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宝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福是什么呢?爸爸可能一时半会很难跟你描述清楚它的模样——它不是一个苹果,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形状;也不是一杯水,可用器皿去量化。但爸爸知道什么是幸福:当你长大咿呀学语,笨笨地唤我“爸爸”时,我知道我是幸福的;夕阳西下,我和妈妈牵着你的小手漫步在芳草萋萋的河边时,我知道我是幸福的;发薪水后,把不多的工资交给家里、为这个家遮风挡雨时,我知道我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福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人生目标,芸芸众生披肝沥胆、甚至勾心斗角,为之追求的终极目标莫过于“幸福”二字。其实,幸福并不在远处。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却并非人人都懂得什么是幸福。身边有位朋友结婚近10年,却总说从未得到幸福。她曾不停地问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当年,她在陌生的城市认识丈夫,两人一贫如洗却相濡以沫,坚信熬过苦日子、挣了钱就会幸福。他们摆过地摊、开过饭店,如今有了一家不大不小的服装厂,有房有车,生计无忧。可她却发现生活没了方向,丈夫不再像从前那样怜惜她,自己也变得多疑,总觉得他在外面有了情人,寝食难安。曾经的拼劲消失殆尽,她像被掏空了一样:如今什么都不缺,拼死拼活究竟为了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吗?很多人以为有钱就会幸福,于是不择手段地挣钱、存钱、花钱,到头来钱有了,得到的却不是幸福,而是空虚和寂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福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更是相对的。比如对我而言,你的一声“爸爸”、家庭的和睦就是幸福;但对有些人来说,幸福可能只是一块简单的面包、一个冰激凌。有人说,乞丐和国王的幸福值是等同的,只因每个人的期望值不同。正因为幸福没有绝对的标准,很多人就算迎来了幸福,也不懂得珍惜,还来不及品味,就让它匆匆溜走。我曾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则哲理小散文《幸福,你不要来得那么快》:“要爱情,爱情便抵达了;要成功,成功便到来了;要事业,事业便蓬勃了……他们要的幸福,仿佛是孩童向父母伸手要一块泡泡糖般轻松容易。可得到之后,他们收获的并非快乐,反而是无法排解的忧伤和迷茫……幸福,你不要来得那么快,等人们懂得你的真正含义时,再到来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因为幸福没有绝对的标准,人们往往从比较中感知幸福。记得范伟在一部喜剧电影里有个经典段子,形象地诠释了什么是幸福。他结巴着说:“别人坐着,我站着,他就比我幸福;我急着上茅厕,他在里面蹲着,他就比我幸福。”笑过之后细想,幸福的道理大抵如此:你天天吃白米饭、从未体会过饥饿,就不懂得酒足饭饱是一种幸福。只有历经苦苦追寻、费尽心血终于得到想要的东西时,你才会真正觉得幸福。从这点来说,女人在恋爱前往往比男人更懂幸福——遇到心仪的男人时,她们不会马上答应,而是让对方经历追寻、栽些跟头,再装作感动的样子献上芳心。这让心爱的男人明白,这份幸福并非轻易可得;而男人在周折后,也会更懂得珍惜。可惜很多男人不懂其中玄机,一碰壁就心灰意冷、避之千里,最终让姻缘空留余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都想找到通往幸福的钥匙。或许真有这样的钥匙?一位哲人说过,幸福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就像我那位朋友,虽有财富却没了希望、没了事做、没了爱,幸福自然离她远去。钱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把钱等同于幸福的观念。现实地说,钱是幸福的基础,但它只是手段,而非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对幸福的感知或许需要用一生去体会,而非靠爸爸的只言片语就能懂其全部。作为爱你的父母,我们对你没有过多奢望,只希望你能幸福地过好每一天,便已足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b>爱你的爸爸</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2014年3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