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西域风情浓郁的喀什古城

董元臣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俗话说“没去喀什,就等于没去新疆”,这句话固然有夸大喀什的作用,但也告诉人们,喀什虽然没有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大,但却比乌鲁木齐更富有边境风情的色彩,比库尔勒的少数民族风情更加浓郁,比吐鲁番更加温情的热点城市。喀什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拥有的七大看点,是游赏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喀什噶尔老城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喀什噶尔老城区位于喀什市中心,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几百年历史,是维吾尔族文化的经典代表。走进这里,一座座古老建筑和一条条街道,无不散发着伊斯兰风情。黄色格调的土墙和砖墙,圆拱的彩色门窗等装饰十分亮眼。位于东北角的维吾尔族高台民居最有代表性。该民居建在高40米,长800米的黄土高崖之上,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不,共有600多户人家。这里的房屋大都用泥巴和胡杨木搭建而成,看上去松松垮垮,实际上非常牢固。这里也有不少随意建造的层层分布的砖房。整体看上去,似楼房层层叠叠,在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街巷,如同巨大的迷宫,我们这些外地人必须由本地人带路,否则一定会迷失方向。这里保留了数百年前的老宅和清真寺,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民俗博物馆”,不仅是喀什噶尔老城区的文化精华,也是喀什这座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喀什噶尔老城区的一条街道就是一个巴扎(集市),名称专一显赫,如坎土曼巴扎(铁匠街),朵帕巴扎(花帽街)等。街道上布满了伊斯兰风情的小吃摊和茶馆等,我们一边逛街一边吃喝,非常惬意,就好像置身于一个异域世界。街道两旁有数量可观的挂牌“维族家访”,不过进门家访后要买一件人家的商品。街道上随处可见晒太阳的维吾尔族老人和嬉闹玩耍的维吾尔族顽童,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喀什噶尔老城区曾是电影《追风筝人》的重要取景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艾提噶尔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艾提噶尔清真寺位于喀什噶尔老城区中心,是一处长宽约2公里的清真寺建筑群,呈不规则图形,为我国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建筑恢宏,每日5次礼拜的场面规模盛大,浓厚的宗教气氛十分感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近这座清楚寺,令人耳目一新。正门是一座鹅黄色建筑,弧形的建筑柔和静美,两旁各有一座宣礼塔,显得庄严神圣。寺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巨大写有阿拉伯文清真圣言的牌匾,令人肃然起敬。院内的面积很大,中间设置 水池,周围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把整个清真寺烘托得异常壮观美丽。院内四周设有礼拜天、讲经堂和拱北孜等十几座建筑,均以绿色为主调,每座建筑富有伊斯兰格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喀什大巴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喀什大巴扎位于市区东北吐曼河东岸,当地人称之为东门大巴扎,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1992年之前,仅星期天营业,现已改为每天营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喀什大巴扎,大得令人震惊。21个专业市场,4000多个固定售货摊位和一条食品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商业城堡。这里的商品种类齐全,品种繁多,无论是从规模上看,还是从商品丰富程度和顾客数量上讲,喀什大巴扎位居新疆各大巴扎之首。新疆的各种土特产、手工艺品、日用百货、丝绸制品、生产资料、瓜果蔬菜及大小牲畜等应有尽有。其中的油精和英吉沙小刀,是新疆著名的特产和工艺品。这里是游客购买纪念品是理想之地,也是维吾尔族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西山民俗风情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喀什西山民俗风情园是一个集历史、人文和景点于一体,文化氛围浓厚,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情乐园。离喀什火车站仅1公里,与喀什市中相距仅6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拥有世界吉尼斯纪录之最的蒙古包式连体建筑,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中间大蒙古包式建筑一次可容纳350人,配备高档灯光和音响,是举行大型集会的好地方,让开眼界大开。周围连着的8个小蒙古包式建筑,分别装饰不同少数民族风格的卡拉QK厅,供游人观赏、休憩和娱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玉素甫陵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玉素甫陵墓全称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陵墓,现存的陵墓为1987年重修的陵墓,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情。陵墓位于喀什市体育路南侧,坐北朝南,呈长方形,由正门、墓葬群和主墓室三部分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门宽4.2米,高8米,门两侧各有一座高8.7米塔楼(邦克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墓葬群高低相间,主次分明。墓室外墙用蓝底白花琉璃砖贴面。平顶的礼拜殿由粗壮的木柱支撑,木柱上雕刻的花纹古拙奇特,纹样丰美,是新疆伊斯兰建筑中难得的精品,为后世所罕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墓室外方内圆,上覆绿色琉璃穹窿圆顶,圆顶正中建有一座小塔楼。主墓室东部建有十几座塔楼,在新疆同类建筑中罕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陵墓布局独特,建筑宏伟,装修古朴肃穆,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格,体现出维吾尔族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杰出的才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墓主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为11世纪中期的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和学者,生于公元1019年,卒于公元1080年左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元1970年前后,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用古回鹘文写成一部长达13000余行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语言优美生动,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部大型历史文献。