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育桃李 匠心赋能绽芳华

顽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马关县小坝子镇半坡小学王会翠老师班级管理经验分享活动总结</h3> 初夏五月,草木葱茏。2025年5月11日下午,一场充满教育温度的经验分享会在小坝子镇中心学校展开。来自小坝子镇半坡小学教师王会翠,以“教育在细微处,成长在活动中”为主题,为全镇小学教师呈现了一场既扎根乡土又饱含智慧的教育实践课。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传递,更是乡村教师探索教育本真的精神之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冯富磊老师主持</b></p>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b>  一、以规则为犁,耕耘习惯的沃土</b></font></h3> <p class="ql-block">  面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比超50%、班级管理难度大的现实,王会翠老师用三年班主任实践给出了答案。她将低年级管理比作“播种季”,以极具巧思的规则设计浇灌习惯的萌芽——课堂上,“123,坐端正”的口令如春风化雨,瞬间凝聚学生注意力;课桌上,课本与文具的“左上角”“右上角”定位法,让杂乱无章的课桌变成井然有序的“责任田”。班集体责任机制,则在稚嫩的心灵中悄然播下团队意识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称道的是,她将冰冷的规则转化为生长的动力:教室墙上的“明星评比栏”闪烁着“学习之星”“爱卫之星”的光彩,积分兑换台上陈列的文具与零食,成为孩子们眼中比游戏更珍贵的“成长勋章”。一位听课教师感慨:“原来管理不是束缚,而是帮孩子找到向上的阶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王会翠老师分享</b></p>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b>  二、以活动为翼,点亮生命的灯火</b></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教育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王会翠老师深谙此道。她的班级里,劳动教育从课本走向田野——种玉米时感悟播种到收获、养蚕宝宝悟生命、古法制曲品传统,知识的边界在泥土芬芳中悄然拓展;颗粒积木拼出的“未来校园”、棋类竞赛中的“思维战场”,让留守儿童的眼中绽放出自信的光芒。</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零食会”更成为最温暖的教育现场:师生围坐分享水果点心,成长相册里定格的笑脸,为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筑起“第二个家”。这种将心理关怀融入日常的智慧,更是职业幸福感的体现。正如中心校李俊副校长所言:“她让我们看到,乡村教育不仅要教会知识,更要成为照亮孤独童年的星光。”</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b>  三、以匠心为舵,破浪教育深水区</b></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面对乡村教育的特殊挑战,王会翠老师的创新实践更具启发意义。当早恋的朦胧情愫在六年级萌芽,她用“喜欢草莓与小狗”的生动类比,将尴尬话题化作生命教育的清泉;面对师资短缺的困境,她独创“班长管组长、组长管组员、全员监督班长”的循环管理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的主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那些看似平常的细节里藏着教育的匠心:课外书是表现优异的“特权奖励”,冬季运动会的颁奖台变身“高光舞台”,陈鹤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化作分类培育的多元评价......这些实践不仅破解了管理难题,更诠释着“让花成花,让花开的更灿烂,让树成树,让树生长更繁茂”的育人哲学。</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b>  四、薪火相传,共绘乡村教育新图景</b></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场讲座带来的不仅是可复制的“积分制”“责任承包制”等管理工具,更激发了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在规则与自由、约束与成长的平衡中,乡村教育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br></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参与教师所言:“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教育最好的试验田。”这场始于经验分享的活动,最终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突围的生动注脚,见证着乡村教师从“管理者”到“点燃者”的华丽转身。</p> <p class="ql-block">撰稿:冯富磊</p><p class="ql-block">图编:王怀瑞</p><p class="ql-block">审稿:李 俊</p><p class="ql-block">审核:杨洪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