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根据社老年摄影协会的要求,宣西分会安排了一次纪念抗战胜利红色摄影采风活动。分会老师们的响应非常热烈,通知发出后很快就满员。</p><p class="ql-block"> 5月8日,微风拂面,天气晴好。老师们满怀对先烈的崇敬之情,驱车来到京西门头沟妙峰山涧沟村。妙峰山里雾气蒙蒙,青砖灰瓦的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隐于山间,当年谍报人员曾伪装成香客在此活动。院落虽小,却承载了华北敌后情报战的核心使命。门前一株老槐虬枝盘曲,树皮斑驳如刻满密码,镜头定格其沧桑,仿佛能听见当年情报员匆匆的脚步与低语。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平西情报联络站于1941年2月成立,地处平西抗日根据地,西连晋察冀根据地,东接平津敌占区,处于华北敌后,其地势险峻,条件异常艰险,直接威胁日伪在华北的统治中心北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联络站承担了指挥联络、建立电台、接送人员、传递情报、运送书刊、输送药品及重要战略物资等任务。</p> <p class="ql-block"> 踏入纪念馆,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带着历史温度的文物,无声诉说着情报工作者们的英勇与智慧。他们身处隐蔽战线,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递关键情报,用生命搭建起战斗的桥梁。有的情报员为了保护情报,不惜牺牲自己。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在参观过程中,女讲解员是一位60岁的土生土长当地人。她饱含深情讲述了情报人员们凭借坚定的信仰和过人的胆识,一次次突破敌人封锁,为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细节丰富,令人动容。院落中,“胜似雄兵十万”的巨幅壁画生动描绘了情报人员当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分会中的老大姐陆怀南老师,虽年事已高,仍不辞辛劳,在山坡上奔走。她观看展馆极为仔细。碰巧的是,平西情报联络站的创建人之一许建国同志正是她初中同班同学的父亲。陆老师用激动的话语跟我们讲述了其中的故事,大家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在观看情报联络站简介视频</p> <p class="ql-block">分会老师们在认真拍摄创作</p> <p class="ql-block">平西情报联络站外景</p> <p class="ql-block"> 借用豆包写的一首小诗:</p><p class="ql-block"> 山间密讯传千里,敌后奇兵破万难。</p><p class="ql-block"> 重寻红色来时路,敬仰之情心底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走出情报联络站,老师们又兴致勃勃地前往妙峰山娘娘庙参观游览。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这里都要举办春季庙会,热闹非凡。可惜我们到达时已接近中午,庙会的活动都已结束,只有部分老师喝到了给游客的免费粥,吃到了免费的馒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妙峰山海拔1200多米,是北京周边的最高峰。山势雄伟,风景秀美。山上庙宇群始建于明代,三处庙宇依山取势,错落有致,分别供奉着道、儒、释、俗各路神。妙峰山娘娘庙正殿内供奉着天仙圣母碧霞元君、送生娘娘、眼光娘娘、斑疹娘娘、送子娘娘等五位娘娘,是华北地区民众求子习俗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妙峰山娘娘庙曾遭日军轰炸。寺庙旁边的一棵巨松,曾挡住了无数弹片,被誉为救命松。</p> <p class="ql-block"> 妙峰山美丽的景色为老师们的采风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环境,大家愉快地相互交流、拍照留念,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这一次很有意义的采风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照片由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张晓蔚、邓小莹、王功业、张春东、高山、苗学敏、孙淑慧、高彦波、王一娟、王京华、吴茜茜、卢敬利、杨建华、陆怀南、陈良寿、张誉、武晓红、张兰华、岳军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