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次革命运动中,基督徒们始终坚守信仰,心怀爱国之情,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积极参与革命,为民族解放与进步竭尽全力,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生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辛亥革命时期,担任闸北商团副会长的俞国桢始,闸北商团为光复上海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光复,闸北首义;组成敢死团,协力攻打制造局;夺回被租界万国商团占领的沪宁火车站;保境安民。上海光复后,沪军都督府颁发奖凭,闸北商团是10个功绩特殊的商团之一,俞国桢是50多位功臣之一。上海保卫战中,长老会堂的俞国桢牧师挺身而出,他不仅以牧师的身份为革命者提供精神支持,还亲身投入到保卫上海的战斗中,展现了基督徒的英勇与担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年仅二十三岁的商务印刷厂女工、闸北堂教友陈安芳姐妹,毅然投身起义,最终英勇捐躯。她的壮举,激励着无数人为革命事业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8 年 4 月 7 日清晨 8 点,上海公共租界静安寺路上车马喧闹,行人如织。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领着小儿子刘光华,与妹妹刘明珍一起,从暂住的安乐坊 81 号家中出发,来到大华路口的公共汽车站候车,准备前往外滩方向的沪江大学。他们到达车站后不久,就有一辆双层巴士靠拢站头。刘湛恩在妹妹刘明珍上车后,用双手将 12 岁的刘光华托举起来送上车。就在刘光华踩牢踏脚、抓住扶手,同时刘湛恩也抬腿上车之际,紧贴在身后的两个黄道会杀手曾寿庚和岳培芝同时掏出手枪开枪。曾寿庚枪弹卡壳,岳培芝的手枪射出了罪恶的子弹。刘湛恩背部中弹,顿时血流如注,在送往医院途中壮烈牺牲。沪江大学的校长刘湛恩博士,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坚守民族气节,却因此遭到了日军的枪杀。他的牺牲,捍卫了民族尊严,也坚守了信仰。刘湛恩是抗战中唯一被暗杀的大学校长,他的英勇事迹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坚定的爱国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拒绝了日伪的威逼利诱,始终坚守在抗日的前沿。他的牺牲,让人们看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担当和奉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掩护革命烈士遗孤,圣彼得堂牧师董健吾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创办了大同幼稚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无数革命先驱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遗孤,是无辜的受害者,更是未来的希望。</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董健吾牧师深知这些孩子的命运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凭借自己的身份与影响力,创立了大同幼稚园,为那些无辜的遗孤筑起了一座温暖的避风港。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妥善地照料和教育,得以健康成长。</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董健吾牧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和上海圣彼得教堂的牧师,不仅展现了高尚的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还通过他的秘密情报工作和对革命后代的保护,体现了对革命事业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他的事迹,包括创办大同幼稚园收养革命后代,以及护送外国记者和医生到陕北苏区,将永远铭记在历史中,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蒋时叙牧师,江苏江阴人,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和南京神学院,在江阴牧会工作,后被邀请至鸿德堂牧会。1932年1月29日,日军海军陆战队搜查鸿德堂时,蒋时叙牧师和家人以及相关人员被带走,尽管多方营救,最终未能幸免。这一悲壮的历史事件,不仅彰显了个人的英勇,也体现了在国家危难时刻,基督徒群体的坚定立场和牺牲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32年1月28日闸北堂遭日军炮火所毁,鸿德堂蒋时叙牧师遇害,闸北堂“有牧无堂”,鸿德堂“有堂无牧”,韦绍曾牧师不畏艰难险阻,毅然肩负起闸北堂与鸿德堂的牧养重任,借四川路青年会“殉道堂”继续礼拜聚会。在动荡的年代里,他坚守信仰,为信徒们提供了信仰的慰藉和指引,成为他们心中的灯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白色恐怖肆虐的年代,女青年会幼稚园的戴慧贞老师,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她勇敢地为在女青年会秘密开会的地下工作者提供掩护,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关键的保护与支持。面对特务的搜查,尽管一无所获,戴老师却遭到了暴行。即便如此,她毫无畏惧地宣告:“天要亮了!”她的勇敢和智慧,为革命的火种注入了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圣保罗堂的教友茅丽瑛姐妹,1936年,加入抗日救亡组织-海关乐文社。 1939年12月12日晚,汪伪76号特务在职妇会所外暗杀茅丽瑛,茅丽瑛身中三弹,于12月15日在医院身亡,时年29岁。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督徒的信仰与爱国情怀,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些基督徒们的英勇事迹,不仅彰显了他们的信仰力量,更展现了他们为民族解放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