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观 秦晋之好

梦白浪

题图是宋代李唐《晋文公复国图》一部。<div><br>山西博物院这个展览实际名称为《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由晋、沪、豫、陕、甘、宁六家省级博物馆,晋、陕、洛阳的考古所以及宝鸡青铜器馆、虢国博物馆、芮国博物馆、始皇陵博物馆、襄阳博物馆等16家文博机构合办,荣膺国家文物局今年重点推介的二十展览之列。<br></div> 阵容强大的展出,让人印象更深的是成语“秦晋之好”。但展览没有出现相关场景,先借用临汾博物馆的画面。 平王东迁,秦国、晋国、郑国等出了大力,成为新兴力量(秦国因而由西垂大夫升为诸侯)。既然门当户对又是邻居,晋国与秦国至少有三次政治联姻,传为佳话。然而两国都有问鼎中原的决心,友谊的小船很快在这种压力下倾覆。<br> 展品有周平王的个人用具“王作鬲”,洛阳周平王墓出土,较西周质量已经简陋。<br> 来自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的大鼎和金片等,墓主可能包括秦襄公,是“西垂大夫”向秦伯时代转变的见证。<br> 对君王而言,婚姻是国事也是家事,具有一定隐私,远古记载相互矛盾,细究起来简直成了八卦。我翻阅资料时而产生疑问,期待大家解惑。<br><br>暂且以晋文公(重耳)生平为主线,谈论这三次联姻(部分纪年有一年偏差),结合着介绍一些展示文物。<div><br></div><div>前703年,晋国的大小宗之战已经让周天子实在看不下去,命令虢公率兵讨伐曲沃小宗,并扶植了晋国新君上台。五年后(前697年),重耳出生。<br><br>重耳二十岁,获胜的曲沃武公成为晋国国君,并取得周天子许可。<br><br>重耳二十二岁,祖父武公去世,其父诡诸成为晋献公。自此摆脱内斗的晋国开始满血出击,不断开疆拓土。<br><br>诡诸为世子时,娶贾候之女为妻,没有子女。再娶戎狄二女子为妻,一生重耳,一生夷吾。<br>年迈的武公仍向齐国求婚,齐桓公以宗室女齐姜嫁之,武公已不能御,诡诸慕齐姜美貌而“烝”(zheng,无需细说)之——武公老头不会是被气绝吧。<br>晋献公即位后封齐姜为夫人,生太子申生和女儿伯姬。是兄妹还是姐弟,史书无解。<br></div> 重耳二十六岁,晋国攻打骊戎大获全胜,俘获骊姬姐妹并收为妃子,姐妹各生奚齐和卓子(一说献公十五年伐戎收骊姬,一年后生奚齐)<br>献公大家庭至少包括六位夫人、九位子女。<br><br>重耳在晋国时已有二妻,先后亡故,留下一儿一女。后来这个儿子在重耳死后成为国君,即晋襄公。<br><br>重耳三十三岁,骊姬施展阴谋将几位公子外放。<br> 重耳四十三岁即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一年,秦穆公六年),几件事同时发生,其顺序可能如下:<br><br>首先是“唇亡齿寒”典故来历。晋国借道灭虢,回师灭虞。要问晋为何对虢深仇大恨,还得回溯武公那一辈,这里不提。<br><br>虢国墓地出土的梁姬罐 垣曲出土的燕姬甗,为虢国与匽国(燕国)联姻的陪嫁 第二件是秦穆公派人向晋献公求亲,献公同意将大女儿嫁给他。这是第一次“秦晋之好”。<br>献公同意出嫁伯姬。鉴于虞国旧臣百里奚不肯屈服,就把他作为奴隶陪嫁。百里奚难堪受辱逃亡,也属题外话。<br><br>第三件是在骊姬多年挑唆下,献公对太子起了杀心,申生被迫自尽,晋国开始十年内乱。<br><br>次年,糊涂老爸献公攻击重耳和夷吾。重耳采取不抵抗政策,带着狐毛、狐偃、赵衰等人开始十九年流亡生涯。