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风平浪静

<p class="ql-block">“要想了解某个地方,那么当地的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于是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一下当地的博物馆,上午参观完布达拉宫,下午来到西藏博物馆也不例外,确实感触颇深,也许在这里你能追寻到那关于信仰的蛛丝马迹。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旧时代(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的旧西藏)西藏的生活场景之一的农奴的悲惨生活场景,以塑像的方式展现在面前。</p> <p class="ql-block">艾旺寺泥塑菩萨头像 11-12世纪。</p> <p class="ql-block">仁达摩崖石刻全'司天合'日可“,造像位于昌都察雅县香堆镇仁达村,刻于唐贞元二十年(804)。造像依山雕凿而成,刻有大日如来和八大菩萨等造像,另有藏、汉文题记,记录有唐蕃工匠姓名,表明由唐蕃工匠共同雕刻完成,反映了这一时期唐蕃之间的、教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大照寺中心殿: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建筑风格深受唐朝影响,现存吐蕃时期中心佛殿第一、三层的梁架、斗拱和藻井,尤其是人字大叉梁的结构,显属唐代建筑手法,反映出唐蕃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交融。</p> <p class="ql-block">艾旺寺泥塑像,艾旺寺始建于11世纪中村,艾旺寺泥塑像独具特色,汇广袖宽袍,轻盈质朴,受祖国其中正殿的释迦牟尼及其六弟子“内地文化影响十分明显,具有云风、龙门石窟中北魏至唐代佛教造像风格,突出反映了西藏腹地与宋朝之间佛教流交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佛说法图》,该壁画绘制于山南扎囊县扎塘寺内,主尊释迦牟尼的周围围绕着众菩萨、众弟子,在画面的下端或角落还有一些供养人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中心殿堂的立柱柱身均呈金刚橛形,柱身、托架及柱础上均雕有体态各异的大士、飞天等,是目前保存下来吐蕃时期最早的木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普兰观音碑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细德村,是迄今所知阿里地区年代最早的一通石碑。该碑高1.2米,宽0.5米,正面浮雕观音菩萨像,石碑两侧均刻有古藏文题记,左侧24行、右侧19行。碑文讲述了森格大舅卓氏赤赞轧贡布杰修建此碑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p> <p class="ql-block">赤尊公主带入吐蕃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p> <p class="ql-block">穿过令人肃然起敬的老西藏精神和雪域忠魂,通往楼上的墙壁一路全是历史的印记。凝视世界的西藏,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滚滚时光掩埋了远古,悠悠岁月模糊了文明, 古老的经文、残旧的佛像,密宗法器、祭祀铭文、传承至今的金瓶掣签。从唐蕃联姻到五世达赖的政教合一,从仓央嘉措到农奴解放。一首首雪域长歌,向来到这里的人们展示着西藏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西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4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