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阅读

北泽

<p class="ql-block">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p><p class="ql-block"> 瞎眼狼① 迟子建</p><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1938还是1939年,父亲记得并不很清楚,他说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令,寒冬腊月,祭灶的日子。西北风呜呜叫,他们抗联部队的一个支队(父亲至死都对他部队的番号保密),二十多号人,清晨从四道岭小黑山的密营出发,踏雪而行,晚饭时分,袭击了位于中苏边界的一个日军守备队②。</p><p class="ql-block"> 四道岭在哪里?我在地图上找不到。父亲说除了四道岭,还有头道岭、二道岭、三道岭和五道岭。这些岭呈刀锋状,山上林木茂盛,下溪流纵横,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适宜做密营。父亲说他们最初的营地在头道岭的大黑山,那里狼多,当地人也叫它野狼岭。深夜时群狼齐嗥,狼眼鬼火似的在树丛闪烁,地窨子的女战士恐惧这“夜歌夜火”,就往男战士住的这一侧跑。父亲也不避讳,说他们因此喜欢狼嗥。</p><p class="ql-block"> 狼通常群居,但也有离群索居的。父亲说头道岭就有这样一条母狼,它双眼瞎。不知是天生瞎眼,还是后天瞎的——比如被猎人打瞎、疾病或是同类相残所致。大家分析,它在狼群里受排斥,才被驱逐出来。一条瞎眼的狼,就是一把卷刃的剑,锋芒不再。虽说它的嗅觉依然灵敏,但它朝着掠食目标飞奔的时候,由于深陷永无尽头的黑暗,往往会撞到树上,或是跌入谷底。猎物到不了嘴,反受皮肉之苦。但狼是聪明的,父亲说这条瞎眼狼自打发现支队的行踪后,就一直凭声音和嗅觉尾随他们,求得生存。</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火头军,他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战友们都说,狼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野兽,喂不熟的,可父亲还是不忍看它挨饿,尤其到了漫漫长冬,白雪像巨大的裹尸布一样覆盖了山林,它几乎找不到吃的,连哀叫的力气都没了,像一团飘浮的阴云,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它得了食物后会叫几声,像小孩子没吃饱奶时的吭叽声,带着些许的满足,又有些许的抗议。大地回春了,瞎眼狼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春夏秋三季,它可以用鼻子觅到果腹之物,而那些东西其他狼基本是不碰的,譬如浆果、蘑菇、青苔或是昆虫。它食肉的机会有没有呢?那得看它的运气了。病死的鹰,半腐烂的兔子,对它来说就是美味。一旦发现,它就迅疾赶去。可这样的食物也是乌鸦的珍馐。常常在它大快朵颐时,乌鸦纷纷落下,与其争食。瞎眼狼反正看不见,奋勇吃它的。父亲说他们不止一次撞见它与乌鸦同食腐肉的情景。看着它被漆黑的乌鸦给挤在一角,像条瘪了的布袋,实在是心疼。</p><p class="ql-block"> 有时不是瞎眼狼先发现的腐肉,而是乌鸦,它也能跟着蹭点荤腥。乌鸦一鼓噪,它就循声而去。所以瞎眼狼最爱的声音,该是乌鸦的叫声吧。乌鸦啃不动的骨头,对它来说就是心仪的阳光,它会把它们拖进山洞,作为存粮,以备不时之需。它瘦弱不堪,但牙齿锋利,骨头于它,恰如糖果。</p><p class="ql-block"> 瞎眼狼像个讨债鬼,跟着支队,渐渐地成了编外一员。</p><p class="ql-block"> 这条狼有年正月,突然消失了!看不见它了,大家还担心,它是不是被老虎或狗熊给吃了?父亲说瞎眼狼失踪三个月后,他和战友为前方的大部队运粮,在二道岭遇见了它。它居然大了肚子,怀了崽了!它拖着沉重的身子,穿越新绿点点的灌木丛,往头道岭走。它的爪子在林地上,留下的印痕明显比过去深了,而它的毛色,也比过去光鲜了!闻到它熟知的队伍的气味,它还停下来,转过头,低低叫了几声,有点羞怯,又有点骄傲似的。</p><p class="ql-block"> 它是在哪里俘获了一条公狼的心呢?父亲说他们猜测,公狼与它发过情后,恐怕也是后悔的,否则不会在它怀着孕的时候,让它孤独地在山岭间穿行。</p><p class="ql-block"> 那次运粮,父亲他们中途遭到日伪军伏击,死伤过半。原来是队伍里一个姓梁的通讯员做了叛徒。他们不得不放弃头道岭的密营,重整旗鼓,在四道岭的小黑山再建营地。这样,头道岭的瞎眼狼,就在他们视野消失了。两三年不见它,大家还念叨,它生了几仔?养活得了小狼吗?因为一直没见它来找他们,父亲认定,瞎眼狼生的小狼,个个都是好眼睛,它的生活有了灯,不需要他们了。