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制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亲子农家院制作之旅:一场温暖的创意农耕体验</p><p class="ql-block"> 在代林小学四二班组织的少儿农科院亲子活动中,董凌菱和妈妈携手踏上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温情的农家院制作之旅。这次活动不仅让她们收获了精美的手工作品,更在合作过程中加深了彼此的默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为农家院搭建主体框架。妈妈负责裁剪硬纸板,我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纸板拼接起来,搭出农家院的雏形。接着,我们开始精心设计农家院的屋顶。麦子金黄的色泽与质感,最适合还原传统农家院的质朴气息。妈妈教我将麦子整齐排列,然后用胶水仔细粘贴在屋顶模型上。这个过程需要十足的耐心,稍不注意麦子就会歪斜。我聚精会神地摆放着每一株麦子,妈妈在旁边不时指导,帮我调整角度。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铺满麦子的屋顶渐渐成型,远远看去,仿佛真的能闻到田野里麦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屋顶完成后,我们又利用麦秆制作桌子和凳子。麦秆纤细坚韧,妈妈用小刀将麦秆裁成合适的长度,我则负责用黏胶将它们固定。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反复练习,终于成功做出了小巧的桌椅。花生皮铺成的小路是整个农家院的亮点之一,我们把花生皮一颗颗仔细排列,蜿蜒的小路延伸向门口。鸡蛋托经过修剪,变成了粮囤的盖子,既环保又实用。</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用彩泥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农作物。我发挥想象力,捏出圆滚滚的南瓜、饱满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妈妈也不甘示弱,做出了栩栩如生的麦草莓和苹果。看着彩泥在我们手中变成丰收的景象,成就感油然而生。最后,我们用麦秆编织成篱笆和大门,还在粮囤上贴上喜庆的福字,门口挂上亲手书写的对联。当整个农家院完工的那一刻,我们相视而笑,满心都是喜悦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学生收获</p> <p class="ql-block"> 今天和妈妈一起做完农家院时,我的手心里全是胶水黏黏的感觉,可眼睛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这个用麦子、花生皮变出来的小世界!原来生活里到处都是宝贝,鸡蛋托能当粮囤盖子,麦秆扭一扭就变成了小椅子,连平时扔掉的花生皮都能铺成弯弯的小路。</p><p class="ql-block"> 看着亲手捏的彩泥玉米、贴的福字粮囤,突然觉得这个小院子好像真的有了生命。风一吹,麦子屋顶沙沙响,就像在唱丰收的歌。原来和妈妈一起创造的东西,比买的玩具还要珍贵一百倍!我要把这个小院子摆在书桌上,每次看到它,都能想起今天暖暖的阳光和妈妈笑弯弯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家长感悟</p> <p class="ql-block">小手牵大手,共筑田园梦——一场亲子手工的心灵对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参与代林小学少儿农科院的亲子手工活动,这场用自然材料搭建农家院的经历,远比我预想中更触动内心。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捧着麦子、麦秆等材料向我比划创意时,我忽然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手工创作,更是一场关于陪伴与成长的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 活动初期,我习惯性地想主导制作流程,从裁剪纸板到粘贴材料,总想帮孩子完成得更快更好。但看到孩子认真尝试绑麦秆却屡屡失败,小眉头皱成一团的模样,我及时停下了“代劳”的手。蹲下身和孩子平视,握住那双因紧张微微冒汗的小手,手把手教他打结的瞬间,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密联结。原来,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而是与父母共同探索、试错的过程。他学会用彩泥捏出歪歪扭扭的南瓜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比任何精致的工艺品都珍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