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述 画江南(五)

二芽芽

<p class="ql-block">4.20。嘉兴距下辖海盐县26公里处有一沈荡镇,因始于明代有古老的繁荣,更因近代作家余华的小说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沈荡不大,一条河两条街,半小时的光景走完了,可400年前这里是五谷丝布,竹木油盐,质店大贾的繁荣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沈荡,饭店咖啡店卖小吃的售小玩意的一家又一家,巷子中饭店里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p> <p class="ql-block">余华笔下的“文城”“世事如烟”“细雨中的呐喊”等作品都出自沈荡的某一具体地方。胜利饭店因“许三观卖血记”而火爆,我们来时正是午饭口,午餐号一下子就发完了,问了才知道,这个饭店主菜是炒猪肝,是否于卖血记有关,没看过书不得而知,总之这个地方因余华再度走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热闹的古街不远有一至少占地2000多平现代建筑,“文蕴隽远庆达未来”豁然醒目,这里是永庆村党支部议事堂、礼堂、活动室、图书馆连成一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工程。以前浙江人多地少绝对舍不得这么干,现在看这里早已不以种地为生了,必须炫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在沈荡还有一处非常好看的地方,创建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的酿造厂—-官酱园。</p> <p class="ql-block">早年由当地一家周姓盐商创办泰兴酱园,历经130多年的漫长过程,几代人奋斗,后改官酱园,主产品黄酒和白酱油。上网查看,白酱油价格真的不菲,现在市场真真假假难辩其实,相信还是一分钱一分货吧。</p> <p class="ql-block">古法酿造 足酿足陈 不求做大 只求做长。古训朴实无华,代表了浙江人做事情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精神,非常欣赏敬佩。</p> <p class="ql-block">这个老工人姓黄,用手中的凿子,斧头,榔头做了40多年的修缸补瓮,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很少被用到了,老先生还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着。</p> <p class="ql-block">黄师傅的手艺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被钜过的大酱缸</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江浙多出盐商,酱园,以上海,宁波,海盐三帮为代表,上海为本帮老抽,宁帮生抽为主,海盐盐帮酱油重在晾晒,整个制作过程要九个过程:洗,蒸,晾,拌,发,腌,晒,榨,煮。发酵的豆子撒上盐晾晒一千天!晾晒时间越长酱油味道越鲜美,这工艺精湛,操作规范,方法独特和不求做大只求做长的精神,使盐都酱艺被列为海盐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沈荡晒场在浙北最大,已有13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个酒窖藏有六万多坛老黄酒,是浙北最大的酒窖。</p> <p class="ql-block">抬头见喜,开缸是福</p> <p class="ql-block">酒窖里满满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太阳下山,就是喝酒的信号📶</p> <p class="ql-block">各种黄酒和白酱油商品琳琅满目,虽价格不菲,买的人更注重品质。</p> <p class="ql-block">余华是这么说的</p> <p class="ql-block">浙江是中国酱文化重要发源地,有“酒行天下,酱遍全国”的说法,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样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海盐书店</p> <p class="ql-block">绮园。清代冯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园子里楼亭院舍,小巧精美,石径小路,古树参天,池塘水绿,鸟鸣花香,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水相依,美妙称绝。曾是红楼梦剧组拍摄地点。</p> <p class="ql-block">看到盛开的山茶花,我想起父亲。父亲喜欢茶花,从南方搬回两盆在家养着,每逢开花,父亲很高兴,那时我常倚偎他身边品茗赏花。</p> <p class="ql-block">驻足这棵千年古树,岁月蹉跎侵蚀了大部分机体,可他仍顽强抵抗着发出茂盛的枝芽,令我敬佩。</p> <p class="ql-block">张乐平。1910–1992浙江海盐人。他是我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到漫画,连环画,中国画,年画,素描,速写,剪纸,无文字长篇漫画和连环画。馆里珍藏着张乐平百余幅漫画珍品,还有作品集,书法,遗物等。1935年张乐平笔下出现了一个大脑袋圆鼻子三根头发的孩子,这孩子深入人心,人们对他的喜爱凝集成高山,至今无人能够翻越!三毛的故事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张乐平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三毛之父。</p> <p class="ql-block">三毛不死。张乐平先生永生。</p> <p class="ql-block">张元济先生,1867—1959年广东一名门望族出生,其父在海南任职期间去世,其母海盐人,14岁随母来此地。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文学家,出版学家,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对我国教育事业出版事业有卓越贡献。张元济纪念馆比邻张乐平纪念馆,可惜当日时间紧迫,赶到时已近闭馆,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海盐张元济图书馆,好大的一个仿古建筑,里面有完整的公共图书系统还有商务印书馆版本,我们去时以近闭馆时间,还有不少读者。</p> <p class="ql-block">海盐不大,估计骑电瓶车不到一小时能逛遍,但绮园的韵味,张乐平画中的苦乐,张元济书中的古今,安静整洁有序的环境给我留下印象深刻,非常喜欢这座有浓厚文化艺术氛围闲适悠然的小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