但父亲还会在队伍偶尔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瞎眼狼喜欢山洞,也能对付骨头,万一他们转移了,而它走投无路,寻到那儿的话,总不会饿着。(有删改)</p><p class="ql-block"> [注]①本文节选自迟子建的《炖马靴》,内容和抗战有关。②守备队:日军最早的独立守备队成立于1909年,在中国东北占领地编组独立守备队(1933年改称第1独立守备队)。当时的独立守备队就是六个大队的规模,任务主要是守备铁路线。</p><p class="ql-block">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p><p class="ql-block">A.小说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暗示了时代背景,“二十多号人”对峙“日军守备队”,为故事渲染了紧张的气氛。</p><p class="ql-block">B.小说中瞎眼狼凭声音和嗅觉尾随父亲的支队求得生存,说明它有灵性;而“像个讨债鬼”,说明它还有难缠与不知足的一面。</p><p class="ql-block">C.文中画线句对雪景的描绘很有特色,一方面说明了大黑山生存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抗日战士可贵的斗争精神。</p><p class="ql-block">D.文中对战况的描写比较少,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结尾写到我军的暂时失利和与瞎眼狼的分离,设置了悬念。</p><p class="ql-block">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p><p class="ql-block">A.小说开篇点明了季节特征,寒冬腊月,西北风呜呜叫,渲染了抗联战士所处的险恶的环境,这也是那次袭击取得胜利的条件之一。</p><p class="ql-block">B.深夜群狼齐嗥,狼眼鬼火似的在树丛闪烁使地窨子的女战士恐惧,而父亲却喜欢这狼嗥,可以看出父亲的勇敢。</p><p class="ql-block">C.乌鸦一鼓噪,瞎眼狼就循声而去,因为这样就可以吃到腐肉。这种合作关系保证了瞎眼狼的生存,这体现了狼的聪明。</p><p class="ql-block">D.父亲对瞎眼狼境遇的改变有着特别的敏感,这只狼也对这支熟悉的队伍曾给予她的帮助表达了善意,父亲由此对她的未来充满信心。</p><p class="ql-block">8.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炖马靴》是抗战题材的小说,节选部分为什么却着重回忆了以瞎眼狼为代表的狼群的生活情景?(6分)</p><p class="ql-block"> 参考答案及分析:</p><p class="ql-block"> 6.B “难缠与不知足”错,应为瞎眼狼对父亲的支队产生了依恋之情,并非难缠与不知足。</p><p class="ql-block"> 7.D A.“这也是那次袭击取得胜利的条件之一”解说有误。文中没有这样的判断。B.“而父亲却喜欢这狼嗥,可以看出父亲的勇敢”解说有误,结合“深夜时群狼齐嗥,狼眼鬼火似的在树丛闪烁,地窖子的女战士恐惧这‘夜歌夜火’,就往男战士住的这一侧跑。父亲也不避讳,说他们因此喜欢狼嗥”可知,是另有原因。C.“这种合作关系保证了瞎眼狼的生存,这体现了狼的聪明”说法有误。结合“看着它被漆黑的乌鸦给挤在一角,像条瘪了的布袋,实在是心疼”可知,瞎眼狼的生存还依赖于父亲的善良。故选D。</p><p class="ql-block"> 8.①忠诚,有责任心。父亲是一位保守秘密的军人。父亲至死都对他部队的番号保密。②善良、有爱心。父亲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父亲不忍看它挨饿,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瞎眼狼消失了,父亲还一直挂念着它。③不畏艰苦,坚强乐观。父亲和其他战友在大黑山的恶劣战争环境年复一年地和瞎眼狼“友好相处”,而且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感情”。</p><p class="ql-block"> 9.①情节上,本文虽把描写重心放在狼群和瞎眼狼,但处处又与父亲为代表的我军的行军战争生活紧密相连,丰富了故事情节,不落俗套,内容上更具吸引力。 ②环境上,小说通过描写大黑山群狼的嗥叫声、鬼火似的狼眼以及瞎眼狼觅食等情景,渲染了残酷恶劣的战争氛围,烘托了抗日战士的艰辛。③主题上,狼群是四道岭大黑山恶劣生存环境的缩影,歌颂了抗日战士克服困难、不畏牺牲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