<br>其中在母家(狄国,亦称翟国)十二年,娶了俘获的赤狄女子为妻,生二子;再入齐国五年,娶齐桓公之女为妻;最后的逃亡途经多个国家,在楚地安身数月,又被接到秦国数月。<br> <div>夷吾和老爸派来的讨伐军刀兵相见,献公第二年加派人力才获胜。夷吾投靠黄河以西的梁国,以城池换取秦国保护,日子始终安逸。<br><br>重耳四十七岁(还在狄国)时献公病死。骊姬姐妹不得民心,11岁的奚齐和9岁的卓子先后被大臣们送上西天,可怜二十年心计,一朝陪个干净。<br>骊姬之父被晋军所杀,也可以说她意在报复。<br><br>大臣来接重耳,重耳等人商议认为局势不稳,尚需观望。秦穆公保护大舅子夷吾回国,立为晋惠公,本来就是看在其人品不如重耳这一点,以为会对晋国俯首帖耳。<br>但惠公是个将国家利益重于承诺的国君,说话不算数,拒绝向秦国割让城池,加上秦国“泛舟之役”换来的是恩将仇报,两国矛盾升级至开战模式。<br><br>重耳五十一岁,秦晋“韩原之战”艰苦卓绝,秦穆公差点被俘,最后成了俘虏的却是晋惠公。<br>以秦穆公的意思,把他献祭得了,但夫人伯姬拉着三个孩子以死相逼,加上大臣劝阻甚至周天子传话,迫使穆公释放惠公回国。<br>此役晋国主力损失惨重,“几无甲兵”,面临亡国危险,只有割让河西八城。<br></div> 重耳五十五岁,秦国再夺晋国河东七城。<br><br>重耳五十六岁,晋国将太子圉(yu)送往秦国作人质。秦穆公将女儿怀嬴嫁之,归还河东被占城池,此为第二次“秦晋之好”,圉的姑母成了岳母。<br><br>重耳五十八岁,秦国灭晋惠公的老朋友梁国,圉非常不满。<br><br>重耳六十岁,圉闻听父亲病重,向怀嬴表示要偷跑回国。怀嬴不肯同行,但答应对此保密。<br>不久晋惠公病故,圉即位为晋怀公,迫害重耳一行人,更加失道。<br>秦穆公对圉逃走颇为恼怒,看来还是得把重耳扶上台,于是去楚国邀请他。 秦穆公夫妇决定将怀嬴嫁给重耳,重耳和怀嬴本来都不乐意——怀嬴是他的外甥女,后来又成了侄媳妇。<br>但伯姬和重耳的随从积极撮合,终于促成婚姻,重耳也就将妹夫秦穆公认作岳父。<br>第三次“秦晋之好”被后人看作违背伦理,但在当时还不是大问题。<br><br>重耳依然心中不悦,这才有轻视怀嬴的举动,见怀嬴发怒,又惶恐不安“自囚”向秦穆公请罪。<br> 重耳六十二岁时,在秦军护送下复国,成为晋文公。<br><br>重耳一行人中,狐偃的用具居然保留至今(子犯鬲,民间向博物馆捐献) 平定内乱后,晋文公以夫人礼接回怀嬴,穆公以“小女已失身”再度客气一番,晋文公依然坚持。<br>狄国、齐国也分别将与他分离七年的妻子季隗、齐姜送回。<br>怀嬴表示让位,以齐姜为上、季隗次之。<br>出逃时流失民间的一儿一女也找回,皆大欢喜,这时的秦晋之好结局似乎非常圆满。<div><br></div><div>重耳是否留下了物件?还真有,不过不在山西。<br><br>内蒙盛乐地区出土了“耳铸公剑”,据认为是重耳居翟狄时期祭祀所埋,现存乌兰察布博物馆。<br><br>秦晋友好时互相支持。这是襄阳出土的鄀(ruo)国文物。晋曾出兵助秦征鄀,鄀南逃,被迫朝秦暮楚,晋灵公时被楚所灭。</div> 重耳六十六岁时,晋文公以倾国之力(秦国也派兵参战)在城濮击败楚国,成为诸侯霸主。<br>重耳七十岁时,晋楚讲和,不久晋文公去世。 2019年我国从境外追回一级文物晋公盘,注水后里面的青铜小兽可以活动,根据铭文判定是晋文公送女儿孟姬出嫁到楚国时的陪嫁品。<br>看来这次婚事只能发生在城濮之战以前的四年。有人说出嫁的只是宗室之女,我看重耳的长女年龄在二十多岁,正合适。<br>虽然与秦晋之好无关,也是同期见证,本展还是将其作为重要文物展出。<br><br>晋公盘已经到了苏州,在3月22日开幕的新展“吴国的北方朋友”中作为嘉宾出席。