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阳方志敏烈士纪念馆2025.3.27

guxl

<p class="ql-block">方志敏纪念馆,位于江西弋阳县弋江镇城北,现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2162.5㎡。纪念馆院内立有方志敏烈士全身雕像,高7米。基座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方志敏烈士”五个大字。雕像座背面刻有叶剑英元帅的亲笔题诗:“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p> <p class="ql-block">从小就会唱“在波涛滚滚的赣江旁,有方志敏同志战斗过的山岗…”的歌。现在专程从汀江绕道弋阳,以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方志敏纪念馆。对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经历,坚定信念,伟大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震撼心灵。</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青少年时代即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大革命时期,参与创建江西党团组织,担任中共江西农委书记,成为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邵式平、黄道等战友一起,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闽浙赣苏区,被毛泽东评价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先后担任赣东北、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还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皖南,迭经2个月浴血奋战,不幸在怀玉山区被俘。身陷囹圄之后,信仰坚定,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等千古不朽的华章。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时年36岁。</p> <p class="ql-block">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谱名远正,乳名正鹄,学名志敏,别号慧生。</p><p class="ql-block">父方高翥、母金香莲。(方志敏谱名“远正”,“远”字派按族谱“世代名高远、荣华富贵长”排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时期,方志敏在南昌领导江西省农民运动。期间,他担任了中共江西农委书记和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部长,创建了江西省农民协会和省农民自卫军;与毛泽东、彭湃等先后在广州、南昌、武汉四次会面,共商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方针策略;同蒋介石及国民党右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捍卫了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权,与赵醒侬、袁玉冰被誉为中共“江西三杰”;并在家乡弋阳进行“两条半枪闹革命”,大胆尝试以农民武装夺取政权,成为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27日至5月10日,方志敏以江西党代表的身份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与毛泽东第四次会面。会上,毛泽东提出“广泛地重新分配土地”的建议,再次得到方志敏与彭湃等同志的支持。此时,毛泽东、彭湃、方志敏等已经产生了“中国革命必须解决土地问题”的思想。方志敏返回江西后,到鄱阳县等地传达了党的五大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两条半枪闹革命”</p> <p class="ql-block">27年6月,方之敏与缪敏结婚。</p> <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与其战友邵式平,黄道等一起领导闽浙皖赣边区百万人民,创建了间浙赣苏区。这块苏区“由弋(阳)横(峰)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区域纵横强东北、闽北、浙西、皖南4省边区近50个县,成为全国六大苏区之一;红军部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取得了“血战东南半壁红”的光荣战绩;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事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获得了苏维埃模范省的特殊荣誉。方志敏为探索和形成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红旗勋章。</p><p class="ql-block">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1日,由红七军团组建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抵达赣东北。数日后,奉中央军委电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在德兴县重溪整编为红十军团,继续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当时,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已空前严峻,中央红军也已开始战略大转移,方志敏原已作出战略安排,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他临危受命,率领8000多人的部队,向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宁沪杭方向进军,历时2个月,沿途遭到约2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致使受困于怀玉山区,虽浴血奋战,终因弹尽粮绝而陷于失利,方志敏也不幸被俘。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这支高举抗日大旗的仁义之师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拉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方志敏、寻淮洲、刘畴西被列为工农红军长征牺牲的12位军职将领中职务最高的3位;留下来坚持斗争的红军部队后来成了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队,继承了先遣队的未竟事业。</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不幸被俘后,国民党当局利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这一切丝毫不能动摇方志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他一面与敌人进行信仰的交锋,意志的较量;一面利用敌人的“优待”,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撰写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等不朽华章,争取狱中看守人员和“落难”的原国民党高官,将这批传世之作送出监狱,为党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为国捐躯,时年36岁。</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遭囚禁6个月,有近一半时间被关押在条件恶劣的普通号,另一半时间被关押在“优待号”。在囚室里,他没有消沉等待敌人的杀害,而是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炽热的爱,撰写了十多篇共14万余字的狱中文稿,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高超的斗争艺术。</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以其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争取狱中看守人员和软禁在狱的国民党高官胡逸民(胡罟人)等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这批传世之作送出监狱,由看守</span>高易鹏的女友程全昭、国民党高官胡逸民,成功将文稿陆续交到宋庆龄、鲁迅手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辗转送达了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但方志敏牺牲在前,并不知这个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文稿传到重庆</p><p class="ql-block">后,1939年时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负责人</p><p class="ql-block">的叶剑英,有感于方志敏的精神与业绩,在烈士的遗照上题诗一首:</p><p class="ql-block">血战东南半壁红,</p><p class="ql-block">忍将奇迹作奇功。</p><p class="ql-block">文山去后南朝月,</p><p class="ql-block">又照秦淮一叶枫。</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是“共产主义的殉道者”,他的一生为信仰而奋斗,为信仰而献身。他对理想信念的忠贞不渝,感天动地,永昭世人。</p> <p class="ql-block">“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军北上抗日先遇队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但革命火种未灭。粟裕、刘英带领的先遣队突围部队在德兴县(今德兴市)广财山整编为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浙南开辟了浙南游击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被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后被称为“老四团”);方志敏留在皖南的先遗队侦察营、教导营等后被编为皖南红军独立团,1936年4月,又在婺源鄣公山改编为皖浙赣红军独立团,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之后,被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后被称为“老二团”)。先遗队的两支余部,分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均获得“老虎团”的光荣称号。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贫是方志敏革命精神的底色。方志敏</p><p class="ql-block">清贫精神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p><p class="ql-block">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贫精神有着丰富</p><p class="ql-block">的内涵,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集中</p><p class="ql-block">体现在他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方志</p><p class="ql-block">敏以清贫戒奢,以清贫砺志,以清贫养德,</p><p class="ql-block">堪称光辉的典范。他还以清贫精神培育苏维</p><p class="ql-block">埃干部好作风,并通过从严治党,营造了苏</p><p class="ql-block">区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奉献是方志敏革命精神的本质。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楷模,他的一生,无处不闪耀着奉献精神的光辉。为了党的事业,他能舍弃一切;为了可爱的中国,他献出了赤子之心;为了人民的利益,他艰苦奋斗,甘于清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理想,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方家亦是满门忠烈。</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在遗作中激情写到:“我们可爱的祖国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新中国,不是遥远的将来,而是最近的将来”。在他牺牲十四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