该巨著对维吾尔族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内外文史界的高度重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留下的许多名言警句成为后世的精神财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香妃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香妃园即阿帕克霍加墓,是新疆最大最著名的伊斯兰教圣裔家族霍加的陵墓,原名为阿帕克霍加麻扎(陵墓),位于喀什东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后来传说乾隆皇帝的香妃埋葬在这里,于是有了香妃墓之说。事实上这里是一个大家族5代72人的陵墓群,香妃墓仅为其中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香妃园建筑群围在一座大院落内,由小礼堂、大礼堂、教经堂和主墓室四部分组成。大院建有门楼,整个建筑带有非常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建筑恢宏漂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主墓室是景区内最重点的建筑,也是新疆最大的穹顶式建筑,穹顶四角各建有一处邦克楼。这四楼一拱的建筑群,搭配穹顶上方铁柱高擎的五弯新月,造型和谐,使整座建筑物显得格外庄严挺拔。四周墙壁从上到下全部用深绿色琉璃转贴面,上面绘有彩色图饰和阿拉伯古兰经警句。这些琉璃砖历经300多年的风吹日晒,至今依然光洁精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墓主人香妃的身世有着众多动人的传说,不过史学界给出了合乎实际的结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香妃即乾隆皇帝的容妃,生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九月十五日,其父为第二十九世新疆回部台吉(贵族首领)阿里和卓。和卓为其族称,因此香妃又叫和卓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台发动叛乱, 和卓氏随叔父额色尹和哥哥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次年,叛乱被彻底平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图尔都等5户助战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3户在平叛中立功的南疆维吾尔族上层人士,应召陆续进京,拜见乾陵皇帝。乾隆皇帝派使者把他们的家眷接到北京,让他们的家庭定居北京。图尔都被封为一等台吉,他的27岁妹妹和卓氏被封为贵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和卓氏的俊峭和异域风情赢得乾隆皇帝的心欢,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和贵人被册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容嫔被册封为容妃。由于乾隆皇帝晚年不再册封贵妃、皇贵妃和皇后,和卓氏的容妃身份一直未变。而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等先后相继去世,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48岁的容妃在后宫中位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达到了她的地位和殊荣的顶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四月十九日,55岁的容妃离世,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有出土的花白发辫为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历史学家认为,“香妃”是以容妃为蓝本杜撰的文学形象,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不过,容妃及其家族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因如此,容妃以“香妃”的美名受到人们的传颂和尊重,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史上光辉动人的一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喀什百年老茶馆品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喀什百年老茶馆位于喀什古城景区内乌斯塘博依格路口,为喀什市区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百年茶馆的两层建筑设计充满了浓郁的维吾尔族文化特色,内部装饰十分精美,具有强烈的伊斯兰文化色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盘腿围坐在土炕上,尽情地享受着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特有的快了。我们一边品味着喀什药茶和黑茶的清香,一边品尝正宗的喀什酸奶和手工茶点的美味。一张张香气扑鼻的馕饼,大开了我们的胃口。一位维吾尔族老艺人即兴弹唱本民族的歌曲,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表演助兴,把百年老茶馆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敞开胸怀,惬意地聊天,谈天说地,畅谈南疆游的快乐,几天来的劳顿一扫而光,愉快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仿佛回到了温馨的家中,喀什百年老茶馆的民族团结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虽然仅仅在喀什逗留了一天多一点的时间,但浓厚的西域文化色彩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在参观场所,总能听到悦耳动听的少数民族歌曲为我们助兴;走进酒楼,总会有轻歌曼舞的氛围在萦绕;走进小巷,冬不拉的弹唱会情不自禁的进入您的心房。即使是在大巴扎,也有专门的歌舞团尽情地为游客义演。乐观大度的喀什人必将伴随着喀什那古老浪漫西域情调越来越自由幸福快乐,奔向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灿烂的明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2025年5月10日截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于辽南名城瓦房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