<br>又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展览吧。<br> 晋文公六十八岁时,约秦攻郑,郑国派烛之武劝退秦师,秦晋关系出现裂痕。晋文公刚去世,秦穆公已经迫不及待要当霸主,向东用兵,与晋国爆发崤之战,秦军无人逃脱。<br><br>三名主帅差点用来祭祀晋文公亡灵,在怀嬴的劝说下,晋襄公才将他们释放。不管怎么说,晋国这次下手也忒毒辣(三帅之一还参加过城濮之战,是对晋国有功的人)。<br><br>秦晋两国的战略发展都意图以郑为突破口,郑国居中挑拨成为引火线,秦军又意在袭郑而与晋爆发全面战争。郑国这个搅局者,文物必然要展示一些,都是来自李家楼大墓的,闻名天下。 晋襄公临死前希望立太子夷皋,大臣们认为太子年幼,分为拥护公子雍(在秦国)和公子乐(怀嬴所生,在陈国)的两派,辩论中可以看出赵盾等重臣对 “侍奉两位先君” 的怀嬴已经非常鄙视。<br><br>赵盾支持自秦国迎回公子雍,但夷皋母文嬴(看这名字我觉得也是秦国宗室之女,就是说可能还有过第四次秦晋之好)抱着太子大哭大闹,搬出襄公遗愿作法宝,大家只好照此办理,而公子乐已在此争斗中丧命。<br><br>这是正是秦穆公去世、秦康公即位之时。秦国人满心欢喜,护送公子雍入晋国,想不到赵盾突然背信弃义。<br>拒绝也就罢了,他还乘其不备加以突袭(令狐之战),秦人没明白就纷纷丧命。<br><br>见证三次联姻的秦穆公去世、他的外孙成了牺牲品、秦康公与晋襄公“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姑表亲也因襄公之死而中断。而新上台的晋灵公确实不成体统,“桃园打鸟”被后人传为笑谈。<br>秦晋之好终结,两国开始无条件互殴。<br><br>又过了四十年,两国表面修好。晋国认为秦国随即背盟,两年后使吕相绝秦,发表了那篇著名的《绝秦书》,“春秋外交第一文”彻底为两国友好历史划上句号。<br><br>撕破脸的两国战争进入高潮。看起来晋国国力更强,几次深入陕境。晋国率领多国联军发动麻隧之战,更是打过泾水,秦国遭遇崤之战后的最惨重失败,十几年无力报复。<br><br>又延续三十年敌对状态后,两国均感到内外问题一堆,无力再战,借弭兵大会之际恢复和平关系,这时重耳已经去世八十年了。<div><br>这些玉器来自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大墓,墓主被认为是与晋国恢复和平的秦景公。<br></div> 晋国凭借富饶的汾水河谷,国富兵强,支撑起百年霸业。秦国面对晋国的强力堵截,只好向西开拓,春秋末期已沦为二等国家,后期外交政策转为“秦楚之好”。<div><br>而晋虽然对秦占了上风,却陷入战争泥沼,面临南、西、北三面威胁,一面堵住了秦国,另一面又被围堵,终究属于战略失着。<br></div><div><br></div><div>崤之战300年后,秦军才再次跨过崤函要地(郑国已在半个世纪前被韩国吞并,东道主当不成了),并很快占据了黄河天险,十年后又击退楚国为首的五国联军、大败三晋,天下莫强之。<br><br>展品有很多赵卿(基本认定是赵简子)墓的出土文物,这毕竟是太原本地特产,而且其祖先赵衰参与了重耳逃亡。</div> 展览最后出现了战国文物。战国中后期,赵卿后人创立的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发展壮大,成为唯一可与秦国抗争的力量,但最终还是亡于同一祖先的秦人之手。 据说因秦灭东周,姬姓与赢姓一度不允通婚。晋国公族本为周王亲属、秦晋之好的始作俑者,后世竟然成为雠仇。<div><br>政治联姻,这已经算长的。<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