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

建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6年前,一场气吞山河的战略大决战发生在淮海大地上,它就是关系中国革命命运和前途的关键之战--淮海战役。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于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2003年5月,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扩建工程。2007年7月,新馆建成开放。淮海战役纪念馆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半径25米、高28米的全景画馆位于其中心。馆内陈展面积1.2万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纪念馆,共分序言、战前形势、战役实施、人民支前和缅怀英烈等6部分内容,共展出文物、照片、图表近3000件,复原场景9个,展线1470米。全景画《淮海战役》画布长150米,高20米,以战役3个阶段的主战场为创作背景,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淮海战役的生动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5年1月,淮海战役纪念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1月,淮海战役纪念馆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是中外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共60万人,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筹领导和总前委的直接指挥下,在华东、中原、华北解放区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与80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一战役致使国民党军南线精锐兵团被歼殆尽,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遂告解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席卷江南,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铭记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同志,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运筹帷幄,决胜淮海之丰功伟绩,激励教育后人,经江苏省建设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批准,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群雕于1994年10月筹建,1997年5月竣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塔体由回廊、角亭环抱。塔基左右各为解放军和人民支前的浮雕;塔四周为围廊,刻有刘少奇、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3万余名烈士的名录,镶嵌着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陶瓷壁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6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03日,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高38.15米,面东朝阳,依山而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其中“淮”字最大,高2.1米,“士”字最小,高1.73米,九个字平均高度为1.88米。塔正面上方是圆形塔徽,由五角星、两支相交的步枪、松籽和绸带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塔正面下方是碑文,由张爱萍撰写,陈毅修改定稿。碑文以简短的767个字,概括了淮海战役的经过及胜利的意义。纪念塔两侧的浮雕是雕塑家刘开渠指导创作的,共塑造55个人物形象。北侧浮雕刻画了人民群众肩挑、身背、车推、马驮支前的场面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结 束 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的胜利,昭示了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淮海战役的胜利,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永放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色地铁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途经徐州火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共享电动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徐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高速公路平安返回南京</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拍摄地址: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拍摄时间:2025.04.10.</b></p>