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h3> <h3>1.做好防风准备,固紧门窗、围挡、棚架等搭建物,妥善安置室外物品。 <br>2.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广告牌或大树下停留,尽量远离建筑工地。 <br>3.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应到避风场所避风。 <br>4.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千万不要下海游泳。 <br>5.不要将车辆停放在高楼、大树下面,车辆应减速慢行。<br> 6.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br>7.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br>8.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不要自己开车,可以选择坐火车。 <br>9.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h3> <h3>地震突发,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br>1.躲避掩护:室内躲桌下、墙角,保护头部。2.远离危险:避开玻璃窗、悬挂物等易碎物品。<br>3.不乘电梯:避免被困,走楼梯更安全。<br>4.户外避难: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去开阔地带。<br>5.注意余震:地震后有余震,确认安全再行动。<br>6.关注信息:听官方消息,配合救援。确保安全,冷静应对地震哦~</h3> <h3>暴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br>1.减少外出:在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绕过积水严重的地区,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客井或地坑。 <br>2.关闭电源和煤气阀:在暴雨来临前,应关闭电源总开关和煤气阀,以防止触电和煤气泄漏。 <br>3.预防内涝:在低洼地区,可以放置挡水板、 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以防止积水进入室内。 <br>4.注意交通安全:在暴雨天气中,驾驶车辆时要特别小心,保持车速适中,避免急刹车或急转弯,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br>5.防雷电:暴雨往往伴随着雷电,此时要尽量避免站在高处或大树下等危险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暴雨天气中,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了解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提前做好防范准备。</h3> <h3>1.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br> 2.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br> 3.千万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 <br>4.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应选择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开阔的地方停留。</h3> <h3>公共场所<br>1.拨打119报警,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br> 2.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br> 3.逃生时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br> 4.无法逃离时,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br>高层建筑<br>1.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不要强行下逃,可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br>2.如被困在高层呼救无效时,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等物,引起别人注意。 <br>森林、草原<br>1.判明火势大小、风向,迅速向火已经烧过或植物稀少、 地势平坦的地带转移。<br> 2.穿越火线时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过。 <br>3.无法脱险时选择植物少的地方卧倒,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贴近坑底,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下面避开火头。</h3> <h3>防灾意识多一点,危险就远离一点<br>应急知识记心间,避险技能保平安<br>手机预警早开启,应急物资常更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