓住开篇关键句“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从“奇妙”与“有生命”入手,引领学生品读文字,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事物的变化特点,从而引领学生真正体会到“世界的奇妙”。万老师的课堂注重教学支架的设计,环环相扣,不断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p> 道可道,非常道 <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成长的阶梯。马莺月、杨璐、杜晓梅、李臻、石彤、任雅老师作为核心备课团队教师代表,基于交互式课堂观课表,围绕“语言文字、思维能力、发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对话,在《立足“交互” 共话“发展”》的主题论坛中,讲述备课思考,共话专业发展。</p>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p class="ql-block">  教学管理部赵颜主任以《青蓝共进 智慧共生——教学能手培养的育秀实践》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汇报,从“青蓝相承,以学科素养筑基”“平台搭建,以教学素养赋能,以智慧素养创新”“切磋共研,以责任素养铸魂”三个方面,分享了我校为教师成长提供系统支持的团队赋能的优秀经验做法。文化、课程、队伍三股力量交织螺旋上升,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凝聚学校文化,落实课程研发与实施的重要条件与保障。</p>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p class="ql-block">  朱国红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两节课例的呈现进行了高屋建瓴的点评,并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朱老师充分肯定了我校以“交互”为纽带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理念与举措,观课量表的有效使用,在“互动”和“深度”层面的挖掘与设计,让课堂更富挑战性与层次感。同时,朱老师希冀老师们能够深入研究、探索如何从“看见思维”到“赋能思维”,加强备课中的双线并行,让思维过程可视化。</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教学的艺术在于交互,成长的力量在于共研,而专业的价值,正在于这样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保持热爱,扎实前行,育秀小学语文团队将继续携手同心,开启下一段成长旅程。</p> 文字: 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