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阿燦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政府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于是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发布通知,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p><p class="ql-block"> 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节日起源</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p><p class="ql-block">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遭遇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导致68712人遇难,另有17912人失踪。这场自然灾害是国家和民族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为了表达对地震中逝去生命的深切追思,同时增强全民的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同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的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议: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这一提议旨在纪念地震中的遇难者,同时弘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灾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国际背景</p><p class="ql-block">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这些国际经验为中国设立防灾减灾日提供了参考。</p> <p class="ql-block">开展活动</p><p class="ql-block">为增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意识。全国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各地的机关、学校、科技、安全等众多部门积极参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管理部门、紧急救援队随时随地举办防灾减灾知识宣讲、知识竞赛活动……各地区各部门注重创新,多措并举,线上线下相结合立体式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做到了科普宣传家